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
(盤錦海陸土木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盤錦 124010)
水閘修建過程中,閘墩部位容易出現(xiàn)裂縫問題,不找出原因,若處理措施不當,將給工程帶來極大安全隱患,本文結合雙臺子河閘樞紐工程,對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閘墩裂縫問題進行全面分析,采取合理處理措施,對處理結果進行工程質量檢測[1~6]。
雙臺子河閘樞紐工程位于盤錦市雙臺子區(qū)東郊,閘址距河口57.3 km,盤錦城市防洪工程竣工后,其安全泄量為6800 m3/s,而雙臺子河閘的設計泄流能力僅3000 m3/s,低于上游防洪標準,過流能力嚴重不足而成為遼河入海的卡口。
雙臺子河閘除險加固工程新建共19個閘墩,墩長14 m,寬3 m(縫墩8個)、寬2 m(中墩9個、邊墩2個),高8.08 m。閘墩于2014年9月份開始施工,11月份施工完畢。混凝土采用常態(tài)、三級配。
從以下方面入手對裂縫的產生原因機理進行分析:①設閘墩澆筑時間為9月25日至11月13日,盤錦地區(qū)正式處于大風干燥天氣,因此在混凝土澆筑完3天~5天拆模后,立即采取用土工布包裹養(yǎng)護和越冬的措施,發(fā)現(xiàn)裂縫是在第二年3月份拆掉土工布后;在新建的19個閘墩中,有一個閘墩未見明顯裂縫,其余18個閘墩均發(fā)現(xiàn)裂縫,共41條裂縫,總長度161.29 m,平均裂縫長度3.94 m,平均裂縫寬度0.19 mm。
采用回彈法檢測閘墩混凝土強度,共檢測四個閘墩,分別為4號、10號、16號及19號,檢測結果為最低43.4 MPa,最高59.4 MPa。
根通過檢測結果顯示強度可能存在偏高現(xiàn)象。混凝土強度偏高會導致水化熱過大,容易產生裂縫。
①設計方面:抗裂驗算、裂縫寬度驗算、裂縫等級、混凝土分縫影響;②施工單位:入場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藝、施工溫度、缺陷處理、工藝試驗、施工監(jiān)測、日常養(yǎng)生等方面進行檢查;③監(jiān)理單位:對原材料、施工工藝進行旁站、質量控制;④混凝土自身化學反應、內外溫差、體積收縮等因素[7]。
根據(jù)本工程施工情況,對造成裂縫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閘墩內外溫差大: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內部溫度較高一些,外部溫度較低一些,形成內外溫差,直接與空氣接觸使外部混凝土散熱快于內部混凝土,造成混凝土內部外部變形不均勻,到達一定極限便產生了裂縫[8]。
本工程因為前期各種因素制約,閘墩施工時段被調整在9月末至11月中旬。這段時間晝夜溫差較大,混凝土澆筑后受到晝夜溫差較大的影響刺激以及養(yǎng)護的不到位,進一步加劇內部混凝土與外部混凝土應力效應,很容易引起裂縫。
2)底板約束:閘墩在高度、寬度、及水流方向可產生伸縮,其中只有在水流方向上受到底板的約束影響,伸縮受較大控制,由于不同部位澆筑時間不同,容易產生高度方向上的裂縫,這是底板約束作用的結果,初步分析裂縫開裂由最大寬度范圍內向上、下兩側延伸。閘墩高度8 m,裂縫長度1.70 m~5.70 m,本工程底板澆筑基本超過28天后才進行的閘墩混凝土澆筑[9]。
3)混凝土干縮:由于盤錦獨特的地理條件,位于濱海平原地區(qū)。多西南風,每年平均風速為4.5 m/s,最大風速是1976年4月19日為25.7 m/s。恰巧本工程施工時段正處于大風、干燥季節(jié),對薄壁結構形式的閘墩影響深度較大,并且晝夜溫差大,都會造成混凝土的干縮,形成裂縫;另外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的配合比,是影響其干縮的另一因素:水泥用量、水灰比大小與混凝土干縮成正比,骨料級配、密度與混凝土的干縮成反比,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在混凝土配合比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各個影響因子,減小混凝土干縮。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配合比采用三級配和摻粉煤灰和高效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做法對預防混凝土干縮是有利的。
4)自生體積變形:水泥熟料與水接觸水化時產生熱量,消耗水分;另一方面當水泥中的水量不足時,在自干燥作用下混凝土體積會縮小,在這種情況下,混凝土的自身收縮同溫度收縮疊加在一起,就會使表面拉應力增大,產生裂縫[10]。
8號閘墩是19個閘墩中唯一沒有發(fā)現(xiàn)裂縫的,其澆筑時間從10月13日晚8點至14日下午4點47分,澆筑時間20小時左右,平均澆筑速度為10 m3/h。澆筑速度較均勻,當日最高氣溫16℃~10℃,晝夜溫差不大,而且溫度也不高。其試塊28天強度檢測結果為39 MPa,塌落度5 cm~7 cm。這個閘墩施工過程與其他閘墩區(qū)別只有當天氣溫和這個閘墩開倉時間較晚,其他施工工藝及過程完全相同,由此判斷沒有出現(xiàn)裂縫的原因可能是和當天溫差不大和氣溫不高有關。
在裂縫處理之前進行試驗,確定灌漿材料配比及驗證方案是否可行,主要對灌漿材料的配比、灌漿溫度(材料溫度和環(huán)境溫度)、表面封閉、施工過程資料及檢測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經過試驗確定各項參數(shù)。
首先對灌漿進行試驗(試驗:2015年5月20至5月21日),確定環(huán)氧樹脂和稀釋劑的比例為1∶1較為合適,縫隙的可灌入度較好。稀釋劑添加量小于1時粘度較大,大于1時漿液過于稀;固化劑主要是控制漿液凝固時間,固化劑參量為3%~5%。
采用水溶性聚氨酯或改性環(huán)氧樹脂對閘墩裂縫進行化學灌漿處理。灌漿前先對縫面進行清理,騎縫每0.3 m~0.5 m鉆Ф30 mm的孔,采用環(huán)氧膠泥進行封縫。注漿壓力為0.4 MPa,待相臨孔排出濃漿時,將該孔扎管,逐孔進行,至該縫最后一孔灌漿結束。
材料:a.環(huán)氧樹脂:E 型環(huán)氧樹脂;b.稀釋劑:二甲苯;c.固化劑。
①灌漿設備
裂縫灌漿儀器:電動高壓注漿機(DH-512)兩臺,另外一臺備用,空壓機一臺、沖擊鉆一臺;灌漿泵安設最大壓力為7MPa的壓力表,壓力表與管路之間設置隔漿裝置;灌漿結束后及時對灌漿設備及管路進行清洗,防止堵塞。
②灌漿準備
a.編號:
對所要進行處理的閘墩裂縫進行逐一編號。
b.縫面清理及封縫:
灌漿之前對縫面進行清理,清理后對裂縫表面進行封閉,封閉材料速凝后滿足灌漿壓力要求,防止灌漿外溢。
c.布孔及鉆孔(鉆孔:5月20日至5月25日):
用沖擊鉆鉆斜孔(直徑14 mm,深300 mm),以10°~20°的角度在裂縫兩側約50 mm~60 mm鉆進并貫穿裂縫;孔距沿平行縫隙方向250 mm,盡量減少廢孔以避開鉆到鋼筋,如果在施工過程中鉆到鋼筋,應以現(xiàn)場實際情況調整孔位,裂縫墩子均在裂縫兩側打孔。
③清孔
用空壓機進行清洗,把孔內雜物沖洗干凈。
④配比
環(huán)氧樹脂:稀釋劑:固化劑比例為1∶1∶0.2。
⑤溫度控制
用溫度計監(jiān)測漿液現(xiàn)場環(huán)境及灌漿溫度,使現(xiàn)場溫度及施工溫度均控制在25℃以下即可。
⑥灌漿壓力
1.0 MPa≤P≤2.0MPa。(灌漿:2015年5月22日至5月30日)
⑦結束標準
灌注孔相鄰的孔冒漿,即可進行一下孔灌漿,或穩(wěn)壓數(shù)值保持在1 MPa。
⑧表面處理
灌漿漿液及裂縫口封閉材料全部凝固后,將封縫表面處理平整,拆除灌漿管,對灌漿管口進行封閉、修補(2015年5月31日至6月5日)。
灌漿施工日期2015年5月20日至6月5日,根據(jù)對灌漿材料的配比、灌漿溫度(材料溫度和環(huán)境溫度)、表面封閉、施工過程資料及檢測等方面進行檢測,檢測過程如下:采用壓水試驗和取芯檢查法的辦法。灌漿施工完成7天后鉆進檢查孔,壓水試驗其壓力宜采用0.3 MPa,并穩(wěn)壓10 min~20 min結束,平均透水率小于0.1 Lu為合格標準。取芯檢查法按照壓水試驗檢查孔數(shù)量的50%取芯,芯樣劈拉試驗平均抗拉強度均大于1.5 MPa。通過檢測結果,灌漿效果可以達到防止河水通過裂縫對鋼筋產生銹蝕的目的,達到預期效果。
水閘閘墩混凝土在施工前,對可能產生裂縫的因素加以重視并采取相應防治措施,避免施工后混凝土裂縫的出現(xiàn),保證工程順利施工、安全運行。類似工程可參考,推動水利事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