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麗群
摘 要:口語表達能力是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理科課程的特征之一,同時也是小學生所應具備的技能之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口語交際教學入手,提升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過程中,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學會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從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表達體驗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
傳統(tǒng)課堂下的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過于形式化,無實際的作用,教師把重點放在訓練學生口頭朗誦文章或者自說自話等方面,學生并沒有得到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仍習慣沿用“死記硬背”法,死記口語交際中的內(nèi)容,原原本本一大套,抹殺了口語交際所具備的生命力和靈活性。再加上教師自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不充分,一味地側重于闡釋,而忽略了學生在口語交際學習中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未能夠把口語交際和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緊密聯(lián)系起來。長此以往,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開始走向死胡同,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吸收完全來自于教師的“灌輸”,學生自身并沒有進行主動的思考和分析,更別說融入整個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了。在此情況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成效日益低下,處于兩難的困境。
二、新課改下提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樂于開口表達
對學生而言,只有當他們對新知產(chǎn)生求知欲時,才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而在興趣的驅(qū)動作用下,學生也會產(chǎn)生追求知識的想法,從而調(diào)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學習問題,并在探索中找到解決方法。因此,教師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時,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開口表達,應積極應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與知識內(nèi)容相近的情境。如此一來,課堂就能夠“活”起來,而學生也能夠置身于情境之中,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樂意開口說。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的《我最喜歡的動物》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出示學生所熟悉的動物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來對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描述,包括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就這樣,在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內(nèi)在的情感也得到了激發(fā),自然而然也會變得樂于說。
2.活化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表達體驗
新課改提倡教學應實現(xiàn)“教書”向“用書教”轉(zhuǎn)型,語文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最基本渠道,它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所必備的知識載體。教師應在充分吃透課程標準、教學目標以及學科特點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對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改造,進行活化。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自主探索,找出問題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增強口語表達的體驗。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時,教師就可以針對“說假話就是撒謊,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和“生活中有時需要‘善意的謊言”這兩個話題開展一次辯論會。在學生激烈討論結束后,教師就可以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惡意的謊言是不道德的,但是善意的謊言是善良的,其出發(fā)點和結果都是善良的。
3.擴展領域,強化學生的交際能力
新課改下的口語交際教學僅僅依靠單一的課堂教學是難以實現(xiàn)的,必須走出課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在課堂中有“做”的機會,讓學生在“做”中喚醒身上潛在的本能。
例如:在講授四年級口語交際《秋游怎么組織》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扮演“小導游”這一角色,制訂一個自己認為最好的秋游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制訂方案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結語
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研究與探索,對口語教學進行全面的革新,開創(chuàng)口語教學新局面,使口語教學成為發(fā)展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開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以及提高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胡文靖.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6).
[2]孫曉梅.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4(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