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招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鄉(xiāng)村中學任教,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談文色變”,每當展紙握筆作文時,更多的學生無話可說、無文可作,只能東拼西湊,勉強成文;也有些學生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學生作文質(zhì)量令人擔憂。如何讓學生在作文園地尋找作文樂趣,施展作文才華,筆者主要從“活”“材”“法”三方面下功夫。
一、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作文“活”起來
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膽改革、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新觀念,大膽嘗試,把作文教學搞“活”起來。根據(jù)學生實際,我嘗試了開放式教學,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五彩繽紛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在課內(nèi)外各種活動中豐富素材,給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激發(fā)其作文熱情,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師生的互動。如在進行習作文《游記》的寫作時,初識文題,學生無從下手,他們抱怨自己家鄉(xiāng)沒什么旅游勝地,只是一個窮山溝。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組織學生在安全的情況下到學校周圍的田園、村舍、山丘走一走,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自然風光,用心去體驗村民的生活及自然美景;再讓學生說說所了解到的家鄉(xiāng)的山水田園等景色,并談談自己觀賞時的情感;同時適當?shù)卮糯娜说奶飯@佳作,讓學生體會到家鄉(xiāng)的田園風光原來也如此之美,從而產(chǎn)生熱愛家鄉(xiāng)、贊美家鄉(xiāng)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使他們找到了寫作的金鑰匙。
二、博聞強記是學生“有材而言”的前提
要學生樂寫作文,關鍵得有豐富的可“炊”之“米”。因此,指導學生認識哪些是“米”、哪兒有“米”、怎樣找“米”,就顯得尤為重要。
1. 生活是作文之源
從心理學上看,寫作動機最初源于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感悟和思考的前提,是生活中大量的如海潮般奔涌的素材;或者倒過來說,是生活打動了我們的心,使我們?nèi)滩蛔∮幸环N要表達的沖動。
青少年的世界是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他們很想去體悟、審視這個世界,但由于自身目光的局限,常常很難真正地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驗,用頭腦去思索、判斷,于是他們在作文時往往會覺得“沒什么可寫”。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從而學會表達生活。
2. 閱讀是寫作之本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倉庫,它極大地濃縮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時空,是人類積累、保存和傳播知識的最重要的載體,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和科學文化發(fā)展中起著傳播文化、傳遞精神遺產(chǎn)、孕育文明的重要作用。通過閱讀,我們能夠博古通今,聯(lián)系四海,吸取經(jīng)驗,獲得知識。書籍是前人彼時彼地生活的客觀反映,通過閱讀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生活,提高觀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加強課內(nèi)外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才能讓學生在寫作時不會有“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和難堪。
三、勤寫多練是學生“有法而作”的保證
在學生有了“下鍋之米”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巧妙“炊煙”?!按稛煛逼鋵嵕褪菍懽骷记?,寫作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學生的生活及心靈情感是有差異的,光靠老師傳授的方法是不夠了,學生需要自己去感悟和把握,要勤寫多練。俗話說“熟能生巧”,在經(jīng)常性的練筆中,學生才能逐漸熟練地駕馭語言和文字,在一定量的積累上才能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如果講再多的技巧技法而不去訓練,也是紙上談兵。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保證足夠的練筆次數(shù),而最簡單易行又最有效的練筆方式便是寫日記。日記是最舒心、最隨意的文字作品,它給了學生一個獨有的心靈空間,是學生盡情宣泄個人情感的天地。在日記里學生可以寫自己的心理活動、個人隱私;可以表達批評、贊美、抱怨或者熱愛。日記既可以記敘抒情,也可以議論描寫;它既是一個很好的施展寫作的機會,又是學習寫作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在每天的記錄中慢慢學會選擇素材,學會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技巧。
山區(qū)的秀美風景、淳樸民風、農(nóng)村新氣象……我充分利用這些寫作素材,讓學生多實踐,從觀察中滲透感悟。如在寫作《記下你心中的美》時,我引導學生記下家鄉(xiāng)變化的美,如坑坑洼洼的泥路變成了平坦寬闊的水泥路,瓦房漸漸減少甚至消失,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引導他們記下淳樸的民族風情,熱情好客的親友鄉(xiāng)鄰……通過習作體會改革開放給我們農(nóng)村帶來的新生活、新天地。
作文教學中,自從注重指導學生作文“活”起來,有“材”而言,有“法”而作,學生的寫作熱情有了,寫作話語多了,水平慢慢提高了。我深信:只要長期不懈地訓練,在作文這片大花園里,一定能呈現(xiàn)出我們語文教師所期待的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