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臨床上采用放化療、手術以及侵襲性操作治療增加了患者對病原菌的易感性,極易引起患者院內感染[1-8]。由于臨床上大量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以前無致病或致病能力弱的細菌導致的感染不斷增多,細菌也出現(xiàn)嚴重耐藥性。合并感染會增加患者的治療難度,影響預后,嚴重者可導致死亡[3-4]。為探討肺癌患者院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本文回顧性分析83例肺癌患者合并院內感染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告如下。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肺癌患者383例,均經臨床影像學、病理組織學以及細胞學明確診斷為肺癌。排除合并其他肺部腫瘤以及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的患者。383例患者中男性290例,女性93例;年齡40~85歲,平均(53.3±7.8)歲;病理分型:鱗癌140例,腺癌68例,小細胞肺癌60例,未分化癌54例,混合型61例。腫瘤分期:Ⅱ期84例,Ⅲ期189例,Ⅳ期110例。治療方案:手術126例,化療放療257例。根據患者是否發(fā)生院內感染分為感染組83例和非感染組300例。
入院后48 h發(fā)病,且滿足以下診斷條件。
1.2.1 呼吸系統(tǒng)感染 有任意兩項即可診斷感染。①入院48 h有咳嗽、咳痰、胸悶,查體肺部濕羅音;②血常規(guī)檢查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③胸部X線顯示有新的感染病灶;④痰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病原菌。
1.2.2 消化系統(tǒng)感染 ①惡心嘔吐或腹痛腹瀉癥狀加重;②有下列任意兩項:a.發(fā)熱;b.周圍血白細胞升高;c.大便中可見紅細胞、白細胞或膿細胞;d.大便連續(xù)兩次培養(yǎng)出相同的病原菌。
1.2.3 泌尿系統(tǒng)感染 ①尿頻尿急可伴有尿痛;②伴有下列癥狀之一:a.尿中血細胞升高≥10/HP;b.尿液連續(xù)兩次培養(yǎng)出相同的病原菌。
根據臨床癥狀經驗用藥,給予抗生素2聯(lián)或3聯(lián),治療1~2周,同時給予吸氧、化痰、祛痰、解痙平喘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及時收集痰液尿液糞便進行藥敏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隨時調整用藥。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引起肺癌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卡方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83例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中共分離出120株致病菌,其中革蘭氏陰性菌74株(61.67%),以銅綠假單胞菌為主;革蘭氏陽性菌38株(31.67%),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8株,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見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情況
感染發(fā)生率與患者年齡,吸煙史,基礎營養(yǎng)狀況,是否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否合并糖尿病及有無侵襲性操作,臨床分期,放療化療,手術,住院時間等因素有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發(fā)生院內感染與患者性別,腫瘤病理分型無關(P>0.05)。見表2。
分析相關數(shù)據,發(fā)現(xiàn)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率與患者年齡、吸煙史、基礎營養(yǎng)狀況、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否合并糖尿病、臨床分期、有惡侵襲性操作、放療化療、手術、患者住院時間等因素有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結果見表3。
表2 影響肺癌患者院內感染的單因素分析/例
表3 肺癌患者院內感染的Logistics回歸分析
近50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幾乎 70%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失去手術機會(Ⅲ期或者Ⅳ期),這部分患者往往伴有淋巴轉移以及血行轉移,因此肺癌患者總體預后情況不理想[5-6]。疾病本身使得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臨床上各種抗腫瘤治療方案可能會進一步破壞機體的免疫防御功能,更易發(fā)生院內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腫瘤患者[7],且一旦感染,預后較差。
本文結果顯示引起肺癌患者院內感染的病原菌多為耐藥條件的致病菌,其中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占(61.67%),其次為革蘭氏陽性菌(31.67%),真菌占6.67%。我們所分離并觀察到的細菌前五類分別是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真菌中,白色加絲酵母菌為主。與之前的報道結果一致[8-9]。在治療過程中,由于細菌的多樣性以及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所以抗感染治療選用廣譜抗菌素且對腎毒性小的藥物聯(lián)合使用[10]。
分析肺癌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后發(fā)現(xiàn)感染發(fā)生率與患者年齡、吸煙史、基礎營養(yǎng)狀況、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否合并糖尿病、臨床分期、有無侵襲性操作、放療化療、手術、患者住院時間等因素有關,主要由于腫瘤的侵襲壓迫,患者健康狀況極差,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明顯降低。腫瘤壓迫阻塞支氣管導致排痰不暢,容易滋生細菌。手術以及放化療治療削弱患者本身免疫力。使用激素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使正常的免疫細胞受到抑制,抗體減少生成,導致機體對病原菌易感性增加。
明確肺癌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針對性地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以及生存時間。預防措施:①嚴格控制感染,注意口腔衛(wèi)生,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等藥物,改善呼吸狀況。②增進營養(yǎng),補充水分,營養(yǎng)不良者腸內腸外補充營養(yǎng),如脂肪乳劑和復方氨基酸,改善機體狀況,增強抵抗力。③根據藥敏結果及時合理使用抗生素。④術后維持胸腔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量、色和性狀。檢查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⑤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降低,肝功損壞,要積極給予升白細胞治療,保肝保腎治療。⑥指導患者活動與休息,預防術后肺不張,增進食欲,振奮其精神。⑦觀察并發(fā)癥,有無出血,心律失常,支氣管胸膜萎,肺水腫等,及時處理。
綜上所述,對肺癌患者應積極預防院內感染,并及時診斷及時治療,積極查找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