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頌平
摘 要:當前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知識體系正以驚人的速度更新?lián)Q代,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也更加注重學生本身,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扮演更為恰當?shù)慕巧?,進一步輔助學生學習。雖然就心理學的發(fā)展階段來看,目前積極心理學還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是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但是基于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突出成果,對教師教學技巧的提升和感受學生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問題,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理解和分析,可以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真正地感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使教育教學的理念得以傳播。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教學;技巧
一、積極心理學的思想理念
1.積極心理學是關于“幸福感”的研究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是基于20世紀末時任美國心理協(xié)會主席的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多年研究形成的一股新思潮,其本質在于研究人的積極品質,在個人與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挖掘人的潛在創(chuàng)造力,打消消極情緒,從而得到快樂感和幸福感。積極心理學是從塞里格曼、謝爾頓(Kennon M.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等幾位積極心理學研究者的研究中定義出來的。積極心理學是通過實驗法、測量法、比較法等心理學常用方法再借助其他學科的已有相關性的研究對普通人的積極行為和善舉進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目前積極心理學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研究體系,最終成為世界性的研究活動。
2.積極心理學是對人的行為的積極性因素的研究
心理學的研究是對人的行為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進行的研究,而通常人們認為,只有人的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才需要進行研究,找出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才是對人的發(fā)展有益的行為。然而人的積極行為以及應發(fā)這些積極行為的原因積極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等這些問題更應受到關注。這些也是積極心理學興起的原因之一。
積極心理學正式被提出以前,人們更為關注焦慮、抑郁類的問題。如下圖所示,近200年來,大部分的心理學家都在研究消極心理所引發(fā)的問題。積極心理類的研究還為引起心理學研究者的普遍重視。然而,積極心理學是在相對于消極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反向思維的研究。積極心理學出現(xiàn)以后,人們對于人的行為和人的心態(tài)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原本的疾病研究和疾病防御方面,而更多的是通向人類幸福的積極心理研究。
3.積極心理學教育教學研究的新方向
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是人的積極行為養(yǎng)成、潛在能力挖掘的過程。積極心理學涉及學習、成長、娛樂、關愛等多方面對人類的積極力量的研究。具體分為以下幾點:①積極情感的體驗研究。體驗以幸福觀為中心的包括愛和開心在內的積極情感的產(chǎn)生機制和作用。②積極的人格特征研究。研究樂觀向上的人格特征的形成過程。③積極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研究。依托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指引下不斷探索中形成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④積極組織系統(tǒng)研究。以社會大組織系統(tǒng)為主的包括學校、社區(qū)、家庭等在內的社會積極組織。
綜上所述,從積極心理學角度認識和把握人的積極行為,衡量人的潛在力量,發(fā)現(xiàn)人的美好品質,使人能更好地發(fā)揮這些潛能,更好地生活。因此,積極心理學是普通人在正常的生活中充分感受積極心理、提升個人性格、培養(yǎng)積極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高個人生活質量,更有利于和諧社會的發(fā)展。由此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學應用于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新課改關注學生的體現(xiàn),更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人格、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新途徑。
二、研究積極心理學對教育的輔助作用
1.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心理學應用于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積極心理學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成為教育的輔助科學之一。自1994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確要求以來,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當前,我國心理教育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對學生心理教育的影響效果也已隨著教育程度的深化愈加明顯。
2.積極心理學對教師本身和所教學生的影響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積極行為,探究人類美德的科學。近年來,教師心理問題發(fā)生頻繁,師德問題備受關注,職業(yè)倦怠情況加重,加上教師這一職業(yè)本身的宗旨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工作影響著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快速傳播對教師本身意義重大,教師擁有積極行為,良好的品德,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中獲得的幸福感和快樂感也會傳遞給學生,學生也能擁有輕松、快樂的心情。從積極心理學角度考慮,教師可以通過體驗積極情感及其產(chǎn)生的過程感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負面情緒,在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后自主產(chǎn)生積極情感。大學正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階段,學生能否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是與這一階段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密不可分的,教師積極地引導對學生積極性格的養(yǎng)成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密不可分。
三、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技巧
1.關注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
高職教師不僅是單純強調教學效果和抓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是否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自身優(yōu)勢以及學生的情感。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看,教師關注學生并不是基于學生的個體不足和其他個體的差距,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不同之處。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對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潛在缺陷不做深究和強調,而是關注和強調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鼓勵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鼓勵學生產(chǎn)生正確的學習觀,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學習的幸福和快樂。因為積極心理學認為,追究缺陷和問題對人類的幸福和快樂沒有幫助,而且會造成人們的困擾。
2.樹立權威形象,展現(xiàn)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權威形象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教師就要具備足夠豐富的知識,能夠為學生傳道,又要具備各方面的經(jīng)驗為學生解惑。不僅如此,合格的人民教師更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改革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與時俱進地豐富自己的知識、用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教師以其個人魅力為自己樹立權威形象。這一權威形象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高在上的教師,而是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具備崇高師德的優(yōu)秀教師。具備人格魅力的教師不僅會受到學生的喜愛,更能受到家長的尊敬。教書和育人并不是分開的,無論是什么科目的教師都有育人的義務,都要在教授好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完善學生人格,將學生人格與職業(yè)魅力融合在一起。具備人格魅力的教師能真正理解學生,能夠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使學生心悅誠服地跟隨教師,在開心學習的同時快樂成長。
3.師生和睦關系,創(chuàng)建積極社會組織體統(tǒng)
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的師生關系是絕對的服從和絕對的信服,隨著知識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師生關系演變?yōu)榻逃吆捅唤逃叩年P系。在新課改的師生關系要求下,人們對師生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要求。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融洽的。教師放下教師的身份,平等關注學生的優(yōu)勢,在培養(yǎng)學生的潛在能力時不強加給學生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到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不替學生做決定,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讓學生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并發(fā)揮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和行動力。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是來自教師的關心和支持,減少抵觸情緒,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創(chuàng)造學習的勇氣,保證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聽取學生的意見,不僅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水平,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敬佩之意。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被采納,學生也會產(chǎn)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學生的探索欲望和開創(chuàng)潛能被激發(fā)出來,學生的進取心也會主動增強。這些積極情感也會在教師的鼓勵中不斷得到強化發(fā)展。長此以往,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建立出和睦的師生關系。
4.積極的溝通技巧,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
教師的語言是表達教師想法、傳達教師所授知識的工具,教師運用怎樣的溝通方式對課堂意義重大,特別是高職教師。積極心理學要求我們要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運用積極鼓勵的語言進行教學講解。教師積極鼓勵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很多時候,教師為了學生能夠記憶深刻,會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強調,或是直接進行言語警告,“這是不對的”,“這是錯誤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再犯相同的錯誤,這種做法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學生會在做類似的事情時畏手畏腳,擔心會犯相同的錯誤而不能受到認可。這樣的語言行為不但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綜上所述,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學生,教師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學生??偨Y看來,筆者得出以下兩點教師教學的深層策略。第一,積極心理學依靠積極情感的體驗培養(yǎng)人的積極情緒,激發(fā)學生潛在的積極行為,自然而然地避免問題,而不是刻意地去回避問題。處于高職教育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積極的肯定,更愿意體會積極的情感,也更喜愛積極的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灌輸更多希望,使學生能夠朝著既定的方向進行努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體驗到成長的快樂。第二,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的積極行為是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培養(yǎng)的,在積極的行為環(huán)境下生活和學習的學生,能充分體驗到積極行為,體驗積極個性的魅力,自己也能在自己的社會組織體系進行積極行為,從而影響他人,這就是積極心理學塑造的力量,這也是教師陪伴學生健康快樂學習成長的最終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郭斯萍,陳培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2001(9).
[2]黃璐璐.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