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晨/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時,并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倡議。這一倡議必將增加對外語人才的需求量。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打造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和增加公共產(chǎn)品、公共服務“雙引擎”?;诖耍庹Z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急需改變,加強就業(yè)方面的指導和訓練迫在眉睫,開展創(chuàng)新的外語專業(yè)就業(yè)訓練就顯得格外重要,并且適應時代要求。
O2O,即 Online To Offline,意在表現(xiàn)一種從線上到線下的模式。該平臺可以使被輔導學生在線定制自己的學習內容,足不出戶隨時隨地接受新的知識,接受教師的個性化指導,解答自己的疑惑和問題,大幅度提高了輔導者和被輔導者間信息的交互性,也使輔導人(畢業(yè)生)豐富了教學素養(yǎng)和經(jīng)驗,為日后從事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就業(yè)開創(chuàng)了良好的前景。
(1)線上輔導能夠保障學生的個人人身安全,因此在平臺上嚴禁學生與被輔導人進行個人信息交換,嚴禁私自線下面授,決不能使該平臺成為介紹家教場所。為了安全起見,所有學生的輔導過程,指導教師和主持人都可以實時監(jiān)控,并對項目參與學生進行安全教育。(2)需要建構完善的教學軟硬件體系。為真正落實好基于英語教學輔導平臺的O2O教學模式,在教學前期,教師需要建設專用的教學輔導平臺,該平臺上應有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同時,需要設計好教學實施的方案, 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為后期的教學開展提供基礎。(3)創(chuàng)設別具一格的教學評價方式。傳統(tǒng)模式下,英語教學考核注重“總結性評價”,即針對學生的學業(yè)考核采用“單元測試+期中測試+期末測試”的形式,而基于輔導平臺的O2O教學模式,應采用“線上+線下雙重考評”的形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在線評價,凸顯考評方式的特色。
O2O模式下的基礎英語訓練平臺應建立互動的教學流程。 首先,在授課開始前,被輔導人需利用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登錄平臺后完成線上自主學習,并利用留言板、@特定人、資源上傳下載功能,與學生圍繞英語學習內容,進行在線互動,教師根據(jù)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情況,掌握其英語水平。其次,在線提問,在事先安排好的特定時間里,輔導人可以解答提出的問題,就問題給予講解和舉例,也可以布置相關知識點的練習。
創(chuàng)設合適的環(huán)境,是執(zhí)行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該階段的主要任務包含:(1)確定教學團隊。組建基于平臺的O2O英語教學團隊,以輔導對象的不同將其分成小學英語團隊、初中英語團隊、高中英語團隊和成人英語團隊,這樣就需要綜合考慮參加此項目學生的技能,例如,基本功和專業(yè)知識較好的同學可以參加高中團隊,以此類推,依次組建初中和小學團隊。成人團隊的輔導對象往往是英語基礎差、英語荒廢多年的上班族,由于出國旅行出差或者需要接待外賓等工作原因需要短時間內提高某一方面的英語知識的。指導教師負責對平臺功能、資源設計組建的總體把關。(2)團隊內部定期教研,對共性問題加以討論交流,對重點知識進行研究,統(tǒng)一最佳解答方法,使輔導方法更加科學有效,知識點概括率和準確率更高。(3)按照參加項目學生的課程時間,安排他們可以上線輔導的時間,避免與學校上課和學院活動相沖突,同時根據(jù)被輔導學生的預約時間,合理安排好每個項目參與學生的上線輔導時間。
教學評價以線上互評的模式進行,被輔導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輔導人的教學表現(xiàn)給予評價,輔導人也要根據(jù)被輔導人的學習表現(xiàn)給予評價,互評結果雙方都不能看到,只有指導教師可以掌握,并及時給予項目參與學生相應的教學指導,使他們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素養(yǎng),必要時可以調整評價較低的輔導教師。
(1)學生素養(yǎng)自我提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提升學生的教學素養(yǎng)。(2)教學方法:總結完善創(chuàng)新。在平臺實踐英語O2O教法是一種新嘗試,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參與項目學生要不斷總結其中凸顯出的問題,并進行及時完善,在此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3)教學硬件:投入運維管理,要委派專人去維護管理平臺,及時更新平臺上的資源信息,如此才能保障教學的先進性和實效性。
O2O模式下的英語輔導平臺是線上教學和線下的傳統(tǒng)教學的完美結合,構建一種全新的模式,對于創(chuàng)新英語實習方法,吸引學生學習關注度,提升學生自身教學素養(yǎng)等,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該平臺對于畢業(yè)后打算從事英語教育的學生是一個難得的實習機會,同時線上輔導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學生的人身安全,也實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