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斌
習作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習作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教學建議,其中特別提到了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優(yōu)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fā)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chuàng)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價的機會”。由此可見,合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的課堂教學對于提高習作課堂效率是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技術支持下的習作課堂,教師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更好地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更靈活地調動習作資源、更有效地實現學生習作自評自改和互評互改,提升習作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交互式電子白板,是近年來被廣泛引入中小學課堂的一種教學設備。它可以被簡單的定義為實現人機交互的智能平臺,它通過先進技術和專用軟件連接電子白板和計算機,并通過投影技術構建大屏幕、實現交互式的教學環(huán)境。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靈活的聲像資料呈現能力,而且能較好地協(xié)調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預設性和現場性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料,在實際教學中,依據學生需要調用資料,運用各種功能應對課堂情況的變化。交互式電子白板擁有豐富的功能,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教學中,最經常使用的功能包括播放音視頻、動畫、思維導圖展示、實時拍照上傳、批注、聚光燈、放大縮小能、拖拽等互動功能。
那么,與傳統(tǒng)課堂比較,應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習作課堂具有哪些優(yōu)勢呢?筆者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活動“難忘小學生活”專題習作指導課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次嘗試。
一、靈活播放,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
習作教學過程中對如何創(chuàng)設對話情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集圖像、聲音、動畫、文字等于一體,教學資源豐富。課前在課件中插入的音頻、音頻、圖片可以通過電子白板進行播放,而且可以在播放的過程中通過拖拽進度條隨時調整播放的畫面以及音樂,對于部分內容還可以隨時回放,使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運用更加便捷、靈活。在“難忘小學生活”專題習作指導課教學過程中,筆者課前把學生六年來校園生活照片整理成電子相冊,配以歌曲《那些年》作為背景音樂,以音樂和圖片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勾起學生六年小學生活的回憶,能更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分享交流的欲望。
除此之外,課堂教學過程中現場生成的素材也可以在網絡條件下通過手機直接實時傳送到電子白板,學生可以即時在白板屏幕上看到傳送的素材,使習作課堂更具生成性。隨時靈活地引入多種類型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并可對多媒體素材進行靈活的編輯、展示和控制,這些交互功能更便于教師在習作課堂上創(chuàng)設高效的習作環(huán)境。
二、巧用功能,調動學習資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教學建議中提到“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互相促進”??梢?,已有的閱讀經驗與習作教學是密不可分的,但習作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已有的閱讀教學資源,借助已有閱讀經驗,把閱讀過程中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習作中來呢?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作為一個小型資源庫,把一系列有用的教學資源收藏、整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通過動畫、拖拽、蒙層等功能即時調出所需材料,為學生習作提供盡可能充分的學習資源,這一優(yōu)勢功能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在“難忘小學生活”專題習作指導課教學過程中,筆者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寫畫、拖拽、蒙層等功能,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適時調出存放在電子白板中的《忘不了的笑聲》《老師領進門》《作文上的紅雙圈》等文本資源,通過回顧“成長足跡”板塊中的這些閱讀材料,讓學生領悟要寫好文章,選擇恰當的寫作材料有著重要作用。
同一類型文章的習作在小學階段有著不同的要求,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拖拽、蒙層等交互功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調出曾經出現過的同一類習作的要求,讓學生通過對比找出每一次習作要求的異同,從而找出本次習作生長點,這對于突破習作難點,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提升習作課堂的有效性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本次習作寫的是難忘的老師、同學,寫人的文章以前寫過“特點鮮明的一個人”“我敬佩的一個人”和“小伙伴”,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實時情況,自由調出此前幾次習作的要求,讓學生自己通過電子白板的對比展示,找到的習作的生長點——“難忘”,增強了學生對本次習作的認識。
三、利用導圖,梳理習作素材
作前準備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都會準備很多不同的習作材料?!半y忘小學生活”專題習作過程中,有的學生準備的是難忘的是老師、同學;有的同學準備的是難忘的一件事;有的學生準備的是難忘的一次活動;還有的學生準備的是難忘的校園……不同類型的文章雖然有著不同的寫作要求,對不同的寫作材料進行有效的梳理顯得非常重要。根據以往的經驗,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是比較有效的,但以往要在課件上制作思維導圖過程比較復雜,而且呈現的時候交互性也顯得不夠。電子白板上自帶的思維導圖工具就可以比較輕松解決這一困難,教師在該自帶的思維導圖工具上能夠輕松地輸入有用的關鍵信息,并且在呈現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選擇逐層呈現或者逐個呈現,交互性顯得更突出,使教學的實效性更強。
四、實時批注,實現互評互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三學段的習作目標和內容中明確指出要“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同時,建構主義理論也指出,學習是一種構建過程,是學習者與外部環(huán)境交互的結果,應重視學生自定目標、自我評價、自我調整的過程。因此,在習作教學的評價過程中,應合理引導學生借助評價工具與老師、同學的指引,評價、修改自己的習作,歸納、構建新的習作認識。
新技術支持下的習作課堂為自評自改、互評互改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指導學生之間互評互改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習作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將手機與電子白板進行綁定,這樣就可以對學生作品拍照后實時上傳到電子白板屏幕。利用電子白板的拖拽、書寫、擦除等交互功能,教師、學生都可以在電子白板上進行即時批注、對于部分重要的內容還可以通過拖動放大縮小、使用探照燈等功能進行聚焦,引起學生關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難忘小學生活”專題習作指導課教學過程中,筆者用手機拍照上傳的方式,把學生即時生成的作品傳到電子白板上,并先在電子白板上對其中一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示范,并提出評改要求;接著邀請不同組別的學生直接在電子白板上分別對自己、對同學的作品進行即時評改,大大提高了學生自評自改、互評互改的積極性和實效性。
五、動態(tài)生成,便于課后反思
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后進行反思,很大的困難在于對課堂生成的學習效果進行準確捕捉,而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難題。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授課完畢后,電子白板上所有生成的資源都可以被系統(tǒng)自動記錄下來,形成一個包含了課堂教學過程全貌的可重復利用的資源,特別對于習作教學來說,同一個學生或者同一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不同階段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成果被記錄下來后,可以使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及總結,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半y忘小學生活”專題習作指導課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把學生即時上傳的作品,以及老師和學生在電子白板上進行的批注、點評等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完整地保存下來,作為課后反思的依據,并使它成為日后教學的電子檔案和教學資源。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習作中的應用為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提供了一個范例,這一新媒體的應用,使習作課堂能更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教師更便捷地調動習作資源,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習作評改中去,使習作的課堂更加高效,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起著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