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雨
一生為官清廉,不取民一錢。康熙帝封他為“天下清官第一”,雍正帝賜予他“禮樂名臣”匾額,他就是清代名臣張伯行。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康熙年問,張伯行卻因“不取民一文”,被譽為“天下清官第一”。他一生為官清正自守,政績卓著,成為古代廉吏的典范。
操守清潔
張伯行自幼受到儒家正統(tǒng)思想的教育,家學家教深厚。他熟讀經史,深知“宮無大小,在得民心”“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作為士人,他為官時民胞物與,心懷天下,砥礪道德,培養(yǎng)能力,出仕后廉潔奉公,時政為民。
儒家自律、誠敬之道,對張伯行的為人、居官有深刻影響。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褒獎時說過:父親當年常常訓誡我,當以廉潔報效朝廷。若受人一錢,不惟不忠,且是不孝。這種清廉耿介,得罪了不少上司,卻得到了康熙皇帝極大贊賞。
張伯行一生,居官常清,立德常廉,康熙帝給予其極高評價,說他“操守清潔,立志不移”,曾多次稱贊其德修。但他的為官之路卻并不平坦。他做官雖晚,但他任官始終忠于職守,克勤克儉,因而聲名聞于天下,不但康熙帝對他多次表彰、擢升,也受到百姓的稱贊。
在康熙42年,張伯行受任山東濟寧道,當時正值災荒,人民流離失所。他就讓人從家中運糧食救濟災民,又捐出幾船錢帛分發(fā)給百姓。到任后立即開倉賑濟,幫助百姓渡過難關。為此,他被指控擅動倉谷,應該革職問罪。張伯行認為“倉谷為輕,民命為重”,據理力爭,最終使上司免去了給他的處分。做官為民是張伯行始終堅持的原則。
張伯行身居朝野,但多年未能重用。他任江蘇按察使時,按照官場舊例,新任官員要給巡撫、總督等上司送禮,以示尊敬。但他卻對此深惡痛絕,說:“我為宮,誓不取民一錢,焉辦此?!辈坏绱耍谌蝺人€盡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頓吏治,自身節(jié)氣特立于朝堂,使其屢受排擠。直到康熙帝46年南巡時,親自舉薦其任福建巡撫,他才得以重用。
金繩鐵矩
清官之難,難在身正。張伯行一生歷任督撫要職,任所多在富庶繁華之地。但他生活簡樸,衣服飲食,始終保持寒儒本色,不取屬地民眾一錢一物,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康熙46年,張伯行初任福建巡撫,當地官員按照老規(guī)矩,給他的宮邸布置一新,錦繡帷幕,金銀器皿,奢侈豪華,但這種做法不僅沒有獲得贊許,反而受到嚴厲批評。張伯行認為如此奢靡的陳設,“吾生平未嘗用此”。尤其是當他得知,這些華麗用品都是百姓分擔承辦,立即斷然拒絕,下令歸還百姓,只取前任官員舊物使用。
后來張伯行奉旨從福建調任江蘇巡撫,從偏遠之地來到繁華的大都會,人皆喜之。但他卻深懷戒懼,如履薄冰。有了在福建的教訓,這回他上任前,就先行下令,禁止鋪設官署。等到他來到官邸,四壁徒然,僅小桌一張、床榻一副,盡管陳設簡陋,他卻恬然自得。有屬官寫詩贊嘆道:“一架繩床供眾同,坐虛使院仰清風?!彼麄€人在江蘇官署的日常用度,大多從老家?guī)?,盡量不用公家錢物。無錫縣令每日送來的惠山泉水,是他享受的最大饋贈。但當他得知,這些泉水全是派百姓運送,就堅辭不受。
張伯行出任過很多要職,對于僚屬門生等歇禮拜謁,他都一律謝絕。赴任蘇州的全部路費僅花一兩銀子,讓人難以置信。到任后,他立即發(fā)布檄文《禁止饋送檄》,嚴禁下屬饋送錢物,以整貪腐之風。其文如下:“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雖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文章雖短,擲地有聲,高懸堂上,以明其志。從此有求者紛紛望而卻步,欲走偏門者紛紛停足,皆悻悻離去。當地百姓戲稱他為“懸檄督撫”,檄文不脛而走,廣為傳頌,時人譽為從政之“金繩鐵矩”。
煙雨江南,富甲一方,張伯行卻從未改變,含冤離任之時,百姓攜物相送,張伯行依舊一厘不取。有老者嘆日:“公在任,只飲江南一杯水,今將去,無卻子民一點心!”他才收下豆腐一塊,青菜一把,以慰民心。
仗義直言
張伯行疾惡如仇,渾身上下洋溢著浩然正氣??滴?0年,張伯行時任江蘇巡撫,是年秋試,副主考趙晉及提調、安徽布政使馬逸姿狼狽為奸,大肆舞弊。學子多年寒窗,終難抵黃金珠寶。
發(fā)榜之后,輿論嘩然,議論紛紛。蘇州百名義憤填膺的舉子將貢院門口匾額上的“貢院”二字涂改成“賣完”,還將財神像抬進文廟。這件事引起了康熙帝的重視,立即下旨命噶禮與張伯行同審此案。
案子審理過程中,噶禮處處包庇,層層徇私,讓案子很難進行下去。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最終張伯行還是把此案查的清清楚楚,憤而上奏彈劾噶禮。按理說接下來的審訊該順利了,然而未必。噶禮對張伯行懷恨在心,于是噶禮為首,上下鐵板一塊,反咬一口,誣陷張伯行。面對這種紛繁復雜的情況,康熙帝無奈,只好將二人一同解職。
督撫同被罷職,對簿公堂尚須時日。在此期間,噶禮并為停止活動,他暗地策動有關人員罷市,演起挽留他留任的鬧劇。與此同時,揚州和蘇州士民亦罷市、撤業(yè)為張伯行鳴不平,貼出贊頌張伯行德政的歌謠,才使噶禮自感無趣而不了了之。
后來,噶禮買通官吏,被判無罪,張伯行終因耿介解職。此事傳出,天下嘩然,但百姓心中自有經緯方圓,士子們紛紛上書??滴醯巯嘈艔埐械钠沸?,力保他以示自己保護廉正官員的苦心,之后痛斥大臣們是非顛倒,并親自降圣旨:張伯行留任,噶禮革職。一場正邪之戰(zhàn),歷時兩年有余,終于在皇帝的直接干預下畫上了句號。之后曾因噶禮徇私舞弊而被關進牢獄中的諸多士人,也都還以清白,無罪釋放。
聽到張伯行留任的消息后,江蘇官民們爭相慶祝,為表感激之情,他們在蘇州的觀前街上貼了一紙醒目的榜文:“天子圣明,還我天下第一清官?!备猩先f人進京到了暢春園,跪謝皇恩。可見張伯行受人民愛戴之深。
雍正2年,一代清官張伯行不幸病逝,皇帝賜謚“清恪”,意思是為官清廉,恪盡職守。張伯行一生立功、立德、立言,“只飲江南一杯水,四海清官數伯行”,他的功績品行不僅享譽當世,亦為后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