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新 (汕尾市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腫瘤科,廣東 汕尾 516400)
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是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約80%的患者病理類型為非小細胞肺癌,且因為腫瘤早期無明顯且典型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疾病早期有約75%的患者存在漏診或誤診情況,而隨著疾病進一步發(fā)展在確診時多已發(fā)展為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1-2],很多情況下藥物治療成了晚期腫瘤患者最后采用的唯一方法。雖然現(xiàn)在靶向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縣級醫(yī)院環(huán)境下,仍以單純化療為主。在手術及放療都沒法干預的情況下,姑息性化療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腫瘤轉移風險,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0例給予DP方案姑息性化療,旨在探討DP方案姑息性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ⅢB期及Ⅳ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8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 37~75歲,平均(59.02±8.14)歲;腫瘤TNM分期:ⅢB期15例,Ⅳ期25例;其中鱗癌18例,腺癌16例,腺鱗癌6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36~75歲,平均(59.12±8.21)歲;TNM分期:ⅢB期16例,Ⅳ期24例;其中鱗癌20例,腺癌16例,腺鱗癌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TNM分期及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卡氏評分(KPS)>60分;②預計生存期限≥3個月;③骨髓功能正常;④均經(jīng)腫瘤標記、病理檢查、MRI及CT等檢查證實屬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排除標準:①伴胸腔積液、心包積液患者;②既往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確診史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其他臟器功能異常者;④對化療的實施存在嚴重過敏者;⑤既往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確診史者;⑥伴腦、骨轉移,上腔靜脈壓迫者。
1.3 方法:觀察組患者接受DP化療方案治療:第1天多西他賽(生產商:恒瑞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20543)75 mg/m2靜脈滴注;靜脈滴注順鉑(批準文號: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813)75 mg/m2,分3~4 d使用;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接受3個周期化療治療。對照組患者則給予最佳支持治療,口服安慰劑,4片/次,3 次/d,治療時間同觀察組[3-4]。
1.4 觀察指標:①生存質量:治療前及治療3個周期后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研制的生活質量核心量表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價[5],量表包括情緒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整體生活質量6項,每項評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1.5 評價指標:療效:參照WHO實體腫瘤療效判斷標準[6]:完全緩解(CR):患者經(jīng)治療后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續(xù)時間≥4周;部分緩解(PR):患者病灶較治療前縮小≥50%,且持續(xù)時間≥4周;病情穩(wěn)定(SD):患者病灶最大直徑較治療前縮小<50%或增加<25%,維持時間≥4周;疾病進展(PD):患者病灶直徑較治療前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治療有效率(RR)=(CR例數(shù)+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改善情況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生存質量各相關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改善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改善情況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觀察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 時間 例數(shù) 情緒功能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社會功能 認知功能 整體生活質量觀察組治療前 40 65.12±5.51 60.31±6.29 57.51±6.52 66.52±5.79 78.31±6.21 51.52±4.41治療后 40 77.54±5.12① 70.12±4.72① 71.23±6.21① 79.15±4.59① 88.24±4.41① 64.57±5.01①對照組治療前 40 64.97±5.49 59.98±6.32 57.48±6.47 65.98±5.67 78.29±6.18 51.39±4.29治療后 40 69.59±5.21①② 64.77±5.39①② 63.24±5.51①② 70.98±4.47①② 81.17±5.51①② 57.41±5.11①②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癌癥是常見的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隨著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看法及疾病的理念均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在就醫(yī)治療疾病的同時不僅需要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還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7]。對于諸多癌癥患者而言,其生存質量的評估也是側面對患者疾病情況與治療效果的反映。從專業(yè)的角度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可彌補生物醫(yī)學存在的不足,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間接增強治療效果,從而又將促進其生存質量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環(huán)[8-9]。
目前,針對諸多晚期癌癥患者,為幫助患者治療疾病并提升其生存質量,常為患者實施姑息性化療治療,而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化療方案多以紫杉醇或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為主。化療的實施是以促患者病灶縮小、延緩疾病發(fā)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主要目的[10]。多西他賽屬于紫杉類化合物抗腫瘤藥,為M期周期特異性藥物,作用機制是加強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導致形成穩(wěn)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且在細胞內濃度比紫杉醇高3倍,并在細胞內滯留時間長,抗腫瘤活性及抗癌譜較紫杉醇均有優(yōu)勢[11-13]。而聯(lián)合順鉑進行化療是因為順鉑是諸多惡性腫瘤疾病的基礎化療用藥,有廣譜抗癌效果,對腫瘤細胞DNA的復制可有效抑制,因藥物單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多與其他抗癌藥物聯(lián)合使用[14-15]。為進一步證實DP方案姑息性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性,本研究對觀察組4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施DP方案姑息性化療治療,而對照組患者則使用安慰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3個周期后的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結果顯示,觀察組生存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DP方案姑息性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效果確切,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然而因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研究時間較短,對患者的近期及遠期生存率、治療毒副作用均未進行詳細觀察,對該方案臨床應用的安全性還需進一步進行大樣本長時間的研究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