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彭飛 設計 張晨瑛 評析
“學寫觀察日記”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本單元的主題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學習邊觀察邊思考。學生已經(jīng)在二年級下學期接觸過日記。學寫“觀察日記”重在通過仔細觀察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與第二學段習作目標“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十分契合。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重,對于身邊的事物都有比較濃厚的觀察興趣,尤其是對小動物。本課以“小蝸牛晨起”為習作內(nèi)容,是因為學生在科學課中接觸過蝸牛,觀察過蝸牛。習作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喚醒記憶,再借助視頻展開細致觀察,通過師生共寫、伙伴互評,邊寫邊改,學習寫清動作的寫法。
1.有觀察小動物的興趣,能仔細觀察它們的活動,初步了解觀察日記的寫法。
2.能用上合適的動詞寫清蝸牛的活動過程,嘗試寫出自己的想法。
3.根據(jù)要求嘗試伙伴互評,在與他人分享作文的同時,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修改自己的習作。
學生挑喜歡的顏色“翻”拼圖,猜猜拼圖背后藏著誰,說說猜想的理由。猜出結(jié)果后隨機交流科學課上了解到的蝸牛的外形情況。同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一起來當萌萌的小蝸牛,背上重重的殼,把小腦袋慢慢地鉆出來,伸出長長的觸角,仔細瞧瞧,和周圍的伙伴打個招呼吧。要前進啦!我們用腹足緊緊貼住桌面,開始向前爬……”全班一起做互動游戲。
(點評:互動游戲結(jié)合科學課的初步觀察結(jié)果,喚醒學生對蝸牛的直觀印象,為課堂觀察蝸?;顒幼鲣亯|;抓住三年級學生好動愛模仿的特點,通過情境表演,初步體驗蝸牛的幾個基本動作,為后續(xù)習作搭建腳手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觀察興趣
師:小蝸牛那么可愛!我給它拍了一部微電影,準備參加學??萍脊?jié)的小動物電影展。你們想不想先睹為快?那可要睜大眼睛仔細看:小蝸牛睡醒后做了些什么事?
(二)視頻支援,提供觀察素材
1.師:丁零零,新的一天開始啦!小蝸牛,該起床啦——
多媒體播放“蝸牛起床”視頻(約50秒),學生交流,教師點評。(只需說出大致印象,不作過多要求)
2.師:這部微電影正缺一段解說詞呢!想請我們班同學一起幫忙來寫一段話,好嗎?來,我們把小蝸牛剛才的一舉一動寫到習作紙上,寫完了再來交流。
(三)初寫片段,嘗試寫清動作
學生自主寫片段(約8分鐘),教師巡回指導后現(xiàn)場寫下水文。
(四)展示交流,描寫準確有序
隨機投影展示兩個習作片段,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進行評價。
?
1.預設片段一:能基本用上合適的動詞寫清蝸牛的活動。
指名讀,學生評價。隨機提示學生找一找文中寫了蝸牛的哪些動作,教師板書動詞并畫上箭頭。
師:誰也寫到了蝸牛的這些動作?
2.預設片段二:能寫清基本動作,且部分動作用了不同的動詞來描寫,或是關(guān)注到了其他動作。
指名讀,學生評價交流。教師隨機補充,板書動詞并畫上箭頭。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噢,原來同樣的動作,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動詞來寫。誰也這樣用了其他動詞?
(點評:教師通過視頻特寫,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近距離觀察小蝸牛的晨起活動,以“為小蝸牛微電影配解說詞”為要求,創(chuàng)設任務驅(qū)動性情境,激發(fā)習作欲望。8分鐘的初寫時間,有效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動腦思考、動筆練寫。通過互動交流、板書動詞和箭頭提示,動態(tài)引導學生學習“用上合適的動詞有順序地寫蝸牛的活動”,初步感受“同一動作可以用不同的動詞來寫”。)
(一)范文引路
師:剛才看到大家寫得那么起勁,沃老師向你們學習,拿起筆寫了一段話,你們想讀讀嗎?
哈哈,小蝸牛起床啦!只見它慢悠悠地從殼里探出一對觸角,輕輕地擺動了幾下。接著,小腦袋也一點一點地鉆了出來。這時,它看見身邊有清水,就低下頭“咕嘟咕嘟”喝了好幾口。喝飽了,這才懶洋洋地伸長脖子,東張張西望望。
學生評價教師寫的片段,隨機發(fā)現(xiàn)一些有意思的詞語并畫線,并說說讀后感受,體會這樣描寫把蝸牛的動作寫活了。
師:誰也是這樣寫小蝸牛的動作的?
指名朗讀語句,學生評價。
(二)修改習作
師:讀了小伙伴和沃老師寫的片段后,你是不是受到了啟發(fā)呢?來,讀讀你自己寫的這段話,邊讀邊在原文上修改吧!
學生修改(約2分鐘),教師巡回指導。
(三)展示交流
1.與身邊的伙伴交流習作,對照兩條提示評一評,有建議提一提。
2.邀請同桌兩人主動上臺投影展示習作,朗讀分享,學生互相評價。
(點評:通過教師下水文示例和伙伴交流,引導學生初步體會用上“地”字短語、擬聲詞等能把動作寫得更有意思,鼓勵學生取長補短,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一)視頻支援,提供素材
師:同學們,經(jīng)過互相學習,我們都能用上一些比較合適的動詞,一步一步把小蝸牛的活動寫清楚啦!其實,我拍的微電影還剩下最后一小段,你們能不能用剛才的方法仔細觀察,把小蝸牛接下來的活動也寫下來呢?
多媒體播放視頻(約40秒),學生觀察。
(二)自主寫段,鞏固練習
學生接著寫語段(約5分鐘),教師巡回指導。
(三)展示交流,發(fā)現(xiàn)亮點
先與伙伴分享,互相評價。再由教師投影展示分享,學生評價。
1.預設片段一:能用上合適的動詞,能把幾個動作寫得有意思。
指名讀,學生評價。
2.預設片段二:既寫了蝸牛的活動,又寫了自己的想法。
指名讀,學生評價,教師隨機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寫想法的句子。
(四)例文導航,寫出想法
師:你是未來的“大作家”。很多大作家在寫文章時,也常用這一招呢!還記得嗎?是啊,法布爾也是這樣寫的——
教師隨機投影課文,師生合作朗讀文中寫想法的語句。
師:誰也寫了自己的想法?
指名朗讀寫想法的句子,并評價鼓勵。
(五)再次修改,嘗試表達
師:我相信我們的小朋友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趕緊拿起筆,把你的想法補上去吧。
1.學生修改(約2分鐘),教師巡回指導。
2.同桌交流,互相評價。
3.全班交流,學生評價。
(點評:由扶到放,鼓勵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方法,寫寫小蝸牛起床后的活動,通過互動交流評價和教材語例的回顧,嘗試“寫上自己的想法”。在保證習作表達有序的基礎上,彈性地要求學生把文章寫具體。)
(一)日記示例,了解“觀察日記”
師:我們的這份微電影解說詞就作為下周“語文課前播報”的素材吧,每個同學都有機會上臺和大家分享,好嗎?其實,還可以像這個小朋友一樣(出示例文),給這段話加上日期、天氣,寫成一篇“日記”。像這樣,經(jīng)過觀察,把你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都寫到日記里,就是一篇“觀察日記”。
(二)延續(xù)習作,鼓勵觀察記錄
師:你是不是也想試試呢?喏,我們科學課上還觀察了(螞蟻、蚯蚓、金魚……),平時還有和小動物交流的機會,比如家里養(yǎng)了……你可以記錄下你覺得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還可以寫出你的想法。寫完了,記得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點評:利用下周語文課前播報時間,展示微電影解說詞,旨在激勵學生大膽分享習作。同時,通過示例,讓學生了解“觀察日記”的基本格式,并再次結(jié)合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鼓勵他們留心觀察,及時記錄,樂于分享。)
現(xiàn)代教學論提出,教學的功能就是促進學習的發(fā)生。本節(jié)課在學與教的活動中,關(guān)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適時提供學習支架和資源,促使學生主動觀察,主動學寫學改,促進習作能力的不斷遞升。
首次學寫觀察日記,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融合各科學習成果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喜聞樂見的習作素材。同時,巧妙地將小蝸牛的活動拍攝成微電影,創(chuàng)設語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在微電影中,教師還利用智能手機各種App的編輯功能,為小蝸牛的晨起活動配上情趣十足的文字提示,如“小蝸牛,該起床啦!”“伸出來啦!”“喝幾口吧!”等,使短短四五十秒的視頻儼然成了一部小小紀錄片。課堂上,學生觀看得十分專注,情不自禁地交流所見。有了這樣的素材支援,接下來的課堂練筆何愁無話可寫?因而,第一次的8分鐘初寫,學生都能用一段話把蝸牛的幾個基本動作寫下來。
同樣,在學習了“用上合適的動詞把小蝸牛的活動寫清楚”之后,教師再次提供后續(xù)素材,播放小蝸牛起床后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練寫語段,鞏固所學方法。第二次的5分鐘動筆寫,學生一蹴而就,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素材內(nèi)容的適切和提供時機的適時。
習作是一種復雜的學習活動,需要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構(gòu)建起“學習共同體”,共參與,同交流,互評改。在“以學定教,先寫后教”的課堂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初寫情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指導,從而組織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適當?shù)睦氖潜夭豢缮俚膶W習資源。
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的學力基礎,提供了學生當堂習作、教師下水文、本單元課文、小伙伴日記等多種例文。每一種例文的支援都針對學生學習活動需求的不同節(jié)點。例如,展示學生當堂習作旨在即時了解學生“已有發(fā)展區(qū)”,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學情,以點帶面開展導學。而教師現(xiàn)場寫下水文,意在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讓學生體會“用上一些合適的詞句,可以把小動物的動作寫得更有意思”,從而在欣賞伙伴習作的基礎上提升能力。單元課文片段的展示,見證了“寫出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得更清楚;伙伴日記的展示,提示學生“觀察日記”其實已在筆下,只需平時留心觀察,及時記錄。
多種例文的適時呈現(xiàn),既是策略層面的助推,又是方法層面的示范,每一篇例文都是習作方法的形象展示。學生在賞讀例文、感性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領悟方法,并樂意用這些方法來修改自己的習作。這使原本總讓學生感覺“老虎吃天”的修改,變得有路徑、有門道。
都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習作評改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轉(zhuǎn)換、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往的習作課堂常常出現(xiàn)評價指標模糊、評價權(quán)專屬教師等現(xiàn)象。其實,習作評價是習作教學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習作目標的達成與課堂中評價的有效開展息息相關(guān)。本課中,教師精心預設了評價指標,聚焦“①語句通順;②用上了合適的動詞”這兩點提示,把它們當作習作的達成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對照提示進行寫段和評價。這既給學生初寫片段鋪設了“臺階”,又給學生開展評價交流提供了“拐杖”,使學生“寫—評—改”能夠一以貫之,增進了習作效度。對于評價的指標,教師并沒有封頂,而是留空了第三小點,用于課堂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出自己的想法”讓語段更有新鮮感,從而動態(tài)生成第三條指標。這一舉措讓學生的習作學習再次得以增量,使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得到充分肯定,也使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得到激勵,有了進步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寫片段,學生和教師一同評價習作,伙伴之間互讀互評,甚至讓學生來評價教師的作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始終在一種自然、平等、融合的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相信在這種輕松有效的學習氣場影響下,學生的習作興趣將漸漸生根,習作能力會慢慢發(fā)芽。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龍津?qū)嶒瀸W校315500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教師進修學校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