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呈現(xiàn)和分析了一堂指向?qū)W生思維品質(zhì)發(fā)展的閱讀教學課例。該課例 確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讀前、讀中、讀后設計了提問、分析、創(chuàng)新聯(lián)想、追問等多種認知層次的活動,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
【關鍵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zhì);教學活動
【作者簡介】徐燕靈(1988.12-),女,浙江蘭溪人,金華市第十五中學,研究生,二級,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一、前言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承擔著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還要進一步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發(fā)展的任務。在閱讀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核心價值。而目前部分閱讀教學還僅止于考查表層信息。本文將以一節(jié)閱讀課為例,展現(xiàn)閱讀課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途徑和方法。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的教學實踐
1.教學內(nèi)容分析。本教學內(nèi)容為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7U2Reading部分,該則廣告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去洛杉磯學習英語,但是否只能去國外學習英語值得思考。
2.教學目標分析。學生通過學完本節(jié)課可以達到的預期目標:(1)能學會課文相關詞匯: culture, depend, provide, form,fill, depend on, stay in touch with, fill out;(2)能把握“總-分-總”的結構,并對語篇內(nèi)容進行批判性閱讀;(3)能批判性地思考“去國外一定能學好英語嗎”并樹立態(tài)度決定一切的觀念。
3.教學設計流程。
(1)讀前活動設計。課上,教師先分享一則趙麗穎拍的英語有問題并引發(fā)網(wǎng)友吐槽的廣告。引出她想去國外學習英語的要求:1. The course cant last for a long time 2.She can learn American culture. 3. She can stay with the families to form close friendships with the families and stay in touch with them at the same time.最后導入課文看我們所學的文章是否符合趙麗穎去國外學習英語的要求。設計意圖:成功的導入活動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預先感知即將學習的文本內(nèi)容,并且聯(lián)系實際。
(2)讀中活動設計。
1)圖片呈現(xiàn),感受預知。
設計意圖:閱讀前呈現(xiàn)圖片,結合已有的背景知識,對文本話題預測,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
2)整體閱讀,理解文章結構。學生快速閱讀并選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Para 5 a) The English courses
b) Activities after class
c) Places to stay
d) More information(信息)
e) Come to learn English in LA
Q: What is the structure(結構) of the passage?
設計意圖:選出各段的段落大意與上一環(huán)節(jié)圖片預測相呼應,關注本文結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邏輯。
3)分析細節(jié),深化理解。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篇文章是否符合趙麗穎去國外學習的要求,進一步提問學生:If she goes to Los Angeles, what will she learn about? How do they check her progress? Where can she stay? What can she do after class? And how does she pay for the course? 設計意圖:深度思維是體現(xiàn)思維深刻程度的思維方式。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時,用問題鏈的方式來連續(xù)追問,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思維。
(3)讀后活動設計。
1)課后反思,形成思辨能力。承接上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本的內(nèi)涵,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結合中考閱讀??嫉念}型提出如下問題:Q1: Do you think the courses are good for Miss Zhao? Why?Q2: Which do you think better? Study in a foreign country or study in China?
設計意圖:題一和導入部分呼應;題二是辯證題,通過討論學習英語的方式導出態(tài)度最重要,因而促使學生辯證性地看問題。
2)以讀促寫。教師最后呈現(xiàn)一張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孫女唱中國歌曲圖片,提出漢語學習熱,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寫一篇文章號召外國友人學習漢語,以提升愛國情操。
三、教學反思
本課的學習引發(fā)如下思考:1.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將知識學習與技能發(fā)展融入主題、語境、語篇和語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指向核心素養(yǎng)。本案例利用流行元素導入,并利用明星效應,在情境中處理新單詞,在最后的輸出部分又回到導入的話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地完成本課學習。2.活動中分層問題有層次、循序漸進的問題設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健全學生人格的發(fā)展。本案例問題的設置由易到難,有簡單的思維訓練到復雜的批判性問題的設置,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