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意
(黃淮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據(jù)最新中學生體質測試數(shù)據(jù)表明,黃淮地區(qū)中學生體能的各項指標在逐步下降,肺活量、速度、耐力、力量與之前相比都有一定的下降,近視和肥胖發(fā)生率逐年增多。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所導致的體力活動減少;另一方面是中學生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意識,主動參與鍛煉的愿望不強烈。因此,對黃淮地區(qū)中學生的體育意識取向進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掌握和了解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具體情況,從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調動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促進中學生體質增強起到作用。
以黃淮地區(qū)16所中學的1 600名學生的體育意識取向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詢中國知網,在圖書館收集中學生體育意識的有關資料,并對資料內容進行整理,篩選出與本文有關的資料,用來支撐本文論點。
1.2.2 訪談法 通過對學生和中學體育教師進行走訪,了解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中學體育課情況及場地設施等。
1.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向16所中學的1 600名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關于中學生體育意識方面的問題,并對問卷進行處理。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 2003軟件對問卷的結果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
2.1.1 黃淮地區(qū)中學生體質狀況分析及對策 對黃淮地區(qū)16所中學的1 600名學生的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生近視率為58.6%,高中生近視率為70.8%。中學生肥胖率為6.4%,高中生肥胖率為5.2%。參加體育活動是改進青少年體質,增進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方式。要想讓中學生經常參與體育活動,就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意識是人們在參與體育實踐活動中對體育的內容、方法、形式的認識活動過程。有體育意識的指導,中學生就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這種體育行為是自覺的,潛意識的,而且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不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對體育運動的酷愛,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參與習慣。
2.1.2 中學生體育鍛煉價值意識取向及運動項目取向 通過調查顯示,應對考試成為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最直接因素,所占比例為25%,青少年鍛煉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考試成績。其他鍛煉價值取向分布分別是:愉悅身心占24.4%,增強體能與健康占18.3%,磨煉意志占11.6%,學習運動技術占7%。男生和女生的態(tài)度有非常顯著差異,在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上,都認為體育鍛煉非常重要,但是男生的參與度更高一些,女生由于受種種因素影響,參與度并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女生對體育鍛煉認識不足,有44.6%的女生認為體育鍛煉不重要,教師應引導這部分女生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有85.5%的男生表示非常喜歡體育課,而女同學不到一半。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是我們急需要解決的問題,運動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青少年在鍛煉項目取向上男女存在很大的區(qū)別,男生多喜歡激烈的,有刺激性的,運動強度大且有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等。而女生則喜歡柔和的、有趣的、運動量較小的運動項目,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比較受女生的青睞。球類項目比較受中學生的歡迎,有33.2%的中學生喜歡籃球,喜歡羽毛球的占17.3%。而一些鍛煉效果非常好的跑步則不太受中學生歡迎,說明中學生更喜歡選擇有趣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
2.1.3 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意識取向 據(jù)調查結果顯示,經常參加鍛煉的中學生比例為17%(每天1h),68.5%的中學生偶爾會鍛煉(周時間為1~5h之內),約14.5%的學生從不參加鍛煉。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方式上,大部分同學參與形式為體育課71.1%,還有一小部分是通過課外體育活動進行鍛煉,占21.6%,極少一部分是個人的體育活動,占7.3%。這說明中學生由于學業(yè)負擔重,很少能抽出時間進行鍛煉,體育課成了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方式。另外,興趣與愛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的運動參與。
2.1.4 青少年體育消費意識取向 體育是一種消費活動,主要包括物質消費和時間消費。據(jù)調查顯示,66.8%的青少年會在體育運動上進行物質消費,主要物質消費有:買運動器材占57.7%,買體育方面書籍、報刊占33%,消費到其他方面的占9.3%?;@球、乒乓球拍、啞鈴等是中學生購買器材的首要考慮的,這些器材實用,便于操作,很受中學生歡迎。時間消費成為中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方面,因為這不需要花錢,抽點時間就能進行鍛煉,而且簡單容易操作。在操場跑步、拉單杠、睡覺前在床上練習俯臥撐和仰臥起坐、一起打籃球或乒乓球成了許多同學的選擇,既能鍛煉身體,又減少了開支,還能和同學交流溝通。
2.2.1 性別差異和主觀認識的影響 性別是影響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男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和頻率都高于女生,男生天生愛運動,特別喜歡激烈對抗的運動,如籃球、足球。男生參與運動的動機是健美、交流、鍛煉等。男生對鍛煉的認識要高于女生,而女生生性是安靜一些,特別是到了中學,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一定變化,就更不愛運動了,怕累、怕苦、害怕鍛煉之后身體變得粗壯,影響美觀也是女生不愿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主觀認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的體育意識,由于中學生處在身體器官發(fā)育時期,身體并沒有不健康的表現(xiàn),而且體育鍛煉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的效果,所以中學生沒把體育鍛煉當回事,認為沒病就是健康的,并沒有把健康作為人生的重要資本,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中學生的許多體育活動是被迫的或是為了完成任務,為了中考招生體育考試而鍛煉,為了達標而鍛煉,一旦外在的約束因素消失,便不再參與體育運動,很難養(yǎng)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2.2.2 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的影響 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對中學生的體育意識有直接導向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體育運動有興趣的中學生會自覺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愛好是興趣的高一級的層次,當興趣轉變?yōu)閻酆弥?,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會更加強烈,而形成習慣之后,“終身體育”意識就養(yǎng)成了。研究表明,對運動有興趣的學生在心理和情緒上都對運動表現(xiàn)出良好的反應,表現(xiàn)為積極的接受和高興的參與。如果學生對運動沒有一點興趣,更談不上愛好和習慣的養(yǎng)成,只能變成被動接受,當作任務來完成,這樣的鍛煉是不會長久的。據(jù)調查統(tǒng)計,52.3%的中學生在離校后有可能終止體育鍛煉?!皼]有興趣、愛好和習慣”“怕苦怕累”,“場地器材限制”是影響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最重要的原因。內因起決定作用,只有真正內心喜歡并主動參與才是中學生參與鍛煉的根本動力,器材、場地、學業(yè)忙只是客觀條件,當中學生真正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付出行動時,堅持鍛煉的習慣才可能形成,因此,給學生灌輸體育意識成為一項重要的內容。
2.2.3 體育教學的影響 體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的體育意識。長期以來,我國的體育教學仍然朝著過分注重競技運動的方向發(fā)展,教學內容也多是競技體育項目內容,這不但背離了增強體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方向,而且由于競技項目內容的枯燥、單調而影響中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因此,我國先后頒布并實施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相關文件,都明確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边@為體育教學價值取向指明方向。要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要注重增強學生體質和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去掉那些枯燥的、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內容,增加一些喜聞樂見、容易掌握,而又受學生歡迎的項目,吸引學生的參與,更好的促進體育教學的發(fā)展。
現(xiàn)今的體育教學,一方面為了應對考試,一方面?zhèn)魇谶\動技術。而很少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鍛煉的習慣,教會學生鍛煉的方法。考核主要采用學生的運動成績?yōu)橹笜?,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較少考慮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種評價的片面性嚴重影響了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生養(yǎng)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尤為重要,體育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讓體育意識深入學生的心中,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2.4 學業(yè)和政策的影響 中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較重,這也是影響中學生體育意識的重要方面,中學生面臨升學的壓力,這無形中影響學校和家長對體育參與的熱情,在升學壓力下,多數(shù)家長認為體育鍛煉是“不務正業(yè)”,學校也為了升學率而壓縮體育課的時數(shù),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嚴重影響了中學生體育意識取向。
3.1.1 黃淮地區(qū)中學生體質較以前呈下降狀態(tài),學生身體素質指標都較之前有所下降,學生近視率升高。
3.1.2 中學生體育鍛煉價值意識取向及運動項目取向區(qū)別很大,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鍛煉的重要性,一些趣味性較強的項目比較受中學生歡迎,運動項目取向上性別差異比較大。
3.1.3 影響中學生體育意識取向的主要因素有主觀認識、性別差異,興趣、鍛煉習慣、體育教學、政策等方面。
3.2.1 國家和教育系統(tǒng)應加強政策法規(guī)的指導作用 國家應制訂一套完整的政策及法規(guī)來確保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并按照文件要求嚴格執(zhí)行,確保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使體育活動成為中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政策上給以保證。
3.2.2 改善體育教學和評價體系 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和考評體系,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和評價的引導功能,促進中學生的體育參與。
3.2.3 注重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體質,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技能傳授的同時,更要通過多種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促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而加深對體育鍛煉的理解和認知,最終確立健康的“終身體育”的思想,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