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
她1989年大學畢業(yè)后,就投身到國家大型電力施工企業(yè)——東電三公司。從技術員、機械主管、物資部主任做起,直到如今擔任了一個大公司國際業(yè)務部的一把手,其中經歷了多少苦辣酸甜,艱難曲折,恐怕常人難以知曉。
于兵,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東北電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國際業(yè)務部主任。
為企業(yè)大家舍小家
想當年,一個女大學生,滿懷著對美好工作崗位的憧憬,服從那個年代特有的就業(yè)制度,從三峽大學服從分配來到了遼西重鎮(zhèn)——錦州,來到了一個電力施工企業(yè)。外行人很少有人知道,以為既然是電力號的企業(yè),一定是國老大,條件優(yōu)越,收入可觀。殊不知,環(huán)境艱苦、舉步維艱的程度非業(yè)內人所知。
東電三公司雖然有一個電字,但它畢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施工企業(yè),野外作業(yè)、單身生活、風吹雨淋、晝夜加班,幾乎是所有施工單位的代名詞,東電三公司概莫能外。年輕的于兵,與男同志一起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這個火熱的生活氛圍中。多少次同學們苦口婆心地啟發(fā),多少次家里人設身處地地說教,動員她放棄施工單位的工作,改換門庭,尋求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女人,過一個正常人安穩(wěn)的生活,都被于兵委婉地拒絕了。
2010年,她的女兒讀高三,處于備考的非常時期,公司決定調她到印尼阿迪帕拉項目當物資部主任,面對組織需要與家庭困難,一時陷入兩難境地的于兵,最終選擇了前者。臨行前,作為一個母親的她,含著眼淚對孩子說:“媽媽不是不愛你,更不是不關心你,但是媽媽就是這么一個走南闖北的工作。你理解媽媽吧!媽媽相信你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孩子,一定能如愿以償?shù)乜忌侠硐氲拇髮W”。于是在高溫酷暑的異國他鄉(xiāng),堅持工作了三年,圓滿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當她回國時,女兒已是大三的學生了。于兵與前來接機的女兒相擁而泣,再難以控制,高興與酸楚的淚水任其流淌……
做與時俱進的女強人
東電三公司國際業(yè)務部是東電三公司相對獨立的二級單位,負責國外工程的開發(fā),以及工程管理、財務核算、機械設備調動、人員接送。作為一個部門負責人,如果對這些專業(yè)方面的知識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與熟悉,是無法勝任這個專業(yè)性強、又紛繁復雜的管理崗位的。她深刻地感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
在大學里,理論知識學了一個遍,但很多實際問題是課堂上沒有學到的。比如國際通用的法律與所在國家的地方法規(guī),以及工作中必須熟練的外語交流。怎么辦?出路只有一條——學。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最公平的。“不能甘于平庸,干就要干出個樣來,尤其是一個女人,要做出成績,就要付出比男人更大的努力!”她暗暗下定決心。
讀大學時就是班長的于兵,養(yǎng)成了一個作風,無論干什么工作總是跑在前面。在國外項目工作時,相關專業(yè)人員不足,她主動承擔了后勤保障、工資、財務、資料、翻譯等工作,真可謂是一專多能。大家見到她向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既感動又心疼。勸她“歇歇吧,干得太累了”。于兵總是笑呵呵地說,“累點兒沒啥,多干就是多學?!?/p>
正向于兵說的那樣,“為了適應全方位的管理需要,就要更多地掌握相關知識,除了向書本學之外,多干就是多學,藝多才能不壓人。”
一切看似默默無聞,但當她要離開國外工程調回公司總部任職時,業(yè)主突然提出了交涉:只有一句話,于兵主任不能離開現(xiàn)場。這只是一個電力施工企業(yè)女強者工作的縮影,她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著青春和熱血,用智慧和汗水為公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