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經常流傳這么一句話:“5+2=0”,意思是說學生在學校里接受了5天的教育,但因為周六周日在家,家長沒有約束好管教好,放任自流,加上又接觸了社會,受到了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結果把5天在學校的教育白白浪費了,一切又得從零開始。在黃譽平看來,學校教育要真正發(fā)揮功效,一定要把孩子們的校外教育做好,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峙聸]有哪個國家的父母像中國的父母這樣,對子女期望值如此之高,以至于衍生出“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多物質少時間,為孩子報各種課外班,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特長,卻沒有什么時間陪孩子一起聊聊天,一起做做游戲。重智商輕情商,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品質的培養(yǎng)。過多注重己愿,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人生夢想或人生意愿強加給自己的孩子。極端教育、棒喝教育,常有不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規(guī)律,盲目實施超前教育的“拔苗助長”行為。這種教育培養(yǎng)出的孩子有成龍成鳳的,但也有重壓下出現自殺或殺害父母等悲劇的。人人紛紛對這種家庭教育方式進行反思,所以如何協調家校來共同教育好孩子,如何處理家校共育的關系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目前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
1.觀念:學校覺得家長不懂教育,沒有盡到家庭教育的責任,學生出現問題家長就推脫;家長覺得教育是學校、老師的事,與家長無關,認為把學生教育好是老師的責任,沒把學生教育好是老師的問題,老師找家長就是告狀、指責。
2.行動:學校、班級舉辦的家?;顒硬欢?、形式單一,家長對家?;顒訁⑴c性不強,家長和教師交流溝通不夠。
二、家校共育的有效對策
1.家校共育目標要一致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在教育指導思想、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家庭的特殊影響,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機配合,學校的教育目標是難以實現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具有學校教育所不具備的不可替代性,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家庭教育固然有著親緣感情上的優(yōu)勢,但它畢竟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家長素質、情感交流程度、居住環(huán)境等諸因素的制約,不同于學校的規(guī)范化和專門化教育。本著求同存異的目標一致原則,可以在學校與家庭教育之間尋求契合點,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識和默契,互相補合,切實保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共同營造良好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2.家校共育要及時
青少年正處于不斷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其心理、生理發(fā)展變化快。蘇霍姆林斯基針對上述特點指出,“正確認識青少年時期的這一特點,是有效地進行教育的前提”。因此,在家校共育過程中,貫徹及時性原則尤為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師和家長應細心觀察學生的內心變化,并加以分析和判斷,及時發(fā)現苗頭,加強教育,正確引導。家校之間要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看法,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貫徹及時性原則,既可以防范于未然,將孩子的不良因素及時消除;又可以適時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挖掘其積極因素,引導其朝著健康方向發(fā)展。
3.家校共育要形式多樣
家長學校的開設為家校共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梢蚤_展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校合作研討班等,讓教師、家長共聚一堂,面對面交流,探討學校和家庭關心的教育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交流各自想法,提出解決方法。
親子活動是增進情誼的好渠道。家長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親子活動,讓學生、家長、教師也可以加入其中,既增進了家校情誼,又增進了親子、師生情誼,有力地推動了教育的開展。
在科技發(fā)達,通訊工具先進的今天,傳統的家訪或者請家長到學校的方式耗時耗力。運用校訊通、班級博客、微信群或QQ群,可以很快捷方便地,并且可以圖文、聲情并茂等方式實現家校溝通。
注重家長委員會建設。家長委員會是增進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家長充分參與學校管理,有效體現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知情權、評議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最完美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奔倚9灿蔀楝F代學校的一種新型教育管理方式,將有效提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