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俊龍
摘? 要:動機是人們行為的起點和起因,主要來自人們的內在需求(內部驅動)或人類外部條件(即激勵)。運動動機是指鼓勵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心理因素或心理驅動力,是許多運動參與行為的起點。調查結果顯示:健康動機是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體育項目的選擇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運動動機與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大學生? 鍛煉動機? MPAP-R? 性別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b)-0135-02
動機是一種心理取向,在這種取向中,一個人發(fā)起并維持一種活動并達到一定的目標[1]。運動動機是指鼓勵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心理因素或心理驅動力,是許多運動參與行為的起點[2]。研究表明人類的行為總是會有一定的目的,或是為滿足某種生理或心理的需求,個體通過從事某些活動,以達到心中目的[3]。杜達認為,取向和動機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而另一方面,自我導向更容易受到外在動機的影響[4]。著名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需求對動機的影響很大[5]。有關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研究逐漸成為當前的研究重點,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筆者采用“大眾運動動機測量”(MPAM-R)量表對北京化工大學500名大學生進行測試,為體育鍛煉動機的研究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北京化工大學500名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問卷在現(xiàn)場分發(fā),并要求參與者仔細回答問題。男女各發(fā)放250份。實際回收 475 份,回收率為95%。總計刪除了27份無效問卷,最后剩余有效問卷為448份,有效率為94.31%。其中男生為228人,女生為220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整體隨機抽樣方法,向北京化工大學非體育專業(yè)學生分發(fā)500份問卷。使用Frederick和Ryan的1997年運動動機修訂版(MPAM-R)和大學生動機問卷(150分)評估運動動機量表。越高鍛煉動機越強)[6]。運動動機測量(MPAM-R),包括5種運動動機:樂趣動機(7道題);能力動機(7道題);外貌動機(6道題);健康動機(5道題);社交動機(5道題)。所有主題都使用Likert 5級別進行測量,從“不對”到“非常正確”。
1.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9.0對問卷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類。對結果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t檢驗和方差分析樣本(檢驗水平α= 0.05)。
2? 結果
從表1可以得出結論,女孩的運動動機得分小于男孩,但差異不顯著。男生鍛煉動機的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健康動機,社會動機,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和外表動機;而女生的鍛煉動機得分由高到低則為:健康動機,樂趣動機,外表動機,社會動機和能力動機。根據(jù)五種運動動機的得分,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樂趣動機和外表動機高于男大學生,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在能力動機和社會動機的得分上高于女生,且差異非常顯著(P<0.01),這與之前各學者的研究結果相符。健康動機是得分最高的動機,健康動機中的性別沒有顯著差異(P<0.05),這表明男性和女性都首先認識到健康[7]。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運動強度的大學生運動動機存在顯著差異(F=17.402,P<0.01)。每個運動強度運動參與者的運動動機也存在顯著差異,運動強度與運動動機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參加體育鍛煉時應保持一定的運動強度,使個體能夠緩解精神壓力,消除負面情緒。己往的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比高強度的體育鍛煉更有效地增強情緒”[8]。
從表3可以看出,最低分是針對每月進行2~3次鍛煉的學生,最高分是針對每周參加次數(shù)超過3次的學生。參加每周1次體育鍛煉和每周兩次體育鍛煉的學生的動機得分差異不大。相比之下,不同運動頻率的體育鍛煉參與者的鍛煉動機存在顯著差異(P<0.01)。結論:運動頻率與運動動機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達到非常顯著的差異(F= 12.76,P<0.01)。
從表4可以看出,參加不同運動時間的學生的運動動機得分存在顯著差異(F=2.86,P<0.05)。根據(jù)分析和比較,運動持續(xù)時間與運動動機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運動持續(xù)時間隨運動動機的增加而增加。
3? 結論
運動行為與運動動機之間應該存在正相關關系。在一定范圍內,一個人鍛煉的動機越強,他參加鍛煉的頻率越高,鍛煉的持續(xù)時間越長。健康動機是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最重要動機,沒有性別差異。外表動機和社交動機存在性別差異。女大學生的動機明顯高于男大學生,而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更有動力和社交動機。男女大學生在樂趣動機上表現(xiàn)不顯著。
運動動機對運動行為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運動行為的強度上。運動時間與運動頻率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其中:健康動機對運動強度的影響最大,而有趣的動機在運動頻率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健康動機和能力動機對參與者的運動持續(xù)時間有顯著影響。
除了受自身條件的影響外,體育參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例如: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等的影響。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是體育鍛煉的重要前提。研究表明,良好的場地可以激勵學生鍛煉身體。
參考文獻
[1] 孫曉強.體育參的參與動機與參與行為之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7):55-59.
[2] 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吳健,陳善平.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83-86.
[4] Klein HJ,Wesson MJ,Hollenbeck JR,et al.Goal commitment and the goal-setting process: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and empirical synthesi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ology,1999,84(6):885-896.
[5] Becker Howard S.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0,66(1):32-40.
[6] 陳善平,閏振龍.鍛煉動機量表(MPAM))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2):52-54.
[7] Scanlan TK,Carpenter PJ,Simons JP,et 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15.
[8] 王愛丹,董曉春.大學生體育動機、態(tài)度與高校體育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1):50-52,55.
[9] 褚躍德,靳文豪,王英春.大學生鍛煉動機及其與鍛煉堅持性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3):85-86,97.
[10] 陳善平,張中江.鍛煉行為和鍛煉動機的性別差異——以高知人員為例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9):45-48.
[11] 胡紅,李少丹.大學生學習體育動機的調查與評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