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素芬,李爭鳴,喬振海,孔 明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濟源459000)
主題詞 胃炎,萎縮性/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 柴胡疏肝散 @化瘀消萎湯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因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fù)損害引起腺體減少,伴纖維替代,腸腺化生或假幽門腺化生的一種慢性胃病疾患。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一種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演變模式。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社會心理壓力增加,本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胃鏡和病檢確診率明顯增加。西醫(yī)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如抗幽門螺桿菌感染、保護胃黏膜、促進胃蠕動、補充葉酸和維生素等,這些方法能保護胃黏膜屏障功能,但對胃黏膜腺體萎縮無逆轉(zhuǎn)作用[1]。中醫(yī)將此病歸屬為“胃脘痛”、“嘈雜”范疇,認為本病和情志不遂、肝氣不疏、肝郁氣滯等有關(guān),在治療上應(yīng)從肝郁氣滯而論。記載稱“木郁之發(fā),病胃脘當心而痛,上兩脅”。“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边@說明是因肝郁氣滯引起胃失和降,胃液枯涸、胃體失養(yǎng)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基礎(chǔ)。又氣滯絡(luò)阻,胃絡(luò)瘀滯,氣不布津,血不養(yǎng)經(jīng),胃失滋潤榮養(yǎng),胃腑受損,胃液減少則腐肉敗血,腺體萎縮,黏膜變薄,日久成萎。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瘀血不去則氣機不暢,血瘀、郁熱等病理產(chǎn)物加重脾胃虛弱,從而惡性循環(huán)?;诖耍敬窝芯坎捎貌窈韪紊⒙?lián)合化瘀消萎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效果較好。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86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每組93例。對照組:男51例、女42例;年齡42~74歲,平均(57.3±3.6)歲;病程3個月至5年歲,平均(1.4±0.5)年;萎縮程度中輕度47例、中度39例、重度7例;HP感染34例。研究組:男50例、女43例;年齡41~75歲,平均(57.5±3.5)歲;病程4個月至4年,平均(1.3±0.4)年;萎縮程度中輕度49例、中度38例、重度6例;HP感染35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臨床分型、HP感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西醫(yī)診斷參考“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標準”進行,存在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癥狀,胃鏡檢查為黏膜結(jié)節(jié)狀或顆粒狀,黏膜顏色為紅白相間,黏膜皺襞變平,病理檢查為腺體萎縮,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治方案》,表現(xiàn)為胃脘脹痛,胸悶善太息,面色暗滯,常因情志加重,噯氣、反酸、舌苔薄白、脈弦、舌質(zhì)暗紅或有瘀點瘀斑[2-3]。滿足診斷標準;年齡30~80歲;受試前4周未進行任何藥物治療等;簽署知情同意書,征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4]。排除合并消化道潰瘍、重度異型增生或考慮惡性病變者;特殊人群如哺乳、妊娠期女性以及對治療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藥物有蘭索拉唑膠囊(國藥準字H20066197,規(guī)格40 mg)40 mg/d,1次/d,口服;枸櫞酸鉍鉀片(國藥準字H10920051,規(guī)格0.3 g)0.3 g,4 次/d,口服,HP陽性者加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46020131,規(guī)格0.5 g)0.5 g,2次/d,口服。連續(xù)服用2周,2周結(jié)束后枸櫞酸鉍鉀片再口服2周。研究組予柴胡疏肝散聯(lián)合化瘀消萎湯治療。柴胡疏肝散藥物組成有柴胡、佛手、丹參、香附、百合、烏藥各10 g,白芍20 g,枳殼8 g,陳皮、甘草各6 g?;鱿疁幬锝M成有五靈脂、蒲黃各15 g,丹參25 g,砂仁、檀香、桃仁、莪術(shù)、白及各10 g,雞內(nèi)金、郁金、當歸各12 g,白花蛇舌草20 g。另外隨癥加減,氣滯加太子參、黃芪各15 g;胃有濕熱加滑石、蒲公英各15 g;胃痛明顯加元胡、川楝子各10 g;痞滿加紫蘇梗10 g;大便干結(jié)加萊菔子、決明子各15 g;善太息加大郁金、丹皮劑量;嘈雜反酸加烏賊骨、瓦楞子各15 g。以上每日1劑,煎取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完。
3 療效評價標準 在治療前、治療后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觀察在胃泌素(GAS)、胃動素(MTL)、生長抑素(SS)指標變化情況;觀察在胃痛、胃脹、胃中嘈雜、飲食減少、面色暗滯等臨床癥狀變化情況,根據(jù)癥狀有無輕重分別計為0分、2分、4分、6分,在治療前、治療后分別評價1次;均進行胃黏膜組織病理檢查,分別從黏膜炎癥、炎癥活動度、腺體減少或萎縮、腸上皮化生四方面進行;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進行評價1次[5-6]??偗熜⒖肌吨兴幮滤幣R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進行。臨床痊愈為臨床表現(xiàn)消失,胃鏡檢查胃黏膜接近正常,病理檢查病灶組織消失或正常;顯效為臨床表現(xiàn)明顯好轉(zhuǎn),胃鏡檢查胃黏膜好轉(zhuǎn),病理檢查病灶組織減輕2級;有效為臨床表現(xiàn)減輕,胃鏡胃黏膜炎癥縮小1/2以上,病理檢查病灶組織減輕1級;無效為未達到以上標準者[7]。
1 兩組療效比較 對照組臨床痊愈率25.81%、總有效率77.42%;研究組臨床痊愈率33.33%、總有效率89.24%,研究組較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 兩組胃黏膜分泌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在GAS、MTL上顯著下降,SS顯著升高,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以上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黏膜分泌水平比較(pg/mg)
3 兩組癥狀積分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胃痛、胃脹、胃中嘈雜、飲食減少、面色暗滯評分均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以上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積分指標比較(分)
4 兩組病理組織學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在黏膜炎癥、炎癥活動度、腺體減少或萎縮、腸上皮化生上較治療前均顯著下降(P<0.05),治療后研究組以上評分較對照組差異更加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病理組織學指標比較(分)
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胃鏡中表現(xiàn)為黏膜充血、水腫,色黯,粗糙不平,結(jié)節(jié)隆起,局部組織血行不暢,缺氧缺血,致使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增生和惡化等[8]?;鱿疁墒ι⒑偷嫾訙p化裁而成,共奏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功效。從現(xiàn)代醫(yī)學看來,方中砂仁能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胃黏膜微循環(huán),能促進胃液分泌功效;方中活血化瘀中藥能增強活血化瘀止痛功效;三七鎮(zhèn)痛作用顯著,能改善微循環(huán),也能抗炎、抗腫瘤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雞內(nèi)金能促進胃腸蠕動,能改善胃腸微循環(huán);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作用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9]。報道稱,當歸、桃仁、莪術(shù)等活血化瘀藥物能改善微循環(huán)和組織營養(yǎng),能促進局部炎癥吸收,可修復(fù)組織,促進細胞再生,能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含量,能減少新生血流量,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分泌,能達到保護胃黏膜作用[10]。
中醫(yī)認為此病病位在胃,脾胃是根本,而和肝緊密相關(guān),病理性質(zhì)為本虛標實,多和情志不遂、飲食不調(diào)、外邪犯胃等有關(guān),這些因素導(dǎo)致脾失健運、胃失和降;中焦氣機不利,升降失調(diào)是致病之本[11]。在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善于疏肝解郁;佛手、丹參、香附、烏藥活血行氣止痛,能疏散肝郁氣滯,且佛手能理氣不傷陰。百合養(yǎng)陰潤燥,白芍配合甘草能柔肝養(yǎng)陰、緩解止痛,同時能防止柴胡傷陰太過;枳殼理氣作用強烈,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現(xiàn)代醫(yī)學證實,該方藥物中柴胡、佛手、丹參等能解痙,緩解平滑肌痙攣等作用,能改善血液流變學,且有一定補血養(yǎng)血作用[12];烏藥等提取物對鹽酸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損傷有保障作用,對正常腸細胞無影響,但有明顯抗炎作用[13]。報道稱,柴胡疏肝散能促進胃液、胃酸分泌,促進胃腸道黏膜細胞分裂增殖,可促進DNA、RNA合成,能促進胃竇收縮和消化道黏膜生長,促進胃腸道黏膜恢復(fù)正常生理作用[14]。慢性萎縮性胃炎能改善癥狀,且在病理黏膜組織上達到較好改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黏膜炎癥、炎癥活動度、腺體減少或萎縮、腸上皮化生上均顯著進步,同時GAS、MTL、SS也有顯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