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暖 王疆娜 孫威
摘 要:以山東省省直部門職工為對象,對其進行骨質量、身體成分、糖尿病患病風險以及血管機能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該群體骨質疏松占比為2.7%,骨質異常占比為44.1%;脂肪超標占比為50.5%,肥胖人數(shù)占總體的21.6%;糖尿病患病高風險占比27.8%;血管彈性下降及彈性差占比7.5%。山東省省直部門職工存在較大的慢性病風險,應采取增強健康意識、增加體育鍛煉、調整飲食結構等措施改善體質,進而遏制慢性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關鍵詞:省直部門職工;骨質疏松;肥胖;糖尿?。谎軝C能
中圖分類號:G80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8)05-0090-05
Abstract:The paper took staff from departments under the direct management of Shandong government as study objects and made a physical examination on them, including: bone quality, body composition, risk of diabetes and vascular function. Results show that 2.7% of the group have osteoporosis and 44.1% have abnormal bone quality; the proportion of overweight fat accounts for 50.5%, and the number of obese people accounted for 21.6%; 27.8% have the risk of diabetes and 7.5% have decreased vascular elasticity and poor vascula elasticity. There is a higher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staf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condition, such as strengthening health consciousness, increasing physical exercise and adjusting diet, so as to curb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Key words:staff from departments under direct management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osteoporosis; obesity; diabetes; vascular function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也帶來我國民眾生活方式和習慣的巨大改變。尤其是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群體,長期久坐少動的工作性質以及不科學的飲食習慣,致使慢性病發(fā)比率持續(xù)攀升。慢性病病因復雜、病程長,需長期甚至終身治療,對患者個人的健康及家庭負擔影響顯著;不斷擴大的慢病人群也明顯增加了社會負擔,嚴重蠶食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機關事業(yè)單位職工屬于非體力勞動人群,在我國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對該群體進行慢性病的調查,可以把握該群體慢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從而為該群體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供科學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受試者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原則,從我省省直單位中抽取了4 944名20~69歲職工。該群體屬城市非體力勞動人群。所有受試者均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精神正常,意識清晰,身體健康,無明顯的生理缺陷。
1.2 實驗檢測
對所有受試者進行骨質量、身體成分、糖尿病風險、血管機能檢測,以分別評價骨質疏松、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四種非傳染性慢病。具體測試方法如下:
1.2.1 骨質量檢測
應用韓國BMTech超聲骨密度儀UBD2002A對受試者進行骨密度測試。采用骨密度T值評價骨質疏松程度,其中T值<-2.5表示骨質疏松癥;T值在-2.5~-1區(qū)間表示骨量低、骨質流失;T值在-1~1區(qū)間表示骨密度正常。
1.2.2 身體成分檢測
應用日本MC-180身體成分測試儀對受試者脂肪含量進行檢測。采用
體脂率=脂肪重量/體重*100%,評價肥胖程度。
1.2.3 糖尿病風險檢測
應用法國eZscan電導分析儀對人體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進行評估,從而預測Ⅱ型糖尿病早期發(fā)病風險。采用象限值對糖尿病風險進行定量分析,其中0象限表示10年內無患病風險;1象限表示5年內無患病風險;2象限表示低患病風險;3象限表示高患病風險。
1.2.4 血管機能檢測
應用日本BP-203RPE血管機能檢測儀對受試者心血管機能進行檢測。采用血管彈性來評價血管機能。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 分析數(shù)據(jù)百分比,顯著性水平設置為0.05。
2 研究結果
2.1 骨質量檢測結果
圖1顯示,受測人群中“骨質正?!比藬?shù)占比為55.9%,“骨質少孔”人群占比為41.4%,“骨質疏松”人群占比為2.7%。骨質異常人數(shù)占比為44.1%,占比明顯偏高。
圖2顯示,男女性“骨質正?!薄肮琴|少孔”以及“骨質疏松”三項指標比例相近,性別差異對比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3顯示,五個年齡段中,骨質異常比例分別為27.3%、34.3%、44.1%、53.1%、65.9%,且任意兩組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骨質疏松”比例分別為0.8%、1.5%、2.2%、3.9%、7.9%,且任意兩組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骨質正常人群比例隨年齡增大呈現(xiàn)出逐漸降低的趨勢,“骨質少孔”和“骨質疏松”人群比例隨年齡增大呈現(xiàn)出逐漸增長的趨勢。
2.2 身體成分檢測結果
圖4顯示,總體人群中“標準健康”評價的人數(shù)占總體的47.3%,脂肪“過低”人數(shù)占總體的2.3%,“脂肪過高”人數(shù)占總體的50.5%,“肥胖”人數(shù)占總體的21.6%。
圖5顯示,體脂率在“過低”和“標準健康”兩個等級上,女性比例顯著大于男性(P<0.05),特別是在“標準健康”這一等級,女性比例為男性的2倍多;在“脂肪過高”和“肥胖”兩個等級上,女性比例顯著小于男性(P<0.05)。
圖6顯示,各年齡段中,體脂率評價為“標準健康”的人群,以20~29歲年齡段所占比例最高,為61.9%,顯著高于其他各年齡段(P<0.05)。在20~59歲人群中,“標準健康”體脂率人群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出逐漸降低的趨勢,而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出逐漸增加的趨勢。但60~69歲人群“標準健康”人群比例顯著高于50~59歲人群(P<0.05),而超重和肥胖率顯著低于50~59歲人群(P<0.05)。
2.3 糖尿病風險評估檢測結果
圖7顯示:本次測試人群中糖尿病風險較高人數(shù)(2象限與3象限之和)占總體的27.8%。
果圖8顯示,第2象限結果顯示,該受測群體中,男性存在糖尿病風險的比率高于女性(P<0.05)。
圖9顯示,受測人群五個年齡段糖尿病風險較高(2、3象限之和)的比例分別為4.2%、10.4%、24.9%、44.2%、55.8%。隨著年齡的增大,第2象限和第3象限占比逐漸增大,其中從40歲開始,呈現(xiàn)激增的趨勢。在各年齡段人群中第1象限人群數(shù)最多,其次為第2、3象限人數(shù),第0象限人數(shù)最少。
2.4 血管機能檢測結果
圖10顯示,血管機能測試中,血管彈性評價“正?!比巳赫伎側藬?shù)的92.5%,“彈性下降及差”的人數(shù)占總比為7.5%。
圖11顯示,女性群體血管彈性指標總體好于男性,其中女性血管“彈性下降”人群比例為3.2%,顯著低于男性的9.8%(P<0.05),且血管“彈性很好”人數(shù)比例為4.8%,顯著高于男性的0.3%(P<0.05)。
圖12顯示,血管機能測試中,五個年齡段血管“彈性良好和很好”評價的比率依次為100%、98.5%、95.8%、85.4%、74.4%。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彈性呈明顯下降趨勢。從30~39歲年齡段開始,人體血管彈性開始出現(xiàn)下降的現(xiàn)象,并隨年齡的增大,血管彈性下降的人群比例逐漸增大。
3 討論
3.1 骨質量
研究結果顯示,省直部門職工骨質異常比例偏高,且從40~49歲年齡段開始,骨密度異常率上升,呈現(xiàn)出隨年齡段的提高異常率快速提高的趨勢。人體50歲以后,隨著激素水平的快速下降,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率也快速降低,使得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患骨質疏松的幾率隨之加大。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可以有效改善骨的微循環(huán),增加骨皮質血流量,使血鈣向骨內輸送和破骨細胞向骨細胞轉變增加,促進骨形成[1]。本群體骨質異常率的明顯偏高,可能與本群體主要從事非體力的室內工作有關。建議此階段中老年人不應只是盲目補鈣,均衡的營養(yǎng)和適宜的鍛煉才是標本兼顧的有效方法。
3.2 身體成分
根據(jù)全球營養(yǎng)改善聯(lián)盟的調查結果,我國人群超重和肥胖率為30%。我省省直部門職工脂肪超標人群比例為50.5%,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超重和肥胖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和骨關節(jié)病等等,如不及時控制,會嚴重損害健康。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可以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進而促進體內脂肪分解,使肌肉利用脂肪的功能提高,使體內體脂減少[2]。16周的有氧運動有效地降低脂肪率,提高瘦體重比率[3]。該人群應該加強運動,同時控制飲食,通過增加消耗、減少能量攝入,以更好地控制體重,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
本次調查還顯示,省直部門職工女性體脂率評價為“健康標準”的比率顯著高于男性,超重和肥胖比率顯著低于男性。究其原因,可能與女性更加注意體育鍛煉(如廣場舞)及家務勞動多等因素有關。
本次調查顯示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增大。這與前人研究結果相同[4]。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激素水平會不斷下降,這是肥胖的重要成因。值得注意的是,在60~69歲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率有所降低,這可能與退休后,該人群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運動鍛煉和合理膳食中,進而表現(xiàn)出優(yōu)化身體成分的效果有關。
3.3 糖尿病風險
據(jù)統(tǒng)計,我國成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7%,成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5]。糖尿病目前已成為繼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另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本研究發(fā)現(xiàn)我省省直職工糖尿病高風險人數(shù)比例約為30%,遠高于普通群體。這可能與不良飲食習慣、較少的體力活動而導致的超重、肥胖有關,正如前文所述,該群體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較高。
本調查還發(fā)現(xiàn),本群體糖尿病患病風險隨年齡增大而增高。這可能與年齡增大后帶來的激素水平、代謝水平以及體力活動量下降有關。其中60~69歲年齡組老年人糖尿病高風險人群比率達到了55.8%。老年人因其較差的生理機能,一旦罹患糖尿病,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其并發(fā)癥更是累及多個器官,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治療負擔。
同時,我們的調查也發(fā)現(xiàn),在20~40歲年齡組,糖尿病高風險人群比例約為10%,提示該病不是中老年人群專有的疾病,該病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態(tài)勢,這可能與本群體年輕人工作壓力大、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較小的運動量以及酗酒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