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郭玥 馮云枝
糖尿病是由于人體胰島素不足導致的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是二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及體重減輕),但它的急/慢性并發(fā)癥會累及多個器官,除了大家熟知的腎臟損壞外,它還累及心、眼、骨等,是致殘率、死亡率僅次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劇上升,是每個家庭都應該警惕和防范的。
牙周病也有個響當當?shù)拿?,它被評為“人類已知的最常見的疾病”,在我國成人的患病率高達80%?90%,其中,重度牙周炎在成人發(fā)病率達10%?15%,中度牙周炎更常見,發(fā)病率高達40%?60%。除此以外,它也是成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那么何為牙周病呢?牙周病是由于覆蓋于牙周組織的牙菌斑所致牙齒的支撐結構(牙周韌帶和牙槽骨)的破壞形成的一種口腔組織慢性炎癥,包括以牙齦紅腫出血為代表的牙齦炎(其中炎癥局限于牙齦,具有可逆性,即在口腔衛(wèi)生良好的情況下可恢復健康狀態(tài))和表現(xiàn)為牙石、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齒松動的牙周炎(其中炎癥延伸并導致組織破壞和牙槽骨吸收,一旦發(fā)生,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轉的)。
在牙周病的早期階段,癥狀通常不明顯,可能只是輕微的牙齦出血,比如刷牙時出血,啃蘋果時出血,這就是早期牙周病即牙齦炎的表現(xiàn)。而晚期牙周炎的特征是牙齦紅斑和明顯水腫,甚至變色呈紫紅色,牙齦出血甚至自發(fā)出血,比如有些病人輕輕吸一吸腮、舔一下牙齦,就會有牙齦出血,這是牙齦炎癥加重的表現(xiàn);牙齦退縮,本來應該位于牙齦下的牙根暴露出來,它的本質是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化膿;由于牙槽骨不斷吸收,口腔局部的“水土流失”日益加重,造成牙齒移動并最終導致牙齒松動脫落。牙周病是一種非常普遍但隱匿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帶來的美觀問題,以及口臭、咀嚼功能下降問題等,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產生負面和深遠的影響。
糖尿病和牙周炎是分屬內分泌科和口腔科的兩種常見疾病,大家很難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但是近年來,在口腔牙周專科就診的糖尿病病人的人數(shù)不斷上升,有些成年病人因為牙周炎、牙周膿腫就診,經(jīng)檢查不僅患有牙周病,而且患有糖尿病。有研究表明,自述全身健康的年輕侵襲性牙周炎病人,血糖水平可能明顯高于正常人。所以,糖尿病和牙周病的關系,其實是非常密切的。
糖尿病病人牙周炎易感性明顯增加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經(jīng)過反復的實驗研究證實,高血糖程度與牙周炎嚴重程度之間存在明確的關系。
糖尿病是牙周炎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糖尿病人群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牙周炎的發(fā)生風險增加2?3倍,且失牙率高,骨吸收程度重,病情更難控制。換句話說,糖尿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發(fā)生牙周病,而且程度更重,危害更大。大多數(shù)研究都將2型糖尿病作為牙周炎的危險因素,可能是因為這兩種疾病更傾向于發(fā)生在40?50歲的病人中。其實1型糖尿病也會增加牙周炎的風險,所有糖尿病病人(包括兒童和年輕人)患牙周炎的風險都明顯增加。學者們早就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大約10%的患有1型糖尿病的兒童(<18歲)出現(xiàn)牙周病的癥狀。而最近在一項對350名糖尿病兒童(6?18歲)與350名非糖尿病的研究中,糖尿病患兒牙周炎的比例也明顯升高。牙周炎被公認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發(fā)癥。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糖尿病病人的口腔問題如此突出呢?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和微血管病變、過度的炎癥反應、白細胞功能缺陷、病損愈合障礙等都參與其中。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相比于單純牙周炎病人,對細菌致病的免疫反應明顯增強,并且與牙周病嚴重程度相關。糖尿病病人體內的高糖環(huán)境可通過大量釋放炎癥介質,誘發(fā)全身性炎癥反應,在口腔局部表現(xiàn)為抑制牙周再生過程中硬組織的分化及礦化,同時促進局部的炎癥反應,導致牙周組織破壞。在糖尿病病人體內伴有白細胞功能轉變,導致機體對牙周致病菌產生免疫應答時出現(xiàn)過度的炎性反應,加劇牙周炎的破壞作用。
牙周炎可引起或加重糖尿病發(fā)展
與此同時,牙周炎對血糖控制也是一個消極的影響因素。牙周炎病人牙周袋內有害細菌和細菌毒性產物,如細菌脂LPS及在細菌LPS刺激下口腔局部產生的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可通過潰瘍的牙周袋內壁進入血液,進一步到達遠隔器官,引起機體的炎性反應并激活某些炎癥因子。如果這種狀態(tài)長期存在,免疫炎癥可損傷或破壞胰島β細胞,引起其功能障礙或凋亡增加,從而引起或加重糖尿病,對血糖控制產生負面影響。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牙周感染使病人機體處于一種亞臨床的炎癥狀態(tài)。這可能是糖尿病病人全身低度炎癥的重要來源之一。
牙周炎增加糖尿病病人死亡率
大量臨床流行病學及科學實驗研究證實,糖尿病的相關并發(fā)癥,包括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性神經(jīng)病變,以及危及生命的腎臟和心血管疾病等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與牙周炎病變程度相關。有一些縱向研究表明,糖尿病伴有重度牙周炎病人在2~4年的觀察期內,糖尿病的加重程度比無牙周炎者更為明顯,發(fā)生腎臟和心血管并發(fā)癥者也多于單純牙齦炎或輕度牙周炎病人。82%的重癥牙周炎病人發(fā)生心血管并發(fā)癥,而輕度牙周病組中僅有21%發(fā)生心血管并發(fā)癥。
與沒有嚴重牙周炎的糖尿病病人相比,患有嚴重牙周炎的糖尿病病人的大量白蛋白尿和終末期腎病的發(fā)病率分別增加了2倍和3倍;且糖尿病腎病的嚴重程度與牙周炎的嚴重程度明顯相關。中、重度牙周炎和無牙頜(全口牙齒缺失)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病人的腎病發(fā)展程度,預測終末期腎病。此外,患有嚴重牙周炎的糖尿病病人的心/腎死亡率(缺血性心臟病和糖尿病腎病合并)的風險比沒有嚴重牙周炎的糖尿病病人高3倍。
牙周治療可改善血糖控制
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病人經(jīng)過規(guī)范的牙周基礎治療后,不僅牙周炎癥有明顯改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均比治療前顯著降低,糖尿病用藥減少。也就是說,牙周治療有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胰島素抵抗在不同程度上緩解,改善糖尿病人糖代謝。
鑒于牙周疾患和口腔疾患對糖尿病的重要影響,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把詢問和了解糖尿病病人的牙病和治療情況列入糖尿病的診治規(guī)范中,此外,醫(yī)療保險業(yè)也積極支持系統(tǒng)病病人定期進行牙周的檢查和治療。
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牙周治療的注意事項
糖尿病伴有牙周炎的病人相對于普通牙周炎病人,一般病情較為嚴重,在牙周治療過程中有其特殊性,在這里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盡可能進行菌斑控制和牙周基礎治療,而牙周手術治療應在血糖穩(wěn)定后考慮。
2.控制感染。針對糖尿病病人抗感染能力差的問題,對于血糖控制不佳或伴有嚴重感染的病人,要先請內科醫(yī)師會診,確定是否預防性給予抗生素或其他防止病灶感染的措施。
3.制定周密的治療計劃,安排好治療時間;注意防止治療過程中低血糖發(fā)作,保證治療前的營養(yǎng)供應,因為低血糖反應最易發(fā)生于胰島素水平較高時,故牙周治療最好安排在胰島素活性的高峰期前或后,也就是上午早飯后和服用降糖藥后。
4.緩解緊張情緒,必要時可使用鎮(zhèn)靜劑。
5.合并有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病人,也應請內科醫(yī)師會診,評估是否可以進行牙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