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棟梁,楊杰偉
(黃淮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的實施意見》,為進一步增強大學生體質和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據(jù)。本研究通過對河南省高校大學體育課程的調查和研究,找出其特點及不足,為推進河南省大學體育課程的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
以河南省大學體育課程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相關文獻和教育部、教育廳等多部門發(fā)布的相關文件,收集了多所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大綱,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2.2 問卷調查法 抽取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周口師范學院、黃淮學院等不同層次的21所高校師生作為調查對象。按照相關要求設計出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向河南省21所高校大學體育課教師發(fā)放105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1份,回收率為86.7%。向學生發(fā)放1 05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51份(其中男生525人,女生466人),回收率為90.6%。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相關要求。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調查統(tǒng)計所得的數(shù)據(jù)用Excel 2007和SPSS 17.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
河南省大學體育課堂教學主要有四種教學模式:針對一年級學生的普修課、針對一年級或二年級的選項課、針對三四年級的選修課和針對傷病、殘疾等學生開展的體育保健課。在調查的21所高校中有17所高校開設有普修課,約占高校比例的81.0%,這些高校一年級以全面發(fā)展基礎課程為主,原因是中學體育開展相對不足,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用以彌補中學階段體育學習的相對不足,同時開展喜聞樂見的幾個大項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如表1。讓兩者之間進行有機過渡,讓學生更快適應高校體育的相關要求。在二三年級開設專項課程與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全部學校均開設有選項課和選修課。但是選項課在各高校差別較大,如表2。各高校選項課又分為4學期選項有4所,約占19.0%;三學期選項有5所,約占23.7%;二學期選項有12所,約占57.1%。各高校一年級教學內容又存在多種形式,有些學校是第一學期開設普修課,從第二學期開始進行選項。開設體育保健課的高校為5所,約占高校比例的23.7%。這說明對傷殘學生在認識上和重視程度還很不夠。但整體來看多數(shù)學生更愿意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感興趣的課程。
表1 河南省高校大學體育普修課課程內容情況統(tǒng)計表 n=21
表2 河南省大學體育課程選項課開設情況 n=21
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分為按行政班教學、男女分班教學、興趣班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模式分班的形式也不相同。研究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均有其利弊。在上普修課時多是以男女分班進行教學,進入到選項課,多數(shù)高校實行網(wǎng)上選課,學生自主選擇上課項目和上課教師,但是因為場館師資等方面的原因多數(shù)高校只能實行二自主上課。選項確定后一般采用男女分班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河南大學將各選項課項目分成四個水平段的做法值得借鑒。
表3 河南省高校大學體育選修課課程內容情況統(tǒng)計表 n=21
續(xù)表3 河南省高校大學體育選修課課程內容情況統(tǒng)計表 n=21
表4 河南省高校大學體育課理論課需求情況一覽表 n=961
表5 河南省高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傾向情況 n=961
表6 河南省高校大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頻率調查表 n=961
表7 河南高校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內容傾向 n=961
表8 河南高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渠道 n=961
由表1、表3可以看出,大學體育安排普修課的高校課堂教學內容設置一般都有田徑、籃排、足及田徑、武術、健美操等項目,有些學校還會利用一年級普修課體質測試和訓練。二年級的選項課課程內容設置,還包括跆拳道、攀巖、定向越野、陀螺等。河南省高校體育工作檢查中要求高校公共選項課門數(shù)不得少于15項 。學生選擇的空間大了,但是在選項課方面仍存在某些項目人數(shù)過多,或者學生無法選上而被迫改選其他項目的情況。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要求:“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調查發(fā)現(xiàn)(表4),多數(shù)高校每學期只安排1次理論課或者不上理論課,理論課只是在實踐課上簡單介紹,且所講的內容多是裁判規(guī)則、技戰(zhàn)術、一些受學生歡迎的運動保健知識、新興運動項目的介紹很少涉及。調查顯示,學生最愿意學到體育保健方面的知識的需求約51.1%,技戰(zhàn)術、裁判法的需求量相當,而對體育文化,學生并不感興趣。
學生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這與課堂內外的結合不緊密有關。課外體育活動是高校大學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延伸。只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才能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積極主動鍛煉,逐步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掌握運動的技術,漸漸找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而受益終身。表5顯示了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約85.3%的學生選擇喜歡課外體育活動。但表6又表明大學生參加活動的頻率較低,基本上不參加的同學占了相當比例約為48.2%。這種情況說明學校在政策、硬件或者組織方面刺激的力度不夠,導致學生想鍛煉而實際上并沒有去鍛煉的情況很普遍。
表7表明,不管是休閑還是競技體育項目都有相當?shù)膶W生喜歡,從參加的活動渠道來看(表8),訓練隊參與的人數(shù)占比例最小,個人比例最高,俱樂部和體育社團是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形式。
終身體育作為大學體育課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增強體能,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知識,而且還希望能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最終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體育課的評價應把學生的體能、運動知識、運動技能及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情感表現(xiàn)等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調查,本研究更傾向于“四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即體育課堂成績、體質測試成績、陽光體育活動成績以及理論課成績各占一定的比例共同構成“大學體育成績”。這個評價體系中的體育課堂成績包括學習過程及考試成績兩部分,既有過程評價又體現(xiàn)了結果評價。目前,河南大學采用的就是這種評價模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通過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河南省各高校體育課成績評定各不相同,沒有統(tǒng)一認可的評價標準。且各項目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多數(shù)學生的課堂成績是隨堂考試,由任課老師打分,不及格人數(shù)極少,也造成了部分學生課堂表現(xiàn)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出現(xiàn),影響了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
3.1.1 河南省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比較豐富,基本能滿足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
3.1.2 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師資力量結構相對合理,但是教師培訓提高的機會普遍較少。
3.1.3 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受硬件設施等方面的影響多數(shù)學校只能進行“二自主”教學。
3.1.4 河南省多數(shù)普通高校大學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還不夠合理。
3.1.5 河南省多數(shù)普通高校課外活動缺少專人指導。
3.2.1 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增加,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2.2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基本教學能力。重視對教師的在職培訓。更新教學理念,學習新技術、新方法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工作。
3.2.3 促進體育場地設施的多元化發(fā)展。采用自籌與眾籌等多種方法獲得資金,將體育場適當對外有償開放。
3.2.4 構建科學的學習評價體系。嘗試從體能、運動技能、健康知識、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多元的綜合評價。
3.2.5 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實現(xiàn)“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大學生體育社團等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形式。開發(fā)網(wǎng)絡大學體育教學課程等,以滿足大學生健身學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