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英聯邦秘書長帕特里西婭·斯科特蘭5月21日表示,津巴布韋政府己正式申請重新加入這一國家集團,邀請英聯邦向今年下半年津巴布韋總統(tǒng)選舉派觀察員。一旦獲準重新加入英聯邦,津巴布韋將成為繼岡比亞、南非、巴基斯坦和斐濟以后第五個重返英聯邦的國家。
英聯邦是一個成立于1931年的松散國際組織,共有53個成員國,主要是前英國殖民地國家和海外屬地。最近,在王儲位置上超長待機60年的查爾斯王子總算是熬出了頭一一他得到了一個新的頭銜英聯邦元首。然而,這個雖是象征意義的職位,對于查爾斯來說,其實也不輕松。
英聯邦迎來新元首
4月19日~20日,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20年來首次在英國舉行,這也被視為英國脫歐之前與前殖民地重新加強聯系的一個契機。早在會議召開前幾個月,英聯邦就已經開始秘密地研究元首伊利莎白二世的繼位人問題,并成立了一個由“高級成員”組成的委員會,討論英聯邦的未來管理。由于目前的規(guī)定并沒有指明英國君主自動成為英聯邦的元首,這個元首職位需要英聯邦成員的同意才能獲得確定。目前,英國女王擔任著這個由53個國家組成的松散聯邦的象征性職位。
由誰接替92歲的英國女王擔任英聯邦元首早就受到關注。英國工黨領袖科爾賓曾表示,英聯邦元首一職應由各成員國輪流坐莊。據媒體報道,一些英聯邦成員國領導人對查爾斯王子接任一事不太高興,但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則積極向英聯邦各國游說,以期由查爾斯王子繼任該職務。在此前,查爾斯也曾公開表達自己對于英聯邦的態(tài)度,似是為自己擔任該職務作鋪墊。查爾斯曾表示,英聯邦對其一生一直非常重要,希望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不僅能重新給各國之間的關系帶來活力,還能讓各成員國公民都重新感受到英聯邦存在的意義。
4月19日,在本屆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開幕式上,現任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正式向英聯邦各國首腦推薦查爾斯。她說:“我真誠地希望英聯邦能繼續(xù)為后世帶來穩(wěn)定和延續(xù)性,并能決定有朝一日由威爾士親王(查爾斯)繼承我父親于1949年開啟的重要工作。”
4月20日,英聯邦各國領導人在溫莎城堡集體做出了決定,查爾斯王子被批準接任下一任英聯邦元首,只是決定中并沒有明確查爾斯接任元首的具體時間。
英聯邦的由來
英聯邦是一個松散的政治經濟磋商和合作組織,前身是英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改為英聯邦。1959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在加拿大國慶日向加拿大發(fā)言時指出,加拿大于1867年7月1日參加聯邦意味著“大英帝國第一獨立國家”的誕生,也代表著這個組織的開始。根據該說法,這個“聯邦”自1867年即開始,而英國和殖民地總理的初次會議則是于1887年召開,這也導致1911年帝國會議的建立,英聯邦就是從這個帝國會議發(fā)展而來。
英聯邦不是一個共和國,也沒有中央政府。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設置在倫敦的秘書處是英聯邦的行政機構。而且英聯邦元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政治權力,僅具有象征意義。
盡管英聯邦只是一個松散的國際組織,但是組織內的成員各國,亦具備一定的綜合實力。英聯邦成員的總國土面積大約占世界1/4,總人口達到24億,占到世界總人口的近1/3,經濟總量大約為10萬億美元。只是這個組織的松散使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很低,成員國國內事務,英聯邦無權干涉;在國際事務中,英聯邦成員也常存在分歧。但英聯邦的存在也促進了各成員國的有關合作,在許多領域進行商討和合作,包括貿易、金融、國防、教育、技術、科研、法律、醫(yī)藥和農業(yè)等。因此,英聯邦對于很多國家,尤其是前英國殖民地國家依然有著一定吸引力。
4月19日開幕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以“邁向一個共同的未來”為主題。特蕾莎·梅表示,本次首腦會議重點討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改善海洋環(huán)境、網絡安全等議題,她期待與大家一起努力,為英聯邦開創(chuàng)共同的未來。但是,在確定新元首之后,這個組織的未來卻并不如它看上去的那么樂觀。
新元首的“爛攤子”
由于英聯邦許多國家都曾是英國殖民地,許多成員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司法系統(tǒng)也與英國相似,成員們都認可基于民主和法制的國家秩序。但是,由于各成員國在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相去甚遠,其價值觀和政治立場也常常會出現沖突。在英聯邦的發(fā)展過程中,就曾出現過許多國家脫離英聯邦或者脫離又重新加入的情況。南非在1961年成為共和國后退出英聯邦,1994年曼德拉上臺后重新加入英聯邦。2013年,岡比亞時任總統(tǒng)葉海亞·賈梅認為英聯邦是新殖民主義,憤而退出,2018年,在賈梅下臺后岡比亞又重新加入英聯邦。2003年,英國指責津巴布韋當局迫害反對黨候選人,選舉缺乏公正和自由,隨后英聯邦宣布暫停津巴布韋的英聯邦成員國資格,津巴布韋政府則發(fā)表聲明,正式宣布退出英聯邦。
由此可見,這個松散組織的內部分歧與沖突依然是其發(fā)展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英聯邦的新元首查爾斯王子來說,這個松散組織的元首職務也許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么輕松。未來仍需確定新方向
在英聯邦各成員當中,英國無疑是最具有分量的國家。對于英國來說,英聯邦是英國“脫歐”后的救命稻草,它為英國提供了歐盟之外的國際貿易選擇。英聯邦成員共通的語言和司法體系使得英國的對外貿易節(jié)省了不少成本,而這五十余個國家對于英國來說也是寶貴的進出口貿易重要市場。但是英國推動“脫歐”,對于其他成員來說失去了一個與歐盟展開合作的重要窗口,也讓成員國內部對于英國的不滿有所加劇。因此,英聯邦各國在未來幾年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此外,英聯邦成員國在民族、宗教、價值觀、經濟發(fā)展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異,推動各國的友好合作與發(fā)展,并非易事。
對于英聯邦的發(fā)展,新加坡《聯合早報》發(fā)表社論稱,戰(zhàn)后的經驗顯示,區(qū)域組織很難運作成功,太小的組織無法發(fā)揮影響力,太大的組織則因為內部利益不一致而容易陷入癱瘓。英聯邦因為有集體的身份認同,比較容易開展真誠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相近的司法體系以及尊重法治的精神,意味著成員國之間的商務活動能更方便地開展。要把英聯邦從當前相對松散的形態(tài),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國際組織,需要有遠見的領袖登高一呼,也需要主要成員國的戰(zhàn)略共識。彼此合作的基礎條件其實已經具備,所欠缺的是明確的方向這股東風。如何團結成員國朝共同的方向前進,必須有高瞻遠矚的領導人出來引導。這樣的努力,或許應當在2020年第26屆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之前開始。
因此,對于新元首查爾斯王子來說,盡管只是擔任象征職務,但在這個職務底下,他要去協(xié)調的事隋,或許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