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波
中華自古多奇石:有的石頭會唱歌,有的石頭會生猴子,而有的石頭會點頭。
話說西晉末年,有位著名的道長叫張忠,字巨和?!坝兰沃畞y”使得當時時局混亂危險,匈奴攻入洛陽,殺了三萬多人,擄走晉懷帝。張忠為避禍并沒有跟著衣冠南渡,而是來到東岳泰山北麓的東野老莊隱居。據(jù)唐房玄齡《晉書》記載,這里山清水秀,風光優(yōu)美,張忠奉行無為的修行方式,“恬靜寡欲,清虛服氣”,他掘地而居,吃野菜,喝泉水;弟子們也住山洞里,離他六十步遠,五天來看他一回,聽他講道。但張忠講道卻從不說話,只以身體給弟子展示修行之道,弟子看完了就走。張忠在他的洞口設(shè)立道壇,每天早上起來揖拜。當?shù)赜泻檬碌哪贻p人來找他打聽陰晴雨雪這些事,張忠回答說:“老天不說話,四季交替,萬物生長,陰陽之事又豈是我這窮山野叟所能知曉的?!睆倪@一點看,張忠還是非常老實的,不裝神弄鬼欺騙人。
可能是慕泰山五岳之首的盛名吧,秦皇始元年,這里又來了一位高人,即當時著名的高僧竺僧朗。據(jù)梁釋慧皎所撰《高僧傳》載,竺僧朗最初來到的是柳埠的(后來的四門塔所在地),創(chuàng)建了朗公寺(隋時更名為神通寺),在此講經(jīng)傳道。俗話說佛道不同門,但從朗公身上這句話是不成立的。朗公和張忠二人相識,很快結(jié)為莫逆,“為林下之契,每共游處”。朗公后來干脆在此設(shè)場講經(jīng),講《放光般若經(jīng)》,據(jù)《神僧傳》載,他每次講法,聽者都有千人。要知道東晉初年經(jīng)過戰(zhàn)亂人口銳減,又有很多人跟著司馬集團去了江南,能有千人規(guī)模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據(jù)說一次講到精彩之處,山石為之所動,不住點頭。朗公說:“此山靈也,為我解化,他時涅槃,當埋于此。”朗公百年之后果葬于此,現(xiàn)在塔林還有朗公的塔(性天首座,朗公之塔)。這是后話。之后朗公在此開山辟地,創(chuàng)建寺廟,這就是靈巖寺的由來。人們普遍認為靈巖寺是山東的第一座寺廟,我查了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清代仰沂道士趙守身的《東鎮(zhèn)述遺記札》載: “前漢孺子居攝二年,歲次丁卯,川人釋子王靜( 凈) ,由巫山來東海青州傳法說經(jīng)。先寓仰天,越年,南去東鎮(zhèn)沂山,居極巔玉皇頂泰山祠,設(shè)壇傳教,四方士商村老云集,拜佛習經(jīng),眾多數(shù)百。”西漢孺子嬰居攝二年即公元 7 年。王凈先后寄居于山東青州的仰天山、東鎮(zhèn)沂山的泰山祠等地。又據(jù)清乾隆《諸城縣志·建置考》記載: 諸城白龍山壽圣寺康熙八年重修碑云: “東漢明帝永平戊午,敕封虹蜺山虹欒寺”。一般認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為東漢孝明帝夢金人始,后派郎中蔡愔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請回沙門攝摩騰、竺法蘭及四十二章經(jīng)及佛像回到洛陽,正史《魏書·釋老志》中有詳細記載。孝明皇帝劉莊生于公元28年,前面說公元7年即有川人“釋子”(佛徒)王凈來青州、沂山傳教不太可信。何況梁啟超在《佛學研究十八篇》中明確說到“三國時,劉蜀佛教無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P3)和“佛法確立,實自東晉”(P4),王凈一說更立不住腳;“明帝永平戊午”為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而明帝派人出使天竺,約是永平十年(公元68年)的事。《諸城縣·建置考》中記載的明帝“永平戊午,敕封虹蜺山虹欒寺”一說站不住腳。王凈仰天山傳經(jīng)和敕封虹欒寺一說,均為清人所載,有將時間提早美化之嫌,不可信。靈巖寺是不是山東最早的寺廟不知道,反正沒有比它早的寺廟的記載。說它是山東早期最有影響的寺廟,無可爭議。
東漢靈帝時稱濟南國,曹操為相,濟南還是蠻有影響的。此時的濟南名為濟南郡,治下就在歷城,歷城后來出過一個特別有名的英雄——秦瓊秦叔寶。此時的歷城屬前秦。張忠、朗公二人歸隱濟南,不算完全意義上的“隱于野”,要不就是張忠、朗公二人名頭太響,要不就是皇帝苻堅的情報系統(tǒng)很發(fā)達,反正兩個人引起了最高領(lǐng)導的重視。苻堅那個時代梟雄太多,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和“淝水之戰(zhàn)”有點瓜葛,并不知道他的過人之處。小時候那些事就不說了,但說他長大成人后,世襲了父親東海王的爵位,他的叔叔苻健是前秦的開國皇帝。苻健給了苻堅“龍驤將軍”的稱號勉勵他,苻堅也一心一意輔助他皇叔。后來苻健去世,他兒子苻生即位。苻生脾氣古怪,每天上朝時讓身邊武士箭上弓,刀出鞘,還有鐵鉗、鋼鋸等諸多刑具,哪個大臣要提意見,馬上殺;誰要說幾句奉承話,馬上殺。弄得大臣們膽戰(zhàn)心驚,生不如死。其中就有跟苻堅相好的,來勸他造反篡位。苻堅不想也不敢,直到有一天,苻生可能是喝多了吧,在寵幸了某位愛妃后說:“苻法(苻生的哥哥)和苻堅,跟我雖然是兄弟,可是也靠不住,我明天就把他們殺了。”哪知這位愛妃是苻堅布的無間道,待皇上睡下了一溜煙兒跑去給苻堅告了密,苻堅、苻法兄弟不得已當夜兵變,廢了苻生。苻堅讓苻法當皇帝,苻法說什么也不干。苻堅只好在大臣們的力勸下即位。
苻堅當了皇上,和他堂哥苻生不一樣,十分禮賢下士,到處打聽誰能幫他治國平天下,于是有人推薦了王猛。王猛是山東昌樂人,人如其名,確實很猛。他出生貧寒,早期在洛陽靠簸箕(畚)為生,后遷至華陰,“博學好讀兵書”(王仲犖 《魏晉南北朝史 上冊pp266-268》)。公元354年東晉南將桓溫帶兵入關(guān),幾敗秦軍,駐兵灞上,如入無人之境。他聽人說王猛博學,就把他找來,問:“我率大軍入關(guān),為民討賊,為什么三秦豪杰都不來見我?”王猛一邊摸著身上的虱子,一邊說:“你趕奔上千里來到這里,長安近在咫尺你卻不渡灞水去攻取它,沒人覺得你是為民?!焙髞砘笢丶Z草不足,要撤兵南下,封王猛高官督軍,讓他一起南下,王猛堅決不去。那個年代非常講出身,他知道去了南方,哪個士大夫門閥都不會有人把他看眼里。苻堅找王猛,王猛就去和他聊了聊,聊得很投機,王猛就決定輔佐苻堅。
苻堅先任命王猛為中書侍郎,參掌機要,后來又提拔他當了尚書左丞,非常信任他,結(jié)果惹起了很多的嫉妒。有個老臣叫樊世,出身豪門,曾輔佐苻健屢立大功,尤其看不起這個賣簸箕的。一天老頭忍不住,倚老賣老地對王猛說:“我們耕了地,你來吃現(xiàn)成的?!蹦南胪趺秃敛唤o他面子,說:“你光耕種不行,還得下廚把飯燒好。”樊世火冒三丈,說:“我不把你腦袋掛長安城門上,我就不活了?!苯Y(jié)果兩人又一次在朝上吵起來了,樊世破口大罵,口吐穢言,苻堅一怒之下令人將老頭拉到西馬廄割了腦袋。那些和樊世交好的王公大臣,有出來不服的,讓苻堅連打帶罵,從此見了王猛就哆嗦,表示知道這小子不好惹。
哪知真正不好惹的還在后頭。后來苻堅升王猛做侍中、中書令,兼京兆尹。大家都知道,京城是王公貴族集中的地方,歷來不好管。苻健的妻子強皇后的弟弟強德無德,仗勢欺人,欺男霸女。王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逮了強德,就地正法,然后才上報苻堅。不久京城就有二十多個貴族王公的親屬被他斬了,朝廷震驚,奸猾屏氣,路不拾遺。王猛在亂世中有力地扼制了氏族勢力,強化了苻堅的中央集權(quán),后來為相十六年,外修兵革,內(nèi)崇儒學,選拔賢才,修建水利,把秦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從苻堅對王猛的信賴和重用可以看出,苻堅是很看重賢才的。在張忠百歲(期頤)的時候,他差人來請張忠去做官(唐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六十四《隱逸·張忠》)。張忠認真地沐浴已畢,對徒弟說:“我這把年紀了,不能忤了皇上的心?!弊嚨搅碎L安。苻堅賜給他衣冠,張忠請求說自己年紀太大,沒有頭發(fā)了,無法穿官服官帽,請求以民服入朝,苻堅準。兩個人見面后苻堅把他好一頓夸,說委屈他前來, 是想重用他為相(將任齊尚父)。張忠說自己為避禍來到泰山,與鳥獸為伴,茍得活命。現(xiàn)逢堯舜之世,很想為君王效命,怎奈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更不敢和尚父(姜太公)比,“山棲之性,情存巖岫,乞還余齒,歸死岱宗”。苻堅也爽快,用車把他送回去了,結(jié)果走到華山,老人家嘆了口氣說:“我一東岳道士,沒想到卻死在西岳,這就是命啊,沒辦法!”走了六十里,溘然仙化。苻堅專門派黃門郎韋華來吊唁,給他送來牛羊祭祀,賜給他官服,并追封他為“安道先生”。這兩人都很有意思,一個請個百歲老頭,來了就許高官;一個年過百歲,風餐露宿,來到長安,就為告訴皇上:我老了不能做你的官了。個中性情,可見一斑。但苻堅禮敬安道先生已成一段歷史佳話。
后來苻堅聽說朗公在此建寺,專門派人送來紫金數(shù)斤以鍍佛身,絹綾三十匹,奴子三個幫著寺廟干活(唐·道宣《廣弘明集》),想得可謂周到。甘露五年(公元363年),苻堅又差人請朗公去長安。朗公和張忠不一樣,以年事已高為由沒去。后來苻堅清理寺廟,專門指示朗公寺“不在搜例”??梢婌`巖寺當時影響之大,苻堅用心之細。
不唯如此,南燕統(tǒng)治濟南郡后,燕主慕容德還專門下詔,給靈巖寺賜絹百匹,并以東齊王之名,將奉高(今泰安)、山茌(今長清)二縣的租稅賜給他。有了這個做經(jīng)濟基礎(chǔ),靈巖寺迅速發(fā)展起來了。
我初次聽到朗公講法石頭點頭的傳說時不由得笑了。史書記載西漢昭帝時泰山(又是泰山)上有塊大石頭,長一丈五尺,本來是躺在地上的,后來在公元前77年那年正月初一突然站起來了,符節(jié)令眭弘上書說這預(yù)示著將有平民當皇帝,請昭帝退位。昭帝8歲登基,此時已當了十年皇帝了,見到這奏折哪有鼻子不氣歪的,當即把眭弘斬了,我在《漢朝過年那些事》里寫過這一段。有趣的是,后來的皇上真地來自于民間。靈巖寺的石頭真地會點頭嗎?那個年代傳播手段不發(fā)達,大家都說會就會。反正朗公與他的寺廟因此名聲大噪,逐漸成為全國四大名剎(潤之棲霞,南京棲霞寺;臺之國清,浙江天臺國清寺;荊之玉泉,湖北江陵玉泉寺)之一。朗公用他的名字做字號,用神力來發(fā)展神的事業(yè),高僧就是高僧。
說到這里,不能不提另一種觀點,即靈巖寺是建于晉宋時期,創(chuàng)始人是法定禪師。這一說法來自李邕的《靈巖寺頌碑》,碑文如下:
“靈昌郡太守邕,以法有因,?!酢醯谜嫔逯?,神人告祥,宜或真空以悟圣,或密□以接凡,□謂之靈巖,允矣真。晉宋之際,有法定禪師者,景城郡人也。嘗行蘭若,若是者歷年。禪師□勞一人,逝將辭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宏宣佛法,識者以為山神耳。因夫山者,土之至厚;谷者,墟之至深;水者,因定而清。林貝葉之經(jīng)衡,廓蓮花之獨人,存法立事,著名揚空,矧乎辟支佛牙,灰骨起塔,海龍王意,貿(mào)金仍舊。昔者州將厚具,邑吏孔威,廣□支保,多借器物而送之,仍施絹五十匹?!跞粑洹醢㈤w,儀鳳堵波光堂,大悲之修,舍利之□,□身之造,禪祖之崇,山□□增□□□□也。云霞炳煥于丹霄,即而察之,日月照明□□□二□□客植之不生,泛于草間,穢于垅上。職由律住持入慧之境,□繁文字,□筆杪于連章,□廣間遺刻。上座僧元景、都維那僧□詳,□主安禪,或上首□空,或出等永言悟人,大啟津梁,咸高梯有□,勝公自照,仍依俗諦天長。其詞曰:倬彼上人,巍乎曾嶺,冥立福地,神宮歲□?!酢踅ㄖ?,今古齊同,磴道邐迤,霞閣玲瓏。(以下缺若干字) 大唐天寶元年(以下缺)?!?/p>
碑中說,晉宋時期景城郡人法定禪師來到靈巖寺,一個人建了個小寺(蘭若),非常辛苦,堅持不下去要離開的時候,忽然有二居士建立了僧坊宏揚佛法,外人不知內(nèi)情,以為是山神所助。李邕當時任靈昌郡太守,這塊碑是靈巖寺所存最早的關(guān)乎其歷史的石碑,至清代康熙丙子(1696年)時,該碑已棄于寺西北之"神寶廢寺右側(cè)荊棘中,沙淤過半矣。乃北海太守李邕之文,但磨滅不能讀耳"。1793年,該碑收入阮元《山左金石志》時,已無碑首及龜趺,斷為兩截,現(xiàn)存于魯班洞中,嵌入洞壁上。
靈巖寺中所存的四十尊羅漢像中,有一尊即為“靈巖開山法定老和尚”(西第十二尊),位列朗公之前。靈巖寺塔林中最大的一座塔,也是法定禪師的。這在某種意義上造成了大家的爭議,有人據(jù)此認為靈巖寺建于晉宋時期,創(chuàng)始人為法定老和尚。事實上今天的靈巖寺所在的方山有兩座寺廟:山南的靈巖寺(一度改稱寶山道場)和山陰建的“靜默寺”(后改稱為神寶寺)。法定老和尚創(chuàng)辦的,正是靜默寺,這也是為什么李邕的碑會殘存在神寶寺(靜默寺)中。所以靈巖寺的開山歷史,還是得從朗公老和尚說起。法定禪師只是靈巖寺二度的創(chuàng)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