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由急性缺血引起的, 主要有兩種類型,分為急性心急梗死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1]。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會存在不穩(wěn)定性斑塊、血栓、糜爛等情況發(fā)生, 嚴重者會出現心急梗死, 導致患者死亡。炎癥反應可以貫穿動脈粥樣硬化的全過程。急性冠脈綜合征早期也會有多種并發(fā)癥出現, 發(fā)病30 d內死亡率較高, 因此早期的加強治療方案可以有效的干預預后[2]。研究顯示, 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脂, 還可以發(fā)揮患者抗炎癥和抗血栓功效, 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作者從2017年起對他汀類藥物的不同應用計量進行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心內二科就診的80例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齡51~70歲, 平均年齡(60.0±5.3)歲;其中高血壓患者20例, 糖尿病患者15例;平均病程(2.0±2.7)年。試驗組中男 19 例 , 女 21 例 , 年 齡 52~71 歲 , 平 均年齡 (61±5.1)歲 ;其中高血壓患者21例, 糖尿病患者16例;平均病程(2.0±2.8)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可以試驗。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典型的胸痛>1次;心電圖出現T波倒置的情況, 肌鈣蛋白陽性, 有心胸憋悶、悸氣喘等心肌缺血的表現;②自愿參加,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具有肝、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患者;②不愿意參加的患者;③藥物過敏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睡前服用, 10 mg/d。觀察組采用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20 mg/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3個月后TF和TFPI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TF、TFPI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個月試驗組患者的T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個月對照組TF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試驗組患者的TFPI水平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試驗組患者的TFPI水平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個月對照組患者的TFPI水平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F及TFPI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F及TFPI水平比較(±s)
注 :與治療前比較 , aP<0.05 ;與對照組比較 , bP<0.05
TFPI(ng/ml)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試驗組 40 335.66±91.89 279.31±63.30a 236.20±60.23ab 45.50±17.33 50.03±18.29 56.04±18.38ab對照組 40 335.55±90.23 310.32±64.32 309.39±61.33 44.36±16.03 45.23±18.09 47.23±17.88組別 例數 TF(pg/ml)
對于心血管內科領域, 急性冠脈綜合征這一概念的形成對其診療有著重大的意義。目前臨床上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fā)病根本原因在于冠脈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斑塊一旦破裂, 血管內皮下的組織就會暴露 , 血小板發(fā)生黏附和聚集 ,冠脈血栓形成, 阻塞冠脈[3]。根據個體差異的不同, 其機體的代償和阻塞程度會出現差異, 此后結果不同, 疾病分類不同, 但是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心臟疾病的較嚴重階段[4]。急性冠脈綜合征就診率極低, 研究顯示, 臨床上僅有20%的患者因為典型胸痛來醫(yī)院就診, 因此多數患者會延誤病情, 在臨床上, 動脈粥樣硬化迅速進展可增加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患者病死率增加[5]。炎癥反應貫穿疾病的始終。斑塊的發(fā)生和破裂對疾病的預后影響非常大, 合理應用藥物對改善和糾正炎癥有著重要的作用[6]。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可以選擇性的抑制3-羥-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 延緩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因此目前在國內外的治療指南上推薦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二級預防[7]。阿托伐他汀不僅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抗炎作用也非常顯著, 對腦血管時間的發(fā)生有減少作用, 對預后有幫助。TF是外源性凝固反應的起始因子, 在粥樣斑塊內存在, 當粥樣斑塊破裂后, 可移動導致大量的TF暴露于血液中 , 啟動凝血因子 , 血栓形成加速[8]。在 TF 的作用下 , 炎癥反應和血栓之間互相促進, 導致冠脈急性事件發(fā)生。TFPI對外源性凝血途徑有抑制作用, 是一種天然的抗凝蛋白, 因為血漿中的TFPI大部分存在于脂蛋白部分, 為脂蛋白相關凝血抑制物, 因此TF和TFPI可以有效的反應疾病的程度和預后。因此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預防效果毋庸置疑,當然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性[9]。并且有學者研究顯示, 阿托伐他汀20 mg/d有明顯的降脂作用, 還可以調節(jié)血管內皮功能,抑制炎癥的發(fā)生, 穩(wěn)定斑塊 , 抑制血小板聚集[10]。本試驗的結果與文獻顯示相同。本次試驗結果顯示, 治療前兩組患者TF、TFPI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1、3個月試驗組患者的T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個月對照組TF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試驗組患者的TFPI水平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試驗組患者的TFPI水平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1、3個月對照組患者的TFPI水平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使用大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情況, 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作用顯著, 值得在臨床推廣, 但是本試驗仍有不足之處,本試驗樣本數目過少, 觀察指標較為單一, 希望廣大同仁繼續(xù)進行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