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紹平
【摘 要】基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對課程改革、課堂改革以及考試改革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學生本位、素養(yǎng)本位的“生本”課堂改革,成為當前課改的主旋律?!耙陨鸀楸尽闭n改理念統(tǒng)領下的“學案導學”模式,是我們生物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大膽嘗試和探索,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生物學? 核心素養(yǎng)? 學案導學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把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分為三個方面六大素養(yǎng)。對于生物學科來講,核心素養(yǎng)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一是雙基層,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問題解決層,即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經驗;三是學科思維層,即思維方法、思考能力、價值追求、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我們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為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旨在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身心得到盡可能充分的、全面的、和諧的發(fā)展。在學生的學習絕對時間已不可能再延長的狀況下,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在此背景下,我們從解決教學的有效性和師生時間消費的合理性著手,構建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通過采用嚴謹而科學的教學流程,規(guī)范而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結構,靈活而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一、學案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學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課前預習、方法指導、疑難反饋、活動設計、達標檢測、課后知識、拓展提高等幾個部分。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模式一:課題(課題學案)教學
以教材課題為單位實施課堂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情景導入→認知目標→預習自學→信息反饋→以案導學→精講點撥→歸納總結→形成網(wǎng)絡→反饋矯正→拓展創(chuàng)新。此模式適合新授課使用。
1.情景導入,認知目標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有效的導入情境,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起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導入新課后,指導學生解讀學案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使學生明確應完成的學習任務,便于后續(xù)學習有的放矢。
2.預習自學,信息反饋
課前下發(fā)學案,學生根據(jù)學案上的“課前預習”的提示自學新課,自主完成各條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并嘗試完成相關練習。學生個體難以解決的問題,可引導同桌間、小組內相互探討,共同解決。注意收集學生完成“課前練習”的情況,以便準確把握學情,及時掌控后續(xù)教學進度,調整教學方法。
3.以案導學,精講點撥
對于學生通過自學和合作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可采取個體發(fā)言、同桌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辨析等方式,適時精講點撥。尤其是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應針對其疑點癥結所在,重點講清思路和事理?!熬v點撥”并非是一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可根據(jù)需要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程。
4.歸納總結,形成網(wǎng)絡
待學生“消化”理解之后,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重點內容、規(guī)律和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wǎng)絡體系,以加深印象。重點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以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
5.反饋矯正,拓展創(chuàng)新
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少而精的“課堂練習”,進行課堂達標檢測,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目標,能否融匯貫通,舉一反三。著重考查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難度要適中,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有所區(qū)別,題量不宜大,以5—8分鐘左右為宜。待學生獨立完成后及時評講,重點揭示解題的思維過程。在全體學生都能完成“課堂練習”實現(xiàn)達標后,要求學生自主完成“課后鞏固”,有選擇性地完成“拓展提高”。
(二)模式二:單元(單元學案)教學
以一個教學單元為單位來實施課堂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有:前測→講授→后測→反饋矯正→二次測驗→鞏固提高。此模式比較適合新授課使用。
課前精心設計印制好學案,上課后即發(fā)學案,讓學生按照學習重難點進行自學,并獨立完成學案的“課前預習”進行“前測”,以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使后續(xù)的課堂講授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新授課教學結束后再讓學生完成學案的“課堂練習”進行“后測”,并依據(jù)后測情況開展矯正過程,直到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課后鞏固”,達到預設的基礎目標,在此基礎上根據(jù)自身學力實際選擇性地完成“拓展提高”。
(三)模式三:專題(專題學案)教學
以專題為單位實施課堂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明確學習主題→完成作業(yè)→展示→改進→評估(反思與評價)。此模式適合復習課教學,尤其適合期末和畢業(yè)考試前綜合復習使用。
課前,根據(jù)教學內容實際分專題設計特定內容的專題作業(yè),以學案形式展示,要求學生在綜合復習的基礎上完成相應的專題作業(yè),然后采取教師統(tǒng)一評講、分組評改、學生互評、自評等形式,了解學生復習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就作業(yè)的重難點題型再次點撥和講解,引導學生完成反思和評價,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三、幾點建議
正確使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1.精心制作有效的學案
一個有效、適用的學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把本課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條理清晰地展現(xiàn)給學生,以便于精細化操作,因材施教。對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基礎知識中的關鍵詞可采取挖空的形式讓學生填空,而一些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可設計成判斷題讓學生辨析,以增強印象。每一個知識點都設計1-2個思考題,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疑點、難點和重要知識點進行辨析、思考或適度的拓展。
2.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通過文字材料分析、幻燈、掛圖、現(xiàn)代電教多媒體等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打破學生顧慮,形成自由討論的氣氛,啟迪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對課堂駕御能力,要善于處理放與收、問與答、個體與全體、學生與教材等幾方面的關系。
3.先學后講,適時點撥
先學后講是“學案導學”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課堂教學要有一定的學法指導,要讓學生知道該干什么?怎么干?解決什么問題?多長時間以后以什么樣的方式檢測學習的效果等問題。教師在講的時候,時間不宜過多且要把握講解的時機,比如,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出錯不要馬上就講,以免干擾學生的正常自學。在學生通過自主或合作性的學習、探究仍不能解決某些問題、理解某些內容的基礎上適時點撥,尤其注意“三講三不講”: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不講,充分利用時間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4.設計有效的提問和討論
有效地“提問”和“討論”,能“激發(fā)”學生討論和思考,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保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學生自主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提問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抓住思維的發(fā)散點提問,激發(fā)學生人人主動參與討論、思考和探究,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和綜合技能。
5.實施有效的課內外強化訓練
通過達標檢測,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把握教學進度,調整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課堂達標練習要少而精,當堂完成,并及時批閱和評講。對于不能及時完成達標練習、測驗成績達不到目標要求的學困生,要加強矯正輔導,可采取教師個別輔導、同座或臨近優(yōu)生協(xié)助輔導的方式,并進行第二次測驗,確保全部達標,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對于學有余力的學優(yōu)生,可采取有針對性的拓展練習,幫助他們鞏固提高。至于課外練習的設置,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發(fā)展學生思維的作業(yè),布置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業(yè),布置遷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業(yè);不布置重復性的作業(yè),不布置懲罰性的作業(yè),不布置超過學生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yè),堅決杜絕重復性作業(yè)、機械性作業(yè)、枯燥無味的作業(yè),確保通過高效化的訓練,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