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寧
(甘肅省蘭州市第64中學 730060)
高中物理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一般而言每個班級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物理學困生”.他們的共同點是成績低下,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原因則或為先天,或為后天,不一而足.進入高三復習階段后,時間緊而任務重,這部分學生往往被落得更遠,鑒于實驗題在高考中的分量,探索針對學困生群體的實驗復習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及體會,對此談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數學困生的基礎都比較薄弱,導致學習吃力,越來越不想學.因此要想扭轉這種現狀,就必須從幫助學生打牢基礎入手,同時使其逐步建立自信,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由于夯實基礎畢竟尚屬于初級的學習任務,因此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培養(yǎng)的.因此我們只要能耐下心來,在循序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的基礎上采用適合于學困生特點的教學方式,是不難達到最終目的的.具體來說,需要做好以下點步:
要想具備合格的物理實驗能力,熟練掌握常用實驗儀器的用法無疑是重要的基本功,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毋庸置疑.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快方式就是讓學生多動手實操,教師在旁指導,有問題隨時指出.當然,前提是讓學生首先理解儀器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去操作.例如游標卡尺是利用差分放大的原理制成的,當學生明白了其原理并掌握了10分度游標卡尺的讀數后,20分度和50分度的也就不在話下,只要教師引導得當,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信.
掌握教材中的22個基本實驗是應對高考的重要基礎.針對學困生的復習,應當使其切實地明確這些實驗的實驗目的并理解其實驗原理.在這方面,就需要教師多花一些心思和時間.筆者通常是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來保證學生吃透實驗,效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例如對于某一個具體實驗,在進行的基本的講解后,再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回答:該實驗從實驗目的出發(fā)運用了哪些物理規(guī)律?根據這些物理規(guī)律,需要哪些器材?要采集哪些數據?怎樣采集這些數據?怎樣處理這些數據?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實驗過程中哪一步產生了誤差?為什么?如何減小或避免誤差?等等.學生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理解和記憶實驗的過程.教師應在這一過程中隨時提點,確保學生切實掌握實驗.
我們知道,基本上每一個較為正規(guī)的高中物理實驗都可以歸結為以下五個步驟:①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②選擇實驗器材;③確定實驗步驟;④采集數據和數據處理:⑤結論分析和誤差分析.當學生能夠回答出上述那些引導式問題后,我們就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的五個基本步驟,然后讓學生回憶教材中的基本實驗,并寫出每個實驗的五個步驟.這里要注意,一定要讓學生付之于文字,當學生完成這一任務后,也就說明其對于教材中的實驗掌握得比較熟練了.如果學生出現錯誤或不能完整的寫下來,就應再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回顧與復習,直到其熟練掌握教材中22個基本實驗為止.接下來,教學重點也就轉到針對性強化訓練上來了.這是學生打牢基礎的必經歷程,只有大量的具有一定針對性的訓練才能“量變引起質變”,教師要在學生進行訓練過程中隨時監(jiān)督和指導,以便于學生盡快擺脫學困處境.
一般而言,在經歷了上述過程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剩下的就是能力的提升和實驗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是遷移能力和活學活用的能力,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是不足以應對高考的.在這方面,除了大量針對性的練習和講解外,筆者認為還有一點異常重要,那就是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多維度審視和組合實驗板塊.眾所周知,復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善于總結,使知識形成系統和網絡,在物理實驗復習中,我們也同樣不能孤立看待一個個物理實驗,而是根據實驗特點對其進行分門別類,從而組成不同的實驗板塊.我們常說的“力學實驗板塊”“電學實驗板塊“光學實驗板塊”不過是單純遵從課本知識的體系,主要是為了講解的方便,就促進學生融會貫通這方面來看,其實殊少價值.筆者始終認為,我們其實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和組合實驗板塊,以促使學生在這種審視和組合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把握各實驗的本質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進而做到融會貫通,,最終增強遷移運用能力及實驗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筆者立足于自身教學實踐及體會,就高三物理學困生的實驗復習策略提出了幾點個人看法.大體而言是分為兩大步,即首先“立足教材,幫助學生打牢基礎,同時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然后“多維度審視和總組合實驗板塊,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及實驗綜合素質”.當然,在此過程中大量的題目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謂“量變引發(fā)質變”,不管學困生還是優(yōu)等生,違背了這條真理就不會獲得真正的進步,這是我們始終要給予足夠重視的.總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既要講求事倍功半的教學策略,也要善于引導學生敢于吃苦,拼搏進取,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取得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