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飛
從前,有個叫吳事的人,為著雞毛蒜皮,天天與左鄰右舍吵吵嚷嚷。結果,矛盾升級,鬧到了父母官的大堂上。
縣太爺奚落吳事說:“你這個人,心胸狹隘,連雞毛蒜皮都計較,實在是個無事生非的刁民!”于是罰了他二斗麥子,給左鄰和右舍一家一斗。從此,無事生非就成了辱沒吳事的綽號,風傳十里八鄉(xiāng)。眾口鑠金,吳事被折騰得聲名狼藉,家鄉(xiāng)難以立足,不得不舉家遷徙。
其實,縣太爺判了一個糊涂案子。他剛聽雞毛蒜皮,就暴跳如雷,根本未讓吳事陳述詳情。坊間百姓作證也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后來縣令查清楚事情真相后,登門給吳事賠禮道歉,沒有找到吳事,空跑一趟。于是就寫了“罪己帖”《雞毛蒜皮當計較,本官枉判瞎胡鬧》,張貼在縣衙大門外,等于以正視聽,給吳事恢復名譽。
事情的緣由原來是這樣的:吳事的左鄰叫張三,是賣雞肉的;吳事的右舍叫李四,是賣大蒜的。張三每天殺雞除毛,李四每天剝蒜去皮,經(jīng)風一吹,吳事家里便落滿了雞毛蒜皮,飯碗里有雞毛蒜皮,被窩里有雞毛蒜皮,張嘴喘氣吸進去的也是雞毛蒜皮。
吳事全家人的生活被雞毛蒜皮攪得難以安生,白晝不寧,忍無可忍,就找兩家鄰居協(xié)商,懇請關照,注意遮擋,不要讓雞毛蒜皮亂飄。協(xié)商無果,雙方就三天兩頭吵罵,甚至拳腳相加。
鄉(xiāng)黨勸架的大多都指責吳事斤斤計較:“不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嘛,寬宏大量一點就行了?!?/p>
吳事開始不吭氣,耐不住時也反唇相譏:“不是當事人,不知當事苦!你們哪個宏寬量大,可以搬到我家里來體驗兩天?”
后來,便沒有人再來調(diào)解了,任由吳事與左鄰右舍吵打。
縣令“罪己帖”的最后一句話是:“雞毛蒜皮非小事,不可以此欺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