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權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安陽 455000)
原發(fā)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青春期女性常見的疾病,在月經前后、行經期間出現下腹疼痛、墜脹等癥狀,但生殖系統無器質性病變。痛經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嚴重者可出現惡心、嘔吐、冷汗淋漓甚至昏厥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對于原發(fā)性痛經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缺乏徹底根治的方法,僅以鎮(zhèn)痛等對癥治療為主[2]。
中醫(yī)學在調經的治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中醫(yī)學理論認為,痛經屬于“經行腹痛”之范疇,與沖任郁阻、寒凝經脈有關,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不通則痛;沖任、胞宮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3]。本研究分析了當歸-川芎對原發(fā)性痛經雌激素水平變化、炎癥因子表達情況及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102例原發(fā)性痛經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16~30歲,平均年齡(24.84±7.11)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68±3.15)年。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各56例。兩組在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患者入組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蘇應寬等主編的《新編實用婦科學》[4]中關于原發(fā)性痛經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關于氣滯血瘀型經行腹痛的診斷標準。
2 治療方法 月經期間對照組患者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規(guī)格:0.4 g,國藥準字H20013062)治療,0.4 g/次,2次/d。連續(xù)使用不超過5 d。
觀察組患者給予當歸-川芎治療,每日取當歸30 g,川芎15 g,煎煮取汁100 ml,分早晚2次溫服。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
3 檢測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室溫靜置20 min,采用低速離心機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保存于-80℃冰箱待測,血清標本避免反復凍融。統一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E2、P、TNF-α、CRP、SAA等指標。檢測儀器為美國Molecular Devices全自動酶標儀,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所有操作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執(zhí)行。
4 療效標準 痊愈:治療后經行腹痛癥狀消失,疼痛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停藥后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fā)。顯效:治療后經行腹痛癥狀明顯減輕,疼痛評分較治療前減少70%~89%。有效:治療后經行腹痛癥狀有所減輕,疼痛評分較治療前減少30%~69%。無效:治療后經行腹痛癥狀未減輕,疼痛評分較治療前減少30%以下或加重[6]。
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值<0.05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治療前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E2和P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E2低于對照組,P高于對照組,組間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TNF-α、CRP、SAA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TNF-α、CRP、SA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4 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對照組胃腸道不適4例,皮疹1例,轉氨酶升高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71%,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雌孕激素比較(pg/ml)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近年來臨床對于原發(fā)性痛經的發(fā)病機制、誘因、治療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公認前列腺素水平升高是原發(fā)性痛經的主要發(fā)病機制。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痙攣、血流量減少,提高其周圍神經對疼痛的敏感性[7]。
目前臨床對于原發(fā)性痛經以對癥治療為主,多采用非甾體抗炎藥物進行鎮(zhèn)痛治療。布洛芬緩釋片是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的代表,通過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緩解由此引起的子宮痙攣性收縮、疼痛[8]。但非甾體抗炎藥物不可長期應用,不良反應較大,停藥后疼痛癥狀易復發(fā)。因此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9]。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原發(fā)性痛經可歸納于“經行腹痛”之范疇,氣血瘀滯是其基本病機,與沖任郁阻、寒凝經脈有關,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不通則痛;沖任、胞宮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治則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法[10]。當歸功擅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為血中之氣藥;川芎可行氣開郁、活血祛瘀,為氣中之血藥。二藥相伍,可增強活血行氣、調經止痛之功效[11]。本研究中采用當歸-川芎治療者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采用芬必得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采用當歸-川芎治療原發(fā)性痛經可緩解患者經期腹痛、墜脹等癥狀,停藥后不易復發(fā),比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更具優(yōu)勢。
現代醫(yī)學認為,原發(fā)性痛經的發(fā)生與月經周期中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E2可激活磷酸肌醇循環(huán),促進前列腺素F2α的合成,降低痛閾值。同時可直接作用于子宮肌細胞引起鈣離子內流,促進子宮收縮。E2促進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能被P拮抗,通過促進E2轉化為無活性的雌酮而降低E2活性,從而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和血管收縮,并促進血循環(huán)中生理性鎮(zhèn)痛物質的合成和釋放。本研究中采用當歸-川芎治療者治療后E2低于采用芬必得治療者,P高于采用芬必得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當歸-川芎可通過調節(jié)機體的雌孕激素水平而發(fā)揮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作用。這可能與當歸、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川芎嗪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舒張外周血管、抑制血栓形成等藥理作用有關。
原發(fā)性痛經患者機體處于微炎癥狀態(tài),有利于血栓形成,使經血易形成血塊而加重經期腹痛癥狀。TNF-α是炎癥反應的始動因子,可促進炎癥因子的合成和釋放。CRP、SAA均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可靈敏地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程度。本研究采用當歸-川芎治療后血清TNF-α、CRP、SAA均低于采用芬必得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當歸-川芎治療原發(fā)性痛經可更好的緩解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
采用當歸-川芎治療者治療期間無一例不良反應報告,采用芬必得治療者治療期間4例發(fā)生胃腸道不適、1例發(fā)生皮疹、1例發(fā)生轉氨酶升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達10.71%。這一結果提示,采用當歸-川芎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安全性更好,可避免因不良反應而增加患者的額外痛苦。
[1] 程 芳,程 紅,盧路艷,等.606例原發(fā)性痛經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調查研究[J].中醫(yī)研究,2015,5(2):16-18.
[2] Kannan P,Claydon L S,Miller D,etal.Vigorous exercis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a feasibility study[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5,37(14/15):1334-1339.
[3] 王文萍.當歸四逆湯加減配合TDP治療原發(fā)性痛經56例[J].陜西中醫(yī),2015,36(7):788-789.
[4] 蘇應寬,徐增祥,江 森 .新編實用婦科學[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5:56.
[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51-52.
[6] 趙美林.綜合療法治療原發(fā)性痛經46例的臨床療效[J].海峽藥學,2014,26(1):96-97.
[7] 徐擁軍,沈聰玲.間苯三酚聯合益母草制劑對青少年痛經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前列腺素F2α水平、子宮微循環(huán)變化指標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1):65-67.
[8] 趙 蕾,張娟娟,田曉華,等.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型痛經患者前列腺素及孕激素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7,26(7):49-51.
[9] 陳浩瑛.吳燕平主任中醫(yī)師運用中醫(yī)周期療法治療內異性痛經經驗[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1):77-78.
[10] 楊燕婷,張 韜.上海城郊地區(qū)初級中學女生痛經與中醫(yī)體質相關性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7,24(8):27-31.
[11] 周 鴻,黃含含,張靜澤.等.川芎-當歸藥對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5,37(1):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