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東
摘 要:小學科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課程,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普遍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也有愿意接受和學習,因此要在小學階段通過科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很重要。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能力
小學課程中開設科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能力,而小學科學的課程標準中也將“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方式”作為小學科學學習的重要指示。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真正讓科學課程的教學起到相應的作用。所以在踐行教學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一次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科學課程的設置就在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學生在課堂設置的時候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的能力。但是現(xiàn)在的許多小學課堂上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學生在課堂上往往積極性不高,不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課上學生往往缺少主動性,這樣學生就不能在實驗操作的過程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這樣就不能在動手的過程中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更多時候老師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實驗結果和理論知識,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這樣就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只知道一股腦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甚至直接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本來就不強,他們自身的知識十分有限,這就更需要老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讓科學課程的開展真正起到作用。
二、如何科學合理地設置小學科學課程
科學課程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課程的設置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和知識的儲備程度,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能將知識講的過于深奧法,否則超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不懂就會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其次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配合老師完成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然學生在課堂上占主導地位,老師在旁邊起輔助的作用。讓學生設置一些簡單的實驗課程,學生講解老師則在下面為學生找出不足和問題,對于這種課程的形式課程內容不用太難老師要把握好一個度既要能讓學生解決問題,也要讓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鍛煉到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經(jīng)常帶學生上一些戶外課,因為科學課的特殊性涉及到大自然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事物,所以室外課的效果好比室內課的效果好很多。而且室外課還能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放松身心,特別是小學生正是喜歡大自然的時候,室外課能夠讓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更高,讓學生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將知識學會,通過對大自然的了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怎樣通過小學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科學課程能夠讓小學生對大自然更感興趣,增強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茖W課程和其他課程不同,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科學課程內容一般都是對自然現(xiàn)象或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包括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動物以及一些天文和地理知識,這些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是十分神奇的事物,大自然的新奇事物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很大。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戶外課上老師帶領學生認識大自然,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指出,這就激發(fā)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科學課程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小學的科學課程涉及的知識并不十分深奧,因為小學生的知識有限,對世界的認識也十分有限,多以科學課程的設置主要目的并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所以小學科學課程中涉及的更多的是一些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和自然事物以及原理,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學習星座的時候涉及到仙后座和獵戶座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夜晚對星星進行觀察,觀察這兩個星座的位置,以及這兩個星座出現(xiàn)的時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為學生安排這樣的觀察任務,學生的觀察能力上去了探索能力自然就能夠得到提升。
(三)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驗課的操作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的科學課程中也會涉及到許多的實驗課程,實驗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科學課中要求學生利用土豆和檸檬點亮燈泡的實驗,這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才能保證燈泡能夠亮起來。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指導就能不斷加強動手能力,在做實驗室就更加容易。而學生的動手能力一旦上去探索能力就會隨之提高。
小學科學課程的設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對小學科學的教育就必須重視起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通過學習科學課程能夠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政.略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田基礎教育研究,2014(18).
[2]李榮民.淺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田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