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河
如何改變當前作文教學現(xiàn)狀,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與動力,從而解決學生“怕寫作”,以及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寫”的困難,有必要加強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作文指導課中的模式建構(gòu)。下面以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在細節(jié)中感悟親情》一課為例,來探究情境教學法在作文指導課中的構(gòu)建策略。
一、情境教學法在作文指導課中的應(yīng)用案例——《在細節(jié)中感悟親情》
1. 吟誦古詩,情境導入
(1)課前齊讀孟郊的《游子吟》。
(2)品鑒古詩
師:這首詩是抒寫什么主題的?在刻畫人物時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生:這首詩通過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寫作手法,來歌頌?zāi)笎鄣膫ゴ蟆?/p>
(3)展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上一堂在“細節(jié)”中體驗“親情”的作文指導課(出示課題PPT)。
2. 回歸課文,感悟細節(jié)
師:我們剛剛學習過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請大家打開課本,看看這篇文章是如何通過細節(jié)來反映親情的,請聽配樂散文《背影》。
(配音朗讀《背影》,學生品味)
師:本文一共幾次寫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寫背影?著重寫父親的背影的是哪兩個段落?
師: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文章通過哪些描寫來表現(xiàn)父親的性格?
老師引領(lǐng)學生齊讀課文有關(guān)片段。
3. 鏈接生活,感知親情
師:朱自清的文章讓你想起了自己的親人了嗎?那應(yīng)該是一段感人的經(jīng)歷吧,它是快樂的、傷心的、愧疚的,還是感激的,痛苦的……請你敞開心扉講給大家聽聽,好嗎?
(稍后)師:請舉手的同學回答。
4. 合作探究,學習技能
師:下面有兩段文字,B段精彩的動作描寫,你能從中歸納出哪些有效的寫作方法呢?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結(jié)合課前微課學習,把得出的要點記錄下來,至少要寫出兩點以上。
A. 父親從褲兜里掏出一個杏子,把杏子給了妹妹。
B. 父親擦把汗,手笨拙地伸進癟癟的褲兜,費力地摸索出一個皺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滾出一個黃澄澄的大杏子。父親用手掌托著這顆孤獨的杏子,仿佛托著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顫動,好大一會才囁嚅《新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shù)學活動中去?!倍谡n堂教學中提高效率,讓課堂更加高效,就必須巧妙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生動有趣而又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有效情境,設(shè)置相關(guān)懸念并輔以生動的直觀演示,同時把它延伸至課外,這樣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都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
一、拋磚引玉——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為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shù)通過特殊的形、聲、色的傳播,向?qū)W生提供了直觀、生動、多彩的世界,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讓學生的觀察、思考、動口表達等能力都得到相應(yīng)的提高。學習等方式,讓學生在思辨討論的情境中,講述自己將選擇怎樣的寫作方法來敘述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這樣通過寫法的探究、思維的激活,不僅啟發(fā)了學生“寫什么”,也讓學生知道了“如何寫”。
5. 付諸筆端,交流展示
經(jīng)過前面幾個環(huán)節(jié),在一系列的寫作活動中,學生也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情境氛圍中,正處于有話可寫、有話要寫的狀態(tài),這時教師就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學以致用,把經(jīng)歷過的生活體驗付諸筆端,撰寫成文。學生寫完后,再在小組或者班里進行交流展示,老師與同學進行品讀與點評,鞏固剛學的寫法技巧,分享同學們的寫作成果,或者給予同學們修改意見,以進一步提高全體同學“如何寫”的作文水平。
三、對情境教學法在作文指導課中的思考與建議
自從按照情境教學法在作文指導課中的操作模式進行實踐后,筆者在作文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課堂教學效益,但為了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建議還需要注意以下的地方。
1. 要樹立“兩種意識”,即樹立“教什么”“如何教”與“寫什么”“如何寫”的兩種意識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無論是課前還是課中,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切實解決學生的寫作困難,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與寫法體驗,讓學生平時積累的靜態(tài)素材,成為寫作時積極的動態(tài)素材,有東西可寫、有東西要寫,而不至于出現(xiàn)搜腸刮肚也無法下筆的現(xiàn)象。同時還要設(shè)身處地地想想當學生遇到表達困惑時,教師應(yīng)該如何引導學生探究文本,讓學生選擇什么恰當?shù)膶懽鞣椒▉肀磉_自己的情感體驗,融情于境,情境交融,從而解決“寫什么”“如何寫”的大難題,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愉悅。
2. 要做到“三個回歸”,即作文要“回歸生活”“回歸主體”“回歸訓練”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運用情境教學法就要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讓多彩的生活成為作文取之不盡的素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作文指導課也不例外,也要讓其“回歸主體”,讓學生在教師設(shè)置的情境氛圍中進行體驗感悟,探究技巧,交流展示,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作為寫作指導課,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學生“寫作文”上,所以還要“回歸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把生活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表達出來,把學到的方法技巧與積累的素材統(tǒng)一起來,形成文字呈現(xiàn)其絢麗的色彩。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