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我為什么要餓著肚子打開這部紀錄片?”“友情提示看本片之前一定要吃飽”“急需發(fā)明一種可以從手機屏幕里往外夾菜的功能”“奇怪,手機上怎么有牙印”“我把螺螄粉的湯都喝完了”……
毫無意外,《風(fēng)味人間》又刷了屏。這部由陳曉卿團隊創(chuàng)作的美食紀錄片,再度點燃了吃貨們的味蕾,目前播到第五集,在豆瓣上依然保持著9.3的高分。
初打開《風(fēng)味人間》的時候,感覺到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阿鯤的配樂,李立宏的旁白,陳曉卿還是總導(dǎo)演,觀感用一個字來概括,還是“饞”。
然而再看下去,就品出了與陳曉卿前作不同的風(fēng)味——《風(fēng)味人間》不再局限于舌尖上的“中國”,它把舌頭,伸向了整個地球。
“山海之間”、“落地生根”、“滾滾紅塵”、“肴變?nèi)f千”、“香料歧路”、“江湖夜雨”、“萬家燈火”、“風(fēng)味之旅”……縱觀《風(fēng)味人間》的8個篇章,無不以全球視野來看待美食文化。
“這一次,我們在美食話題的探討上要稍微復(fù)雜一些,每一集都展示了從歷史過往到今時今日,食物所經(jīng)歷的變化和全球化的流轉(zhuǎn)?!眻?zhí)行總導(dǎo)演陳磊告訴《新民周刊》,攝制組為此跑遍了全球六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除了南極洲都到了,“拍之前就明確了這部紀錄片的世界觀:食物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想以平等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和國外的食物——從全人類的角度看,中國并不是美食的孤島,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眼光放長遠以后,我們還可以從別國的美食,來反觀自己國家的美食歷史。”
在《風(fēng)味人間》里,許多食材都有著它在世界領(lǐng)域龐雜的支線,彼此之間又巧妙勾連——安徽宏村拿年豬的后腿腌制火腿,西班牙多納托的窖藏室里,每條火腿也有自己的“發(fā)展個性”,東西方工藝異曲同工,歐亞大陸兩端不謀而合;占據(jù)中國主食半壁江山的小麥,吃法已是眼花繚亂,這種原本發(fā)源于西亞的谷物,傳遍世界,發(fā)展出了不同的形態(tài),可以是河洛平原上綠油油的“碾轉(zhuǎn)”,也可以是伊朗報紙一般的“拉文什”;同樣一枚土豆,在甘肅人的千錘百煉下化作粘稠的“洋芋攪團”,淋上酸水辣油就是“宜菜宜飯”,到了法國,被廚師們在銅鍋里加上奶酪,又幻化作了“瀑布土豆泥”。而在秘魯這個土豆的源生地,至今還保留有全世界土豆原種基因庫,千奇百怪的土豆品種都可以在這里見到。
在陳磊執(zhí)導(dǎo)的第四集“肴變?nèi)f千”中,說到吃“臭東西”,一上來就開宗明義:“嗜臭并不是中國人的專利,遙遠的北歐,也能找到臭名遠揚的知音?!?/p>
“都說中國人喜歡吃奇怪的東西,皮蛋、臭豆腐、臭鱖魚,其實放眼全球,喜歡臭臭美食的可不只是我們——瑞典的鯡魚罐頭、歐洲的藍紋奶酪……臭臭美食最初可能是祖先們在某個時刻偶然發(fā)現(xiàn),腐敗發(fā)酵可以為食物帶來新的風(fēng)味,而現(xiàn)在我們也知道了它們的科學(xué)原理:鼻子前端聞到的氣味,經(jīng)過口腔再回流到鼻腔里之后,大腦對此的感受就很不一樣了,嗅覺結(jié)合了味覺系統(tǒng),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聞著臭,吃著香的道理。而這種‘后置嗅覺,人類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并不只有中國人喜歡吃臭臭的東西?!?/p>
不只是《風(fēng)味人間》澄清了全球范圍內(nèi)的美食“偏見”,這部紀錄片還衍生了一檔美食清談節(jié)目《風(fēng)味實驗室》,在“實驗室”里,各路美食界的KOL被請來暢談,話題從“那些穿梭全宇宙的食物”,到“臭味相投”,關(guān)于食物的真相,越辯越明。
當年“舌尖”系列之所以受到觀眾寵愛,正因為它拍攝的不只是純粹的美食,還暗含著“人情比美食更有嚼頭”的意思。
如今,《風(fēng)味人間》的世界美食背后,仍然有著濃濃的人情味。食物的遷徙背后,正有著移民遷徙的足印——海南人初闖南洋,靠制作雞飯維生,走街串巷沿途叫賣,如今揚名天下的“海南雞飯”就是這么來的,它并不誕生在故鄉(xiāng)海南。百年前,中國勞工登陸秘魯,苦役期滿后留下來,首先幫助他們立足的就是中餐館,這樣的歷史背景促成了如今秘魯首都利馬的4000多家中餐館……
“許多海外中餐都會和在地時的風(fēng)味有所不同,但不能因此就說它們不是中餐,或者去看輕它?!标惱诟嬖V記者,“它們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隱含著歷史和人群的遷徙。遷就當?shù)乜谖?,在異鄉(xiāng)得到認可,這正是它們生存能力的體現(xiàn),美食的生命力恰恰在這里。”
歷經(jīng)一年多的拍攝周期,攝制組卻不像彈幕里艷羨的那樣,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更多時候,導(dǎo)演們都更在意如何將食物最美的狀態(tài)呈現(xiàn)給觀眾,為此動用到了細致到顯微鏡級別的“顯微攝影”——馬肉上一片晶瑩剔透的雪花晶,豆腐點入鹵水瞬間云集起來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大閘蟹遇到醋汁時的蛋白質(zhì)變性……尋常鏡頭下看不見的風(fēng)景,令人嘆為觀止。
而讓陳磊最為感動的,卻是浙江龍泉一枚最最普通的灰堿粽:“大家不會覺得灰堿粽很新奇,但是當?shù)厝私?jīng)過一年的水稻播種,收成時還會進行一場虔誠的儀式——這讓食物一下子變得不一樣,變得一點都不普通,讓人感受到從祖先的精耕細作一直到今天,我們身上一些不變的東西,感受到簡簡單單的粽子,也包含著漫長的歷史和人文。風(fēng)味不光是指食物本身的味道,風(fēng)味人間,更多是通過食物的味道去了解世界,了解生活?!?/p>
正如紀錄片中所言:“環(huán)球同此涼熱,邊界逐漸模糊,然而地球上多元的風(fēng)土,依舊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靜默的力量,幫助我們在日趨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認對方,看清自己,山川依舊,風(fēng)味不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