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盈雪張 金
(1.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重慶 401331;2.營口市站前區(qū)實驗小學 遼寧營口 115000)
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及社會對聾教育關注度的增強,手語逐步被看成是獨立的語言。聾校教師課堂手語的運用狀況直接影響聾人學生書面語言的表達和學習,而這種情況在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則更明顯。雖然當前學者對手語的研究范圍比較廣泛(如:手語運用的規(guī)范化,在教學中應用的成效及揚州特殊教育學?!半p語聾教育”的嘗試[1]),但對手語在學科教學中(如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及手語在聾人教育中已發(fā)生的手語現(xiàn)象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不足,需要我們關注和重視。
本研究主要通過對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其在運用過程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策略,以期幫助聾校語文教師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課堂手語觀念,進行課堂教學的新探索,提高其學習自然手語的興趣,從而提升聾人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熱情;同時也為聾校開展其它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指引,提高聾校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手語的分類標準根源于手語是否依托有聲語言的語法順序。課堂手語主要指聾校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手語,依據(jù)我國手語語言學先驅(qū)龔群虎的界定,我們將課堂手語劃分為手勢漢語和自然手語。手勢漢語是漢語手勢的符號化,是用手勢來表達的漢語,其語法規(guī)則與漢語完全相同;而自然手語是指聾人在沒有系統(tǒng)學習主流語言的情況下作為第一語言獲得的手語,和有聲語言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不受漢語語法規(guī)則的制約。[2]
以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為研究對象,采用非參與性觀察對課堂手語的總體情況、手勢漢語的標準化及自然手語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首先截取每節(jié)課有代表性的課堂手語句子,用數(shù)據(jù)及觀察結(jié)果說明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總體情況;其次把課堂手語句子以詞為單位分解,分析語文教師手勢漢語的標準化程度;最后采用數(shù)據(jù)分析的方法分析自然手語使用情況。
(一)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總體情況。
1.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語序情況。
表1 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語序
從表中可看出,隨著學生年級遞增及知識積累,語文教師課堂手語語序問題的出現(xiàn)率有所降低,但總體而言,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語序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聾校語文教師不能很好的理解手語翻譯的真正內(nèi)涵,未能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我國尚未總結(jié)出較為規(guī)范的手語語法,給手語教學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聾生有把要強調(diào)的重要部分提前的傾向,造成手語和漢語語法不一致的現(xiàn)象,從而形成“病句”。[3]而聾校語文教師的課堂手語也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了類似的“病句”,需要我們不斷的研究分析。
2.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省略現(xiàn)象。
表2 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省略
從表中可看出,語文教師課堂手語代詞和副詞的省略比例較明顯,而名詞和動詞的省略相對較低。隨著學生知識容量的擴大和理解能力的增強,教師課堂手語的省略現(xiàn)象有所減少,但課堂手語省略中詞性的不均衡性需要聾校語文教師引起重視。一方面是由于聾校語文教師認為學生對不常用詞性不能很好理解,省略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對抽象意義的詞不能很好的運用手語表達,從而把其省略。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聾人經(jīng)常省略助詞和嘆詞,致使句子的連貫性有所缺失,進而不利于其書面語言的發(fā)展。[4]聾校語文教師作為聾人學生書面語掌握的重要指導者,其課堂手語的省略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聾校語文教師手勢漢語的標準程度。
表3 聾校語文教師手勢漢語的標準程度
從表中可看出,聾校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手勢漢語的標準化程度不高,各類詞匯能夠使用標準手勢漢語基本在半數(shù)左右。其中,動詞、名詞、形容詞等常用詞匯的手勢語標準化程度稍高,而使用率較低的副詞,手勢漢語的標準化程度則更低??傊?,聾校語文教師手勢漢語規(guī)范化情況不太樂觀。一方面是由于聾校語文教師手語專業(yè)技能的不完善,尚未有教師手勢漢語標準化的技能評價機制,使教師對手語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是由于各個聾校未能建立起教師職后手勢漢語培訓平臺,提升各科教師手語教學能力。有研究者通過錄像及訪談的方法也證實了語文教師教學手語不規(guī)范的問題;[5]更有學者談到“健聽老師對于手勢漢語的打法偏離了漢語的本意,導致學生學習的某些障礙”。[6]這些為我們研究教師手勢漢語的標準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
(三)聾校語文教師自然手語的使用情況。
表4 聾校語文教師自然手語的使用情況
從表中可看出,自然手語在語文課堂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是動詞和名詞,這可能是由于自然手語的動詞表達比手勢漢語更簡單,使人更易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可以看出聾校語文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自然手語,但對自然手語的使用情況不是很樂觀。一方面是由于語文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自然手語掌握的熟練度較低,沒有足夠的熱情學習自然手語,只局限于《中國手語》這本教材;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學校的手語活動開展較少,不能使聽人教師很好地融入聾人學生的群體,去了解聾人學生真正的學習需要。由于聾校語文課堂出現(xiàn)的“耗時低效”的現(xiàn)象較嚴重,所以有學者曾提到運用聾人的第一語言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7]這也給本結(jié)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一)語法規(guī)則使用不當。
1.手語詞序前后顛倒。聾校語文教師為了能夠讓聾人學生更好地理解句子,會出現(xiàn)口語與手語的詞序不一致現(xiàn)象(最明顯地是把重要的成分放在前面,即賓語前置或謂語前置現(xiàn)象)。任何事情都存在兩面性,雖然教師手語的前后顛倒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并不利于聾人學生書面表達的發(fā)展。若長期如此,會使聾人學生書面表達中的“病句”現(xiàn)象更加嚴重,不能很好地應對目前的應試教育。教師需要探尋記憶的良好方法,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所學知識,使其能夠靈活運用知識。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用手勢漢語去糾正語法規(guī)則,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語法知識,減少自己教學中受自然手語的語法干擾。
2.課堂手語省略現(xiàn)象嚴重。在低中高三個教學段的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在打手語時容易省略或者不打副詞、代詞及語氣詞,使學生在書面表達時不能很好分清句子的時態(tài)和代詞間的轉(zhuǎn)換。有一些低年級的聾人學生對于人稱之間的辨別很混亂(對于“他”“她”及“它”不能很好地運用在實際句子中),這可能與教師的課堂省略現(xiàn)象有關。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很少意識到自己省略詞性的現(xiàn)象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有時候必要的省略是值得提倡的,但過多的省略更需要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作為聾校語文教師要時刻注意課堂手語的省略得當,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為學生書面語表達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手勢漢語規(guī)范化程度不高。
1.手勢漢語打法不清晰。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對手勢漢語的青睞性較大,但聾人學生對手勢漢語卻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原因是教師的手勢漢語打法不清晰,致使聾人學生總是處于懵懂的狀態(tài)且接收錯誤的信息(如教師打“滲入”的手勢,學生容易理解成“深”的打法)。手勢漢語的使用不當可能直接影響聾人學生,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可能會降低。由于手勢漢語有其獨特的依附性及復雜性,所以對一些形容詞的手語使用應盡量保持在尊重規(guī)律的基礎上來適當增加表情的形象性;同時,對手勢漢語掌握不熟練的聾校教師更應該去揣摩手語的真正內(nèi)涵,尋找渠道加強手勢漢語的學習和溝通。
2.手勢漢語與自然手語混亂使用。教師常常把手勢漢語和自然手語混亂使用。如講某一句話時,會摻雜兩種手語,導致語序出現(xiàn)不同狀況的問題。在教學中不同手語的混亂使用對于聾人學生的影響可能是最大的,這是因為手勢漢語和自然手語都有其不同的特征,聾人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手勢漢語的規(guī)則性。[8]聾人學生由于受到自然手語特點的影響,漢語書面語的能力比較弱。若長期兩種手語混亂使用,聾人學生的書面語很難有所提高。因此聾校語文教師更應關注這一問題,發(fā)揚手勢漢語的優(yōu)勢,克服自然手語的弱勢。
(三)自然手語運用情況不樂觀。
1.自然手語了解甚微。自然手語作為聾人的第一語言,是最符合聾人學生的特殊需要。但隨著學生年級的遞增,所學知識難度加大,有些新興詞匯(如“給力”“中國夢”)需要教師用自然手語去解釋而不是手勢漢語。如在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中,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詞匯和句子,語文教師很少采用自然手語作解釋,進而使學生出現(xiàn)似是而非的感覺,不能很好理解文章(尤其是詩歌和散文)。在低年級的課堂中,由于學生知識量有限,對一些形容詞和副詞不能夠有效把握,可能會產(chǎn)生歧義結(jié)果。教師對于聾人的第一語言掌握情況較差,在遇到難以解釋的內(nèi)容時,很少使用自然手語與學生溝通交流,進而造成師生溝通的障礙,同時也會出現(xiàn)“耗時低效”的課堂效率問題。教師要學會均衡手語發(fā)展能力,在不影響書面語表達的前提下靈活轉(zhuǎn)換手語表達形式,突破教學中的瓶頸。
2.自然手語出現(xiàn)詞性偏向。自然手語以自身特點的簡練性及形象性著稱,所以一些教師喜歡在名詞和動詞中使用自然手語(如對于“考試”的打法:自然手語直接使用右手握拳在左臂自上而下劃一下就可以了,而手勢漢語則會拆分為“考”和“試”兩個動作去分別比劃)。每個教師可能會由于自己習慣的偏差在使用自然手語的方式上出現(xiàn)差異,如對于名詞和動詞的自然手語使用頻率較高。但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形成一種錯覺,即自然手語就是在名詞和動詞中使用,而不去關注其他詞性的獨特之處。作為聾校語文教師要盡量克服自然手語使用詞性的偏向,扎實掌握自然手語的每一部分,爭取成為自然手語的靈活運用者。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語文課堂中把自然手語運用得恰到好處,讓課程的講解真正符合聾人學生學習特點,達到有效學習新知識,為聾人學生搭建學習橋梁。
(一)精確掌握手勢漢語與自然手語的關系。
1.發(fā)揮自然手語對學生書面表達的鏈接作用。當聾人不能像正常人群一樣開口說話,無法表達內(nèi)心想法的時候,他會采用特殊的語言——手語比劃自己的所思所想;當隨著語文學習難度的增加,聾人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學內(nèi)容時,自然手語的鏈接作用就可以發(fā)揮了。自然手語因其簡練和形象性在聾人群體廣泛使用,而且自然手語的形象解析能真正幫助聾生理解漢語書面語的表達。[9]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比較難的內(nèi)容或?qū)W習起始階段時,可以嘗試采用自然手語進行講解,讓學生用自己的“民族語言”去體會內(nèi)容的精髓。
2.挖掘手勢漢語對自然手語的補充規(guī)范作用。自然手語雖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其與漢語書面語的不同語法規(guī)則又在某種意義上干擾聾人學生準確學習。這時候就需要手勢漢語的優(yōu)點來補充自然手語的缺陷。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或背誦課文時,可以運用手勢漢語來達到記憶和理解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與漢語書面語的語序達到和諧一致,更有利于規(guī)范聾人學生書面表達,達到兩全其美的課堂效果。作為聾校語文教師要能靈活游離在這種“雙語”轉(zhuǎn)化過程中,既要使自然手語的鏈接作用發(fā)揮到最佳,又要充分展現(xiàn)手勢漢語的補充力量,恰當處理好兩者在語文課堂中的關系,讓聾人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二)轉(zhuǎn)變聾校語文教師教學理念,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1.樹立全面開放的語文教學觀,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傳統(tǒng)聾?!耙谰V教學”的理念在現(xiàn)代社會并不太受歡迎,強調(diào)分數(shù)高低、局限教材內(nèi)容等聾校語文教學觀念的弊端不斷凸顯,[10]需要聾校語文教師在新理念的適應過程中逐漸去摒除糟粕。一方面,要用創(chuàng)新意識打破局限,拓展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需要制定開放自主的語文課堂,既注重調(diào)動聾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不斷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其自主的語文能力;另一方面,要學會重新審視口語教學和手語教學的關系,以學生交流的多元性為基礎,全面組織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佳切合點,發(fā)展學生交流能力的全局觀念。
2.樹立實踐高效的語文教學觀,尋找教學效益的最優(yōu)化。面對當前“耗時低效”“實踐稀少”的課堂教學,語文教師不得不進行深刻反思,尋找根源去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由于聾生自身缺陷,語言實踐機會較少,[10]進而影響其溝通能力的發(fā)展,所以聾校語文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平臺,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增加實踐以鞏固語言和溝通能力的發(fā)展,通過課堂情景模擬,家校合作等形式來共同促進聾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聾校語文課堂效率問題一直令我們困惑,必須學會反思,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刪減,增加實用性來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
(三)推廣規(guī)范性手語,開拓語文課堂新領域。
1.增強師資力量培訓,崗前與崗后有機結(jié)合。知識是需要不斷補充的,手語同樣需要不斷加強。作為聾校教師后備軍的特教師范生,在學校期間不僅要熟練掌握標準的《中國手語》,更要提前了解自然手語的內(nèi)在規(guī)律,為以后語文教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靈活地參與到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對于在職聾校教師的崗后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有部分教師為了省事或者追求課堂的知識量,手語表達不規(guī)范,進而影響學生視覺特點的發(fā)揮。所以,要定期對在職教師進行手語特色培訓,通過主持手語節(jié)目、手語標準化接龍等活動提升教師的掌握水平。若崗前與崗后的手語結(jié)合順利,會為聾校輸入優(yōu)秀的師資,提高語文課堂全方位的成效。
2.營造教師手語環(huán)境,搭建“同課異構(gòu)”與“手漢互譯”新課堂。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不可忽視,為了提高聾校教師的手語熟練程度,學校可以規(guī)定教師不論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要積極使用《中國手語》,系統(tǒng)培訓手語理論,讓教師在這種環(huán)境中受到最大的熏陶[11]。課堂教學形式的改變也有利于聾校教師的發(fā)展。各個特殊教育學校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在同一堂語文課程中交叉教學方式,讓學生去體會不同教師手語教學的特點,之后給教師提供寶貴的意見。再者“手漢互譯”課堂的嘗試,為中高年級學生提高漢語書面水平奠定基礎。這些新的嘗試理念是我們不斷學習的財富,需要我們積極揣摩,尋找精髓?!巴n異構(gòu)”和“手漢互譯”課堂應在不同聾校推廣使用,不僅有利于提升聽人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還有利于從側(cè)面促進手語的規(guī)范化使用,達到“雙贏”的效果。
(四)提升語文教師有效學習手語的興趣和意識。
1.玩樂中學習手語,做到勞逸結(jié)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手語產(chǎn)生濃厚的熱情,才會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人往往在休閑的環(huán)境中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可以在娛樂活動加入手語的成分(如開設手語廣播角、手語講壇等),在無形的活動中達到學習手語的目的。當然更需要教師在閑暇時候多與聾人學生交流溝通,學習他們的自然手語以便語文課堂中教學的使用。從個人體驗來說,當你愿意和聾人學生交流時,他們會欣然接納,會很樂意教你一些他們的特殊語言。在與聾人學生的玩耍中學到更貼切的手語,何樂而不為呢!
2.開設手語課堂,做到終生學習?!敖K身學習”理念在現(xiàn)代社會不斷被強化,所以學??梢远ㄆ陂_展手語課程,讓聾人教師為特教教師做手語課程教學。在課程中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關于語文教師課堂手語的討論交流,尋找共性問題,一起探究解決辦法。在相互促進與激勵中去提升教師學習、更新、規(guī)范手語的意識,在手語課程中去精益求精,為實現(xiàn)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王琦.揚州特殊教育學校雙語聾教育實驗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5):36-40.
[2]龔群虎.聾教育中手語和漢語問題的語言學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9(3):63-67.
[3]王東.自然手語與規(guī)約手語之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3(3):33-39.
[4]呂雪晶,王愛英.聾生自然手語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7(6):40-48.
[5]何文明.聾校教學語言效率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3(1):36-40.
[6]鄭璇,袁小勤.聾校開設“手語漢語互譯”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特殊教育,2012(5):29-34.
[7]蘭利.運用自然手語提升聾校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43.
[8]董桂瓊.聾校聽人教師手語運用現(xiàn)狀分析[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4(4):18-19.
[9]包葵.發(fā)揮橋梁作用克服語法干擾——處理好自然手語與漢語書面語的教學關系[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4(6):28-29.
[10]陳建軍.新課程理念下的聾校語文教學觀[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8(3):22-23.
[11]崔淑云.淺談中國手語的規(guī)范化[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