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 楊尚棟 鄧杰 楊海紅
摘 要:隨著時代的迅速發(fā)展,為了新時代新趨勢的人才培養(yǎng),我國在新世紀的開端已經在進行第三輪的新課改,高中主要針對分科課程實施新課改。高考制度開始實施“3+X”的考試模式,這里的“X”指的是理科、文科的綜合或者其他科目。針對高中文科綜合課程的學科進行“交叉點”教學實踐,具有深遠的價值。
關鍵詞:高中文科 綜合課程 學科“交叉點”教學
隨著新世紀的發(fā)展變化,我國開始實施的綜合課程從小范圍到大范圍開始進行,在之后也將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在實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多個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因為傳統(tǒng)教育一直以來進行的分科教學,讓教師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同時也制約了教師和學生對知識的觀念。所謂的分科教學,在同體系的學科內縱向體系完整,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也很深,但是不同體系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基本沒有被關注。
一、三方互動,協(xié)同合作,探尋學科“交叉點”
1.師師互動
每個學科的課題組可以讓學科老師一起聚集討論,比如政治、地理、歷史這三門學科的教師可以互相進行聽課、然后進行評論。其跨學科專題與綜合訓練的“中心問題”可以由三科教師具體討論后確定,這個“中心問題”需要圍繞各個學科的重點內容,確定好知識點之后再圍繞其中心知識進行擴展,尋找合適的教材,不僅要有抽象性的材料,也要有實際的具體材料,在找到合適的材料之后,三科教師可以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體系畫出來,提出知識轉化的方式。
2.師生互動
師生之間也可以針對一些社會的熱點、焦點和大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三科教師先準備好討論的問題,再分別從不同學科的教師分別提出各個學科的中心問題,由學生進行辯論。[1]
3.師生開放性互動
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討論一些更加開放性的辯題,激發(fā)出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不僅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討論,發(fā)表各自的意見,從三科不同的角度提供辯論的知識,圍繞“交叉點”進行開放性的討論,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采取競賽的形式讓學生來進行知識問答。通過互相的討論與學習,可以建立三科內容之間的交叉點和聯(lián)系以及“中心問題”。政治、地理涉及的大多是概念性、規(guī)律性的知識點,但是歷史中的知識更多是陳述性的內容。值得關注的是,各科內容之間的知識是多向的,有兩科之間的綜合,也有三科之間的綜合;[2]三科之間的知識也會出現(xiàn)同一范疇的綜合,像經濟問題是常出現(xiàn)同一范疇的綜合;各類知識之間也會出現(xiàn)綜合,在經濟、文化和政治之間經常會出現(xiàn)綜合。因此,高考命題的方向和出發(fā)點可以從方法論入手,探討學科之間的知識理論。
二、轉變教學策略,落實“交叉點”教學
1.平時教學的培養(yǎng)
教師應注意教課的文綜能力中的培養(yǎng)訓練要及時同步知識,相關的知識之間也要進行整合。根據(jù)同步的知識也可以確定學科綜合的相應的知識內容,進而選定教課的重點突破知識和知識載體。各科的教師要及時對學科的教學進度進行了解,將各科之間的綜合知識融入單個的教學中。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也要和其他科的教師及時討論進度,進行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jù)之間得到的“中心問題”和“交叉點”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并且將這些知識合理運用到各科教學中,通過“講解→探討→訓練→鞏固”這種模式鞏固綜合交叉點。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這種思維訓練,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知識的積累、減負、及時消化鞏固,更加注重的是能夠及時運用知識的綜合性。能夠對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學習各科內容之間的綜合知識,也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總而言之,對平時的綜合知識點的訓練要重視,也是為之后復習打下牢固的基礎,也為以后的學習訓練建立思維能力與綜合意識。
2.復習階段的訓練
對于高考的備考階段的復習,要重視文科綜合能力的練習與反復,首先要建立自己熟悉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體系上針對學科的知識進行有重點的復習。高考階段的復習要面對更多的知識匯總,需要寬闊的思維空間。所以,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就是不要盲目的做訓練題,要注意幾個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的知識點的突破訓練。先對各學科的基礎知識進行整理,畫出重點知識以及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再思考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出自己的思維。再次就是對訓練題不追求多,要精做不多做,訓練審題能力。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測試題,讓學生分析解題思路以及題目涉及的知識點。[3]最后就是針對國內外的社會熱點事情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通過學習的知識分析熱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單就一門學科時建立在自己的邏輯體系上再進行知識的分支,對于綜合課程的知識內容,總會涉及到各科的知識點。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兩者是相互配合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又要以分科為基礎,又要體現(xiàn)綜合思維。像政治、歷史兩門學科,講政治課時,要聯(lián)系歷史事跡來說明政治觀點,講歷史課時,要聯(lián)系政治理論。正所謂的政史不分家。另外在講地理學科時,要靈活的將涉及比較近的理論進行綜合,不必強制將知識進行綜合。
參考文獻
[1]王寶龍,李斯琴.關于高中文科綜合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以通遼蒙古族中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0):106-109.
[2]姚錦祥.文科綜合考試適應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因素分析[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05):36-39.
[3]王永強.試論高中文科綜合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方法[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11):17-20.
作者簡介
鄭丹(1983.10—),女,漢族,遼寧營口人,大石橋市高級中學,中級教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楊尚棟(1973.1—),男,漢族,遼寧營口人,大石橋市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育。
鄧杰(1972.10—),女,漢族,遼寧營口人,大石橋市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育。
楊海紅(1971.9—),女,漢族,遼寧營口人,大石橋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