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楓 易楚豐
在患者常發(fā)的幾種婦科疾病中,子宮肌瘤十分常見,患病群體多在中年女性和青年女性,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月經量大、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出血不止等[1],通常采用臨床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成功率和治愈率都較高,但是患者在手術之后很容易引發(fā)大量的并發(fā)癥以及不良反應,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育情況[2]。對于這些患者來說需要采用保守性治療方式,這就需要患者使用合理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隨著我國中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中醫(yī)藥治療子宮肌瘤也逐漸被大家重視起來,其中較為常用且有效的藥物包括桂枝茯苓湯以及化瘤固經散[3],本研究也針對桂枝茯苓湯加減聯(lián)合化瘤固經散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以下為具體內容。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臨床病癥均證實為子宮肌瘤疾病。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中患者年齡26~43歲,中位年齡為(34.64±3.14)歲;病程最短8個月,最長6年,平均病程為(3.3±1.1)年;其中未婚患者5例,已婚未育患者21例,已婚已育患者14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25~42歲,中位年齡為(34.57±3.34)歲;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6年,平均病程為(3.4±1.2)年;其中未婚患者4例,已婚未育患者23例,已婚已育患者13例。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的差異不明顯,P>0.05。
1.2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yī)婦科學》辨證為瘀阻胞宮型:1)腹痛拒按經閉腹痛;2)患者月經來潮時期量大時間持續(xù)久,血液呈現(xiàn)暗淡色;3)患者舌苔出現(xiàn)泛白現(xiàn)象,診脈發(fā)現(xiàn)患者脈動沉澀。西醫(yī)診斷標準:1)患者月經不規(guī)律或月經量大;2)婦科觸診檢查:子宮增大,甚或表面突出,界限清晰,雙附件未見其他異常;3)B超檢查:宮體(含肌壁間、漿膜下、黏膜下)呈低回聲包塊,有明顯包膜,邊界清楚,大小>1 cm,<5 cm,雙附件未見明顯異常。
1.3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中西醫(yī)的診斷標準;2)患者年齡都在50歲以下;3)所有患者以及家屬都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患者對此次研究所采用的藥物存在過敏現(xiàn)象;2)患者并發(fā)肝腎功能障礙的疾?。?)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不好,有精神疾病史;4)患者合并其他子宮內膜疾病;5)患者子宮肌瘤直徑在5 cm以上,需要進行手術治療;6)治療前3個月使用過性激素藥物。
1.4方法
1.4.1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西藥聯(lián)合桂枝茯苓湯加減進行治療,其中西藥使用米非司酮片,在患者月經開始的第1天服用,每天1次,每次10 mg。桂枝茯苓湯的主要組成藥物為:桂枝12 g,桃仁10 g,牡丹皮12 g,茯苓10 g,白芍12 g,香附10 g,黃芪20 g,牛膝12 g,當歸12 g[4]。用水煎服,每次300 ml,每天2次,早晚各1次。該藥物要在患者月經結束后開始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化瘤固經散進行治療,其中化瘤固經散的主要組成藥物為:大黃炭180 g,三七60 g,穿山甲100 g,皂角刺100 g,細辛30 g?;颊咴谛薪浧陂g可以加用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等藥材,每次各3 g。
1.4.2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以及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進行觀察分析。
1.4.3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患者經過婦科檢查后相關的臨床癥狀均已消失,相關的中醫(yī)證候評分下降70%以上,經過B超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的子宮肌瘤體積減少至70%以上;有效:患者在婦科檢查后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相關的中醫(yī)證候評分下降30%以上,經過B超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的子宮肌瘤體積減少至30%以上;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改善。
2.12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 (例,%)
2.2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在惡心、發(fā)熱以及乳房腫痛等方面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2.3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例,±s)
子宮肌瘤疾病屬于一種常見的婦女生殖系統(tǒng)腫瘤疾病,多發(fā)生于育齡期婦女身上,相關研究數(shù)據表明,在沒有絕經的女性身上患有子宮肌瘤的幾率在30%~40%[5]。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雖然手術具有一定的效果,治愈率也很高,但是容易伴隨許多的不良反應,而且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卵巢功能,會不利于患者以后的生育[6]。因此需要對此類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其中中醫(yī)藥治療就是一種效果顯著的方式。
子宮肌瘤屬于中醫(yī)學“石瘕”“癥瘕”“崩漏”的范疇,是由于情志過激及受外邪侵襲等因素影響,患者體內臟腑氣血失調,胞宮受寒,從而導致脈絡不暢,氣滯血瘀,治療該疾病的重點在于活血化瘀[7]。而本研究采用的桂枝茯苓湯主要作用為活血化瘀,通過桂枝來進行溫經通脈,祛寒止痛,通過茯苓進行健脾寧心,通過牡丹皮進行活血化瘀,通過當歸進行補血止痛,通過黃芪進行通氣固本,另外利用桃仁和牛膝也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龉探浬⑹且环N療效較好的中藥,其中大黃炭主要起清熱解毒的功效,三七主要針對患者出血情況進行化瘀止血,穿山甲主要是對于活血通經十分有意義的藥物,皂角刺主要起消腫排膿的作用,細辛主要有祛風解痛、溫經止血的作用,這些藥材的聯(lián)合使用對于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8]。桂枝茯苓湯和化瘤固經散的聯(lián)合使用,能夠更好地促進患者體內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疼痛的緩解,進一步增強了患者身體免疫力。
本研究采用桂枝茯苓湯加減聯(lián)合化瘤固經散治療效果明顯提升,不良反應方面降低,另外在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評分方面也要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桂枝茯苓湯加減聯(lián)合化瘤固經散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明顯,可以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相應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