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 410000)
影視文學作為一種將文學作品與影視進行緊密融合的藝術形式,在時代的發(fā)展之下,受到了諸多藝術家、文學家的關注。女性作為影視文學當中最為常見的主題,對于不同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展現出了中西方文化之間差異以及對女性認知的差異。本文將立足與中西方優(yōu)秀文化基礎之上,詳細的分析影視文學當中對于女性形象刻畫的異同點,深刻揭示在影視文學女性形象刻畫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內涵。本文將針對文化視角下的中西影視文學中的女性形象進行詳細解析。
雖然中西方社會發(fā)展和文化背景差異很大,但是對于女性形象的認知,都是積極向上、具有真善美情感的人物刻畫。女性本身便能夠給予人美善良、溫柔、情感細膩等多個層面的認知,這一點中西方文化是存在共同性的。人們在接觸到某一事物之時,大腦所反映出的第一印象、映射到心里的想法與情感,便是認知的過程。所以,針對這一點認知表現,在中西方文化和影視文學當中所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艾絲美拉達”,作為一個精靈和美麗的象征,她的善良、美麗,對于愛情執(zhí)著的向往的情感,展現了西方影視文學、文化視角對女性美好善良一面的刻畫。而我國文化視角之下,對于女性的認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邊城》中的“翠翠”從外形上邊城以其特有的嫵媚和柔美孕育了翠翠,從性格上來說,邊城的山教會了翠翠堅強。從兩者身上都能夠深刻從外形和內心感受到女性形象的美好、真誠、善良,展現出了中西方影視文學當中,對于女性形象的美好認知。
時代的烙印是人們身上揮之不去的痕跡,文化也具有動態(tài)性和發(fā)展性,并且文化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的進步。在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時代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行為也會隨之變化。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針對中西影視文學藝術也是相同的。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中西影視文學下的女性人物是存在差異的,并且女性都會被深深烙印上時代的印記,展現出不同時代之下女性的特點。《魂斷藍橋》的時代背景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的英國,女主“瑪拉”與貴族出身的英軍上尉洛依彼此相愛的故事。在二戰(zhàn)初期的英國社會對于“家庭地位”以及“貞潔”的看中,導致“瑪拉”魂斷滑鐵盧橋的悲慘結局。“瑪拉”之所以出現了這個悲劇,便是在婚禮前夜洛依奉命出征,不久后瑪拉被解雇。瑪拉在報上看到洛依陣亡的消息,沒有經濟來源的“瑪拉”為了生存淪為妓女。一次,在火車站上她與生還的洛依相遇,洛依依然深愛著她,在婚禮舉行在即,“瑪拉”為了維護洛依家族的榮譽和貞潔魂斷滑鐵盧橋。在《魂斷藍橋》的影視文學當中,體現了西方設備背景對“瑪拉”命運的影響,戰(zhàn)爭、家庭階級觀念、思想等層面,對“瑪拉”性格以及行為的影響?!蹲8!樊斨小跋榱稚钡慕巧?,也展現出了社會對于女性命運的左右?!跋榱稚钡乃劳?,是在吃人的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的束縛下,被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壓迫和殘害而導致的,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影片在縱橫交錯的對比描述中,深刻的揭示了“祥林嫂”是一個“依附男權而生活”、“被綁架在倫理道德基礎上”而生活的苦命女人,深刻展現了我國封建社會對女人命運的影響。
由于東西方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文化觀念存在差異,導致不同民族人們的性格特點存在差異、思想情感以及愛情觀念也存在較深的差別。古希臘文化作為西方文化發(fā)源地之一,對于愛情的觀念便是自由、奔放、熱切、轟轟烈烈。所以,西方女性們對于愛情,一般都是主動追求愛情、探尋愛情,對于愛情更加熱親奔放,而我國從古至今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愛情價值觀念,女性在愛情當中更加被動、更加謹慎,這便造成了中西影視文學中女性愛情觀念的差異。在《傲慢與偏見》當中,單純、熱切、可愛的“朱麗葉”,在遇到羅密歐之后、遇到了愛情之后,不顧家族的反對和身份的束縛,甚至通過“出逃”的方式和羅密歐在教堂結婚。這也展現了西方女性對愛情的炙熱、追逐、自由的愛情觀念。再看《紅樓夢》當中的“林黛玉”,雖然與賈寶玉已經是“男有情、女有意”,但是由于傳統愛情觀念的束縛,兩人很難將愛情說出口,只能通過“互送手帕”、“贈送琉璃繡球宮燈”以表示彼此的情感。在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響下,“林黛玉”還在傻傻的等賈母奉命、薛夫人充當媒妁,直至“林黛玉”香消玉損也并未將自己對賈寶玉的愛情明確的說出來。中西影視文學當中女性形象對愛情觀念的不用,展現了中西方女性的愛情觀念和價值觀念,從而深刻揭示了社會背景下女性們的思想和認知。
中西影視文學當中的女性行為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社會背景以及行為習慣等層面上存在的差異和區(qū)別,導致中西影視文學當中女性的行為習慣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客觀來說,中國女性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情感表達和行為當中,更加內斂、含蓄。而西方社會相比之下更加開放,所以在行為和思想上也非常開放。《羅密歐與朱麗葉》當中,“朱麗葉的赤誠和熱切,無論是從言語山還是行為上,都展現著西方女性的奔放和熱情。當羅密歐向她要求交換愛情的盟誓時,朱麗葉直白的告訴他“在你沒有要求以前,我已經把我的愛給了你了?!毕啾取读荷讲c祝英臺》這段類似的愛情故事,祝英臺對愛情所表現的行為便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中國女子特有的含蓄和內斂。她一直沒敢吐露自己的女兒身份,錯過了感情進步升華的大好時機,未能享受愛情的甜蜜。離別在即,仍然羞于啟齒,先是留玉佩托婚師娘,隨后通過“十八里相送”的行為來表現自己的愛意。無論從應為上還是語言上,都更加內斂和含蓄,展現出了中華文化當中的內涵和含蓄。
思想價值觀念孕育在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之下,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社會背景之間的差異,造成了女性思想價值觀念當中的不同。思想價值觀念作為衡量道德和思維的重要標準和準繩,在中西影視文學中女新形象刻畫當中,生動形象的體現。女性的思想價值觀念體現在“人權”、“人性”、“自由”等各個層面。相比之下,西方女性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權和自由,更加注重自主觀念。在《安娜·卡列尼娜》當中,安娜由于無法忍受丈夫的冷漠和自私,在愛情和人權與自由當中,毅然決然的更加注重自身的自主權力和人權,通過離家出走和形式,展現著西方女性的人權和自由。但是《詩經》當中《氓》這一文學作品當中的主人公,由于受到了封建思想“三從四德”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即使丈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也并未能夠有反抗精神,人權得不到正確的伸張,只能屈服和暗自傷神,在傳統社會和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只能委曲求全。由于社會背景以及時代環(huán)境、社會文化的差異,導致中西影視文學中的女性思想價值觀念存在巨大的差異。
總而言之,中西影視文學作為文學與影視融合交匯的藝術形式,在不同影視文學當中所展現的語言、文化、習俗、藝術、行為、思想都存在極大的差異。本文針對中西影視文學下女性角色的闡釋也僅僅是文化探究的冰山一角。積極的探究中西影視文學中女性角色的異同,不僅可以更加深刻的幫助廣大觀眾們理解角色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才能夠從客觀的角度深入的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會背景之下女性思想、行為、認知等層次的變化,可以有效的針對中西文化差異之下女性的角色和行為進行詳細的闡釋和分析,對女性角色進行更良好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