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云霞)2018年12月16日,“讀懂中國”叢書首發(fā)式及電視片開機儀式在北京舉行。這套叢書旨在向國際社會解答“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向何處去?”這個根本性的歷史命題,解讀處在深刻歷史變革和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講述中國的發(fā)展與奧秘,分享中國的智慧與經驗。
“讀懂中國”重點落在“讀懂改革開放再出發(fā)的中國”,認識“中國發(fā)展的新動能”和“全球合作的新機遇”。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在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讓世界讀懂中國,需要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梁。而“讀懂中國”叢書及電視片讓圖書展陳與影像展現互為補充,從多維度解讀了處在深刻歷史變革和偉大復興進程的中國,對促進國際社會“讀懂中國”具有重要意義。21世紀理事會發(fā)起人博古睿認為,“讀懂中國”系列會議、圖書和紀錄片,將促進世界與中國的文化交流,讓大家了解快速崛起的中國的更多內涵。特別是其英文版叢書,將給西方關注中國提供更好的媒介,讓世界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從何而來,走向何方,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會大有裨益。作為作者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著重強調了“讀懂中國”叢書科技卷的意義。他認為,從古至今,中國科學界經歷了興盛到衰敗的坎坷進程,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科技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不斷提升。這套叢書深入總結了我國科技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為海內外讀者了解我國科技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嘉賓出席“讀懂中國”叢書首發(fā)式及電視片開機儀式
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簡稱“國創(chuàng)會”)會長鄭必堅在致辭中談了自己的感受。一是非常欣慰。“讀懂中國”這個主題抓對了,這套叢書對國際和國內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特別是讀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一定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二是創(chuàng)新了合作模式。叢書的創(chuàng)作、出版是我國思想界、理論界和宣傳部門、出版界的一次大合作,第一輯34種圖書已出版,王蒙、白春禮、解振華、陳錫文和李君如等著名學者參與撰寫,說明大家志同道合,為黨為國。這樣的創(chuàng)新合作是有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的。三是得道多助。很多國際友人也加入了這一事業(yè)。河野洋平先生著作的中文版已經出版,懷特先生的著作也已經交稿,21世紀理事會還在組織編輯更多的國際名家的作品。四是值得干。第一輯叢書的成功發(fā)行和推廣,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還要推出第二輯、第三輯,而且在叢書積累的思想基礎上,還要推出政論片和網絡視頻,用電視和新媒體方式,傳播“讀懂中國”的理念。
叢書由中國外文局與國創(chuàng)會共同策劃實施,面向全球發(fā)行。首發(fā)式后,與會嘉賓與主創(chuàng)團隊共同見證了“讀懂中國”同名電視片開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