莫淑如
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深入應用,使得作為教學的傳統(tǒng)課堂也面臨著考驗,必須改革傳統(tǒng)課堂以迎接挑戰(zhàn),“翻轉課堂”正是變革傳統(tǒng)課堂的一個有效途徑。本文針對翻轉課堂在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借鑒現(xiàn)有的微課資源和活動基礎,結合教學實踐構建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重新規(guī)劃課前、課內和課后,通過知識傳遞、知識內化和知識鞏固的顛倒安排,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翻轉,達到對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革新的新型教學方法。
關鍵詞:微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微課堂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微博和微信都因為內容短小精悍,能進行快速且即時地分享和發(fā)布,能更靈活、更智能地進行即時通訊式的網絡社交,都如雨后春筍般地崛起,并以摧枯拉朽的姿態(tài)掃蕩世界。在教育界,最近由微博和微信又衍生出了一個“微課堂”的概念,“微課堂”是指以教學視頻實錄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短小而精彩的教學片段。
教學內容精湛,主題突出,針對性較強。教學實錄視頻是微課堂的核心內容。微課堂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拔⒄n堂”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或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一節(jié)課要完成的眾多復雜教學內容,“微課堂”的內容更加精簡要解決的問題也更聚焦,主題針對性較強?!拔⒄n堂”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用時不長,不受空間的限制,解決問題。
傳統(tǒng)的課堂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看似圓滿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忽略了學生的層次。有的學生游刃有余,課后想進一步提升;有的學生基礎薄弱,課堂上的問題還未完全明白。這時“微課堂”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現(xiàn)課堂重現(xiàn)。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可以選擇快進、暫停和重放微課堂視頻,直至掌握為止。
二、翻轉課堂
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一般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教師通過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的,知識內化則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操作或實踐來完成。在翻轉課堂上,這種教學形式受到了顛覆,在各種技術的輔助下,知識傳授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協(xié)助和同學的協(xié)作而完成,翻轉課堂由此形成。
教師翻轉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并不意味著教師要忽略正式的課堂教學。教師應用翻轉課堂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會把翻轉課堂劃分為學習知識、交流知識、評估知識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貫穿在課堂教學前、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后。學生在正式課堂以前,可接受教師的微課堂視頻,他們從視頻中能夠初步了解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他們在課堂的學習探索中可應用課堂教學前學過的知識,驗證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從而能夠找到學習的方向。課后,學生可接受教師的翻轉課堂教學,學生擁有了課前和課中的知識為基礎,此時他們對教師再次布置的翻轉課堂教學的內容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
1.課前準備
(1)分析學習者,選擇教學內容。在翻轉課堂中的學習者學習,主要依靠自我建構來學習知識,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翻轉課堂中的學習者分析除了包括認知特點、學習動機、學習風格、起點水平分析外,還須分析學習者對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技能以及網絡學習的技術環(huán)境進行分析。在課程開始之前,采用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危機和公共關系的了解。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習者之前接觸公共關系不多,對公共關系的了解不深,對于危機出現(xiàn)應如何面對更加不清楚。為了實現(xiàn)在課堂上小組的協(xié)作,將學習能力有差別(保證每一小組都有一個程度好的組員)的學生分在一組,每一組為8~9人。
(2)收集相關學習資源,制作微課堂視頻。微課堂視頻的設計必須緊密聯(lián)系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目標單一,內容清晰,使學生擁有“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所以微課堂設計時要深挖細節(jié),設計主題完整的微問題,加強微課堂互動,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習目標準確度,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按照教材的知識點制作PPT。利用相關學習資源,完成微課堂教學設計,制作微課堂視頻。視頻制作時應注意:①視頻可以采用錄制屏幕和同期聲形式,以盡可能還原鼠標和鍵盤的操作過程;②視頻中還要適當?shù)丶尤氩僮麝P鍵點、重要點等提示信息以便學生把握重難點;③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負荷,視頻時長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
2.課堂教學
(1)個性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因為實際情況,學習者無法回家觀看視頻,所以把課前的學習也安排到了課上。兩個班每周都有兩節(jié)大課,在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將自主學習材料和微課堂視頻通過教師端發(fā)給學生。學生自定步調,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觀看視頻和擴展的材料(選看)。在觀看視頻的時候,由于學生理解知識的特點和認知的結構不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課后將學生通過網絡提出的問題總結歸納。
(2)合作探究,點撥糾正。在第二節(jié)課中,主要是師生討論交流,完成作業(yè)。在視頻當中有一個課堂任務,根據任務的類型可以組織探究式課堂教學或討論式課堂教學。在完成任務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再設置典型任務,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或在旁邊觀察學生或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按照實際情況可以個別指導或集體講解。最后完成任務,形成學習成果。學習成果的形式可以為文章解說、PPT講解、情景模擬等。在成果完成之后,進行自評、他評和教師評價。
(3)完成反思,共同進步。課程結束之后,教師提供交流平臺,學生各自在微信、微博上寫下學習反思。
3.課后反思
翻轉課堂僅僅改變了教學順序,卻產生了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對學生而言,不用全班都按照一個節(jié)奏來上課,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負責人和執(zhí)行者。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微課堂視頻作為數(shù)字化資源是可以永久保存,需要時可供查閱和修正,特別是在進行查漏補缺的課堂中使用,效果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黃燕青.翻轉課堂中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3.
[3]朱世美,鄒霞.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