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 保定日報社
穆青通訊作品中的人物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過去,仍歷久彌新,讀之仍激情澎湃,感奮不已,既與他能極力捕捉重大意義的重要題材,盡力凸現(xiàn)關乎時代進步的重大主題有關,也在于他下功夫錘煉語言。他的通訊作品,語言清新質樸,自然貼切,文采斐然,常有妙語連珠,富有審美情趣??v觀穆青通訊作品,其通過語言為表現(xiàn)人物服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穆青本人比較喜歡運用樸實的白描手法寫人,它的特點是能豪華落盡見真諦,從平凡中見深刻,在沉靜中見熱烈。
擔任工地除險隊隊長的任羊成,“整天腰里系著一根粗繩,手拿撬杠和鐵錘,讓別人把它從山頂送到懸崖峭壁間凌空作業(yè),打炮眼,排險石。長年累月地在崖間飛來蕩去,他腰部被繩子勒出一條條血痕,經常血肉模糊地粘在身上,連衣服都脫不下來。妻子幫他脫衣服時,常常心疼得流淚。”①這段文字寫的是典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穆青通過對任羊成的腰部進行細節(jié)描摹,把主人公任羊成那種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展示的淋漓盡致。
在穆青的通訊中,他努力地吸收群眾語言的營養(yǎng),保存群眾語言的光彩和風格,這既能使通訊做到群眾化、通俗化,還能使通訊中人物的個性化更好地凸現(xiàn)出來。
穆青通訊朗朗上口的群眾語言首先體現(xiàn)在用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來展示人物性格。在《改革大潮中的老支書》一文中,穆青寫了老支書閻建章的這樣一些話:“我寧愿一輩子吃苦受累,也要使辛興人過上好日子?!?,“我這顆心是黨和人民給的,敵人的刺刀剜不去,‘四人幫’的棍棒打不碎,金子銀子買不走?!雹诙潭處拙湓?,就畫出了這個在戰(zhàn)爭年代浴血奮戰(zhàn)、在文革中受盡磨難、在改革中帶領鄉(xiāng)親們致富的老黨員的情懷。
其次體現(xiàn)在善于用群眾中流行的“順口溜”、俗語、歌謠來反映人物思想的變化,反映人物對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绊樋诹铩比纭昂繌R、糊涂神、糊涂糨糊一大盆”,而“俺村農民有志氣,興農發(fā)家做生意,辦廠致富靠科技”,③則是穆青引用農村流行的歌謠來告訴讀者,農村改革給農民思想上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些語言幽默、生動、通俗易懂,富有地方特色,又寓意深刻,反映實質。
最后體現(xiàn)在穆青努力使自己的語言貼近群眾語言。吳吉昌的語言,是很生動的農民的語言,在《為了周總理的囑托》的寫作中,穆青努力使自己的語言接近吳吉昌的語言:多用農民式的口語;句子力求簡短,盡量不用那些帶有修飾語、附加語之類的復雜句式,以使整篇通訊的風格與主人公的性格、語言特點保持一致。
讀穆青的通訊作品時,時常可以感受到那種濃郁的感情色彩,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婉轉細膩,他通過語言表達感情、塑造人物的方式主要為以下兩種:
一種是采用抒情描寫或議論的句子直接來表達壯懷激烈的思想感情。穆青強調,通訊中的議論和抒情不可濫用,要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淚灑偏關》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文字:一個年輕共產黨員的頭顱,曾震撼了多少同胞的靈魂,掀起了多么洶涌澎湃的抗日怒潮!我覺得,這飽經滄桑的古老城墻,是一座無字的歷史豐碑,它鐫刻著中華兒女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鐫刻著一代共產黨員正氣凜然的壯歌。④這段文字感情濃烈,激奮昂揚,表現(xiàn)了穆青的恩師梁雷的浩然正氣。這段抒情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是在對梁雷抗日殺敵,英勇犧牲事跡報道后,在面對當年懸掛梁雷烈士頭顱的古城墻時,穆青心中涌起的一股激情,因而使人感到水到渠成,自然真切。
另一種是根據(jù)作品所要表達的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光彩和聲調的語言加以表現(xiàn)。請看《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中這一段:這巨大的打擊和難言的悲痛,幾乎把吳吉昌擊倒了。當他踉踉蹌蹌從外地趕回家鄉(xiāng)時,沿途的村莊、道路、田野在他的淚眼中都像蒙上了一層薄紗,模糊著、顫動著……此時此刻,吳吉昌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悲痛,倒在炕上失聲痛哭起來了。⑤這二百多字中有色彩,也有聲調,飽含了吳吉昌對周總理的無限深情,讀之無不令人動容。
以上是穆青通過語言表達實現(xiàn)為表現(xiàn)人物服務這一目的的比較顯著的方法,其實,憑著對通訊作品中主人公的一腔真情,每一篇作品的字里行間都透著穆青對通訊人物的敬仰和關愛之情,這種感情通過字符,浸潤到每一個讀者的心頭,值得當今新聞工作者深入學習。
注釋:
① 穆青.穆青通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11.P255
② 穆青.穆青通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11.P230
③ 穆青.穆青通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11.P218
④ 穆青.十個共產黨員[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5.P12
⑤ 穆青.十個共產黨員[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5.P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