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惠玲
前年深秋,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公公去世了,一時老伴兒的情緒跌落至冰點,白發(fā)也見多了,失眠、頭痛、焦慮、精神萎靡不振都來了。我想,這樣不僅不利于他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和“傳染”到全家人的心情,于是我就想方設(shè)法幫他排解負面情緒,充當他的“心理醫(yī)生”。
我先找到了老伴兒情緒不振的病因:他兩歲時就沒了母親,是他父親既當?shù)之攱?,一把屎一把尿地將他拉扯成人,這種相依為命的情感是別人難以體會的。現(xiàn)如今父親突然離他而去,豈能不傷心至極!所以每當他想到他爸,便會產(chǎn)生很重的心理負擔。對此,我耐心地給老伴兒講道理,說人老了都會走上這條不歸路,包括我們也是,要面對現(xiàn)實,走了的就讓他一路走好,而活著的還要好好過。何況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很好,父親在天有靈當然也會放心的。我的一番話,說得老伴兒有些情動,過了段時間他的情緒果然有了好轉(zhuǎn)。
可是不久,老伴兒又患上了心律失常、胸悶氣短的病癥,盡管服了一些日子的藥,依然起色不大。他精神很糟糕,心理負擔似乎更加重了。為了讓老伴兒盡快走出陰影,我將那些平日里關(guān)心他、在乎他,且他也信得過的親朋好友建起了微信群。每當他情緒低落需要鼓勵、憤怒沖天需要冷靜、寂寞難耐需要安慰時,我便會通過此群動員大家來解除他心中的郁悶、孤獨和煩惱。在發(fā)動別人幫助他的同時,我還擔當起他的“情緒管理專家”。老伴兒之所以總陷入糟糕情緒中,就是因為他一直“宅”在家里,生活太單調(diào)和枯燥了。于是我向老伴兒提議,多培養(yǎng)些興趣愛好,有助于調(diào)整情緒。老伴兒聽從了我的建議,開始嘗試興趣、愛好。他寫字作畫,陶冶情操;種花養(yǎng)鳥,培養(yǎng)情趣;還經(jīng)常與我一同去跳廣場舞,或打乒乓球、下棋、垂釣。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了他的生活,釋放了不良情緒,增進了身心健康。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老伴兒的情緒終于恢復如初。
經(jīng)過這些事后,老伴兒越來越依賴我,每每遇到煩心事,他都會第一時間向我傾訴。他經(jīng)常對別人說:“有啥事跟老太婆(指我)一說,心里就舒服多了。”而我有的放矢的耐心勸導,皆很奏效??吹嚼习閮盒诔i_的樣子,我感到成就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