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
幼兒在美術領域學習中需要營造有利的機會和條件,在社會文化生活過程中,幫助幼兒激發(fā)對美的體驗和感受。所謂的制造機會和條件,需要在幼兒階段充分利用幼兒園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通過將資源合理的投放和布置,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fā)幼兒主動去創(chuàng)造美、感受美。投放的材料資源既要具有藝術性,又要保持科學性,在投放過程中要合理地準備材料、熟悉材料,采取正確的投放策略和投放程序,這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有重要的意義。
一、材料投放要實現(xiàn)美術教育目標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對活動材料投放時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繪畫教學的初期,教師可先教授幼兒認識繪畫材料和繪畫工具,讓幼兒懂得分辨基礎的顏色,并且能快速說出顏色的名稱。在繪畫過程中知道如何使用彩筆、蠟筆等繪畫工具。因此,在投放材料中,教師需要注意盡可能地投放顏色較為簡單的繪畫工具,讓幼兒更容易進行繪畫。
隨著繪畫教學的深入,教師可進一步確定美術教學目標,指導幼兒不僅要說出顏色的具體名稱,還要懂得如何調色,這時,可以投放顏色較為豐富的蠟筆和彩筆,并且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模型和圖片以供幼兒繪畫參考。
進入美術學習后期,教師要改變美術教學目標,并且需要強調讓幼兒學會使用多種繪畫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并且在不同情況下能通過不同的材料表現(xiàn)不同主題的作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投放顏色種類較多的水彩,并且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美術作品讓幼兒學著進行賞析,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感,教師在教學中始終需要圍繞教學目標,注重美術材料投放的時間。
在中班美術手工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彩紙、橡皮泥等材料的投放,讓幼兒熟悉紙張、橡皮泥等材料工具,在玩耍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在教學中期,教師可改變教學目標,讓幼兒學會紙張和橡皮泥的用法,通過自己制作玩具進行手工創(chuàng)作,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shù)赝斗艠淙~、小石子等材料,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和顏料制作成豐富的剪貼畫。在最后教學階段,教師可指導幼兒在生活中收集廢舊物品,并通過投放水彩等材料讓幼兒對這些廢舊物品進行裝飾和改裝,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材料投放要有動態(tài)性、層次性
幼兒的進步和發(fā)展是一個相對持續(xù)的過程,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引導和支持幼兒進行更高水平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投入材料時,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層次特點,為不同水平發(fā)展的幼兒提供有效的材料。
例如,在中班教學《美麗的盤子》時,教師需要向幼兒提供黑筆、圓盤等材料,并配合不同的線條圖片進行參考。針對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選擇粗細不同的黑筆自主創(chuàng)作,將稍微復雜的線條進行組合。針對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為其選擇較粗的黑筆進行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中只將較簡單的線條作為參考,并將線條進行重組,完成作品。在教學中投入不同的材料能讓幼兒逐漸提升自身的能力,也能給幼兒帶來不同的體驗。投入材料的動態(tài)性主要是隨著幼兒的發(fā)展進行變化,教師也可根據幼兒發(fā)展的動態(tài)性來調整教學目標,投入的材料也應根據幼兒的變化而調整,這樣才能保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又如,在開展中班主題活動《愉快的夏天》的過程中,教師可在美術活動區(qū)域開設材料商店。商店中有許多材料,包含不同動物的圖片、不同顏色的手工紙張等,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對每一種材料都充滿了好奇心,許多幼兒都圍著材料商店不肯離開。有的幼兒繪畫夏天的植物,有的幼兒用貼紙制作不同的遮陽傘,有的幼兒用不同的顏料制作雪糕……隨著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入,許多幼兒逐漸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興趣,因為現(xiàn)有的材料無法滿足幼兒的需求,這時教師就需要在材料上進行調整,增加材料的投放,增添活動的趣味性,鼓勵幼兒繼續(xù)創(chuàng)作。
通過階段性的嘗試和觀察,幼兒在美術區(qū)域活動中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擇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獲得情感體驗,讓他們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三、材料投放要考慮幼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位幼兒能力的不同投放材料,同時投放材料前也需要綜合考慮幼兒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幼兒原有的能力基礎之上,有效提高創(chuàng)作興趣,讓投放材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以此促進幼兒的進步和發(fā)展。
例如,在教授中班幼兒學習“10以內的數(shù)字”時,教師可根據教學情況投放“給水果先生找伙伴”和“分類盒”等活動材料,其中前者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讓已經掌握部分知識的幼兒進行學習,對還未完全掌握知識的幼兒,教師可引導他們使用“分類盒”進行學習和鞏固,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又如,教師可利用多種材料制作成多種顏色、多種形態(tài)的圖形,讓幼兒自行選擇,讓每位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拼圖創(chuàng)作,教師要引導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同時,根據幼兒的學習能力,教師不為幼兒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讓投放的材料不斷誘導幼兒探索和操作,這種過程對幼兒有極大的挑戰(zhàn)和樂趣。教師可選擇10個塑料瓶作為材料,在瓶子上貼上從短到長的十個黃色標簽,讓幼兒根據給出的條件在瓶中裝上沙子,幼兒在完成裝沙操作后,他們最先想象到的是從數(shù)字1到數(shù)字10的排序,教師也可引導幼兒按照黃色標簽的長短進行排序分類,在多次操作后,幼兒逐漸明白了這種創(chuàng)意性的玩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投放材料進行多次利用,能讓幼兒與投入材料之間進行互動,能不斷引導幼兒、教育幼兒。
四、材料投放要保證幼兒的興趣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美術活動材料,并且在投放中注意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時要格外注意,當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對某一種材料感興趣時,教師就應盡量滿足幼兒的需求,將幼兒感興趣的材料投放在教學活動中。
在材料收集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形成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意識,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探索能力、動手能力,激發(fā)他們在美術學習中的探索熱情。
例如,為了對幼兒進行國防教育,讓幼兒能隨時觀察了解自己的祖國,教師就可創(chuàng)設富有時代特色的、幼兒喜聞樂見的、易于接受的新時代內容,如“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fā)射、奧運健兒榮獲獎牌的喜訊等。
又如,有些幼兒喜歡粘貼、涂畫,教師就可在美術教學中投放彩紙、蠟筆以及油畫棒等材料,引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使用色彩豐富的工具自行創(chuàng)作。有些幼兒喜歡捏泥、繪畫以及手工制作,教師就可開放限定的美術主體、手工工具和繪畫工具讓幼兒自行創(chuàng)作,并且適當?shù)赝斗偶舻丁⒉始堃约跋鹌つ嗟炔牧?。還有些幼兒喜歡使用多種材料和工具表達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教師就可教授幼兒用不同的水彩調色,讓幼兒學會使用不同的色彩表達自己的心情。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相應的材料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現(xiàn)。
如今美術區(qū)域活動成為幼兒特定的活動學習場所,并且這一方式逐漸被各個幼兒園所接受。在學習過程中,活動材料作為有效載體,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讓幼兒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美術活動學習觀念,讓投放材料作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促進幼兒學習,并且給予幼兒更多的學習空間,讓活動材料作為他們進步的引導、合作以及支持者,也讓幼兒在美術區(qū)域活動中自行探索、活動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練塘幼兒園)
(責任編輯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