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性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它強調學生通過合作探索知識,了解多種思維方式和思考模式,在多樣化的交流中,養(yǎng)成求知的良好習慣,同時懂得學習的核心所在。這種教學方式以合作探究為基礎,充分實現(xiàn)以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結合的教學規(guī)律,為學生營造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強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文章選擇初中閱讀教學內容,探討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合作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0-0086-02
引 言
合作探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通過合作的方式探究知識,完成各項任務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對于學生來說,以合作為前提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使自己獲取更豐富的知識,了解不同的見解,同時也可鍛煉個人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這對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閱讀作為語文學科中的關鍵部分,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不可缺少的內容。采用合作探究方式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使閱讀體驗更加全面。所以,教師要靈活運用。
一、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讓合作探究充滿趣味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基本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了解相關句式和閱讀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缺乏興趣,獨立思考的空間非常少。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將合作探究理念引入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需求,使得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自主探究閱讀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1]。此外,教師要轉變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初中語文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非常豐富,因此,教師除了組織教材內的合作探究外,還需延伸到課外的閱讀探究,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合作探究具有吸引力,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其中。具體實踐中,教師要突破原有的單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合作探究式的閱讀教學活動。
以《回憶魯迅先生》這一教學內容為例,這篇文章它主要是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首先,教師要打破原本的講授教學法,結合合作探究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其次,為了讓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師可從兩個方面展開探究:一是以學生原有的閱讀經(jīng)驗為導向,探究個人印象中的魯迅先生,使人物形象在學生眼中更飽滿;二是學生合作梳理文本結構,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二、制訂閱讀計劃,讓合作探究更加明確
合作探究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人有計劃、主動調節(jié)和控制各種任務的學習活動,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教師過于強調自主性,而忽視合作的流暢性和探究效果。初中生本身存在叛逆心理,自律性較弱,如果沒有一定的約束和指導,整個合作探究的閱讀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促使學生對整個探究過程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從而構建有效的閱讀知識框架。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從學生和閱讀內容兩個角度出發(fā):首先系統(tǒng)性地分析學生當前的閱讀狀況和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組;其次,根據(jù)閱讀的難易程度和內容的繁雜性確定合理的閱讀計劃,在學生可接受的基礎上層層遞進,逐步提升他們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
以《秋天的懷念》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學這篇文章時,學生除了要掌握基礎的生字詞,還要感受偉大的母愛,從中懂得感恩。首先,教師確定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活動,進而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合作探究活動。其次,教師指導學生劃分小組,確定探究流程,使探究合作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計劃的制訂可從三個方面展開,即閱讀中的基礎知識、閱讀技巧、閱讀情感,從而以明晰的目標展開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探究活動。
三、拓寬閱讀視野,讓合作探究更加深刻
通常來說,學生個人的閱讀無論是在閱讀思維還是在閱讀主題上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基于合作探究的閱讀教學則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習到不同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類型。在多種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吸收多元的思想觀念,從而更好地完善個人閱讀知識體系。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閱讀需求,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了解學生課堂之外的閱讀情況,將教材內容和課外生活相聯(lián)系,尋求到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方向,從而構建合作探究式的閱讀活動,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深刻體悟合作探究閱讀活動的重要性。以男生為例,他們更加喜愛武俠、歷史類的閱讀題材,如《射雕英雄傳》《水滸傳》《西游記》等,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主題來開展閱讀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更完整、更全面地了解這些著作,使學生在閱讀中受益匪淺,掌握多樣化的知識,提高思想價值觀念。
以《列夫·托爾斯泰》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需要對這篇閱讀文章進行延展,指導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以便完整地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風格。首先,合作探究活動可以對教材中涉及的兩篇文章進行對比,使學生對作者及其作品建立初步認知;其次,在這兩篇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進行擴展,指導學生自主查閱作者的其他作品,并進行分享和評價,以構建對作者的系統(tǒng)化認知。
四、升華閱讀內容,讓合作探究更具價值
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并不是讓學生單一地以小組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深入且全面地內化知識,在認知、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教師要在閱讀內容上進行特別強化,精心選擇易于學生接受且啟發(fā)思想的閱讀內容;同時,要保證這一過程的科學性和教育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思維可以在探究過程中得到有效啟發(fā),知識量和閱讀鑒賞水平也可得到實際提升。此外,為了更有效地發(fā)揮合作探究的積極作用,除了基礎性的閱讀鑒賞外,教師還可加入其他探究活動,如點評式的閱讀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從閱讀手法、閱讀情感、思想等方面進行評析。另外,還有閱讀練習,設定簡答、闡述等訓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進一步提升,進而從知識到思維都能得以升華。
《壺口瀑布》是一篇寫景散文,它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活動中,學生除了對基礎內容進行解讀外,還需要學會品味優(yōu)美的語段,掌握散文的賞析技巧,深刻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細節(jié)著手進行探究,以文章中的某一語段為出發(fā)點,認真揣摩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方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領會其中的思想。另外,內化合作探究內容,實現(xiàn)知識遷移,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和寫作練習,以景物描寫為方向,運用相關手法,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知識應用能力,確保合作探究活動價值的發(fā)揮。
結 語
基于合作探究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還要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知識、閱讀方法及閱讀思維,同時懂得一定的協(xié)作溝通技巧。對于教師來說,為了更好地增強合作探究教學效果,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科學制訂閱讀探究計劃,從閱讀題材、閱讀內容及閱讀練習等方面出發(f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擴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王曉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文學教育(下),2018(05):100-101.
作者簡介:楊曉梅(1981.12—),女,江蘇鹽城人,教育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