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市堅持把機構編制評估作為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以中央編辦首批評估試點城市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職責定位,突出評估實效,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努力構建起機構編制“體檢式評估”新模式。
一、明確機構編制評估新定位
2011年,青島市編辦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青島市機構編制執(zhí)行情況評估辦法(試行)》,明確了機構編制執(zhí)行情況評估的目的、原則、范圍和內容,對評估的主要程序、方式和評估指標的設計作出了相應規(guī)定,對評估結果的反饋與應用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開展評估工作奠定了基礎。2012年,依據(jù)評估辦法,青島市編辦又建立了初步的評估指標體系,標志著評估工作進入了實質性運作階段,并立即開展了實地評估工作,將市規(guī)劃局及所屬事業(yè)單位作為評估試點,檢驗評估指標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此后,總體按照每年10個部門左右的進度,推進政府部門評估全覆蓋。與此同時,2015-2016年,青島市編辦承擔了中央編辦機構編制評估問題研究課題,進一步對評估的指標體系和方式方法進行了完善和創(chuàng)新,調研形成的《機構編制評估實踐與探索》課題報告,得到了中央編辦領導的批示和肯定,并獲得山東省第四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及機構編制管理科研成果一等獎。
在評估實踐過程中,青島市編辦準確把握機構編制評估工作本質,避免把評估等同于檢查和考核,而是將評估與監(jiān)督檢查事中事后監(jiān)管相結合,作為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突出評估找問題、作判斷、促改革的“評估寫實性”定位。為此,青島市編辦在前幾年開展實地評估的基礎上,立足績效管理的內涵要求和監(jiān)督檢查的職能定位,提出了機構編制“體檢式評估”新模式。其主要內容就是按照一定的指標要素,通過一定的評價形式,對各單位機構編制運行情況進行寫實性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及時向單位和機構編制相關處室進行反饋,既為各單位嚴格執(zhí)行機構編制文件規(guī)定提出指導性意見,也為機構編制科學決策提供基礎性依據(jù)。按照這樣的定位,青島市編辦進一步明確每三到五年對單位開展一次體檢式評估,五年之內實現(xiàn)對所有政府部門評估全覆蓋,以此作為推動全市機構編制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重要抓手。
二、創(chuàng)新機構編制評估指標新體系
評估指標體系是決定評估工作科學性的核心。由于機構編制評估仍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先期制定的指標體系多側重于機構編制運行信息的采集,界定還比較寬泛,對評估內容的評判標度運用的較少。為彌補以上不足,青島市編辦圍繞“體檢式評估”的新定位,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了評估指標體系。一是創(chuàng)新設置“評估要素指標”。以機構編制法規(guī)政策和相關文件為依據(jù),以轉變職能、放管服改革和重點領域體制調整為重點。按照“由總到分、逐級分解、層層細化”的思路,對評估內容進行具體分解。共設置職責配置和履行、機構設置及運行、人員編制及配備、內部機制及運行、外部協(xié)調及運行、機構編制管理紀律執(zhí)行等6項一級指標和33項二級指標,并細化評估要素和評判細則,明確了具體標準。二是精減優(yōu)化“評估調查指標”。對應評估要素指標, 設置7份格式化信息調查表,涉及部門基本情況、職責變化情況、職責運轉流程、業(yè)務工作量占比、人員結構等127項檢測點,通過采集被評估單位機構編制執(zhí)行運轉信息,驗證評估要素的實際運行情況。三是構建評估指標體系。將評估要素指標、內外部調查信息、自評報告、實地評估結果、評估結論建議等有機整合起來,以制作《青島市機構編制評估報告》手冊為載體,構建起從調查采集指標到內容要素指標,再到評估結論建議完整的指標體系,以實現(xiàn)“評估要素”與“評估內容”、“調查信息”與“評估要素”之間的對應關系。評估手冊的建立也為機構編制評估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奠定重要的一步。
三、完善機構編制評估新方法
評估體系建立后,青島市編辦注重從實際出發(fā),規(guī)范程序,嚴格操作,逐步完善形成了富有青島特色、實用易行的評估方法。一是細化部門自查自評。加強培訓指導,引導評估單位跳出具體機構編制事項的局限,統(tǒng)籌兼顧機構、編制、職責的配備與使用,從體制、機制、政策等層面發(fā)揮好“謀士”作用,找出影響體制機制的“堵點”“痛點”“難點”,以評促管,以評促改,以利于各單位把著眼點放在機構編制效能上。二是探索第三方評價。在部門自評的同時,及時收集近年來評估對象年度綜合考核履職評價結果、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為主題的“三民活動”反饋情況、“12345”市長公開電話受理情況、政務服務大廳政務服務評價及滿意度情況、新聞媒體“行風在線”欄目社會公眾對職責履行的建議線索等,均作為驗證職責配置及履行情況的第三方評價材料。三是扎實開展實地評估。為確保評估效果,實地評估前,由辦內抽調人員組成評估組,提前對評估對象機構編制沿革、近年反映問題進行匯總,按照“大數(shù)據(jù)”理念,調取政務運轉信息和實名制數(shù)據(jù),綜合部門自評、第三方評價,分析提出評估初步意見,實現(xiàn)帶著問題開展實地評估。在實地評估時,通過座談交流、個別訪談、實地走訪、跟班運作、查閱資料等,一方面驗證了解在人員配置、職能履行、業(yè)務運行、流程節(jié)點、發(fā)展趨勢和業(yè)務量等各個評估參數(shù)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對一些深層次和傾向性的問題進行座談分析,追根溯源。四是寫好機構編制評估報告。根據(jù)以上評估的情況,評估組認真填寫《青島市機構編制評估報告》手冊,并根據(jù)不同問題,盡可能提出整改性建議,評估報告需經(jīng)評估組長簽字把關。
四、實現(xiàn)機構編制評估新成效
機構編制評估的目的在于提高,結果在于應用。為此,青島市編辦通過辦公會等形式及時將評估結果向領導和相關部門單位反饋,對實現(xiàn)機構編制管理動態(tài)化和事后監(jiān)管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一是引導各部門不斷提升機構編制管理效能。通過客觀全面的評估,及時反饋機構編制配置及運行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效地促進了各部門及時落實機構編制決策、糾正職責履行偏差、理順內外部運行機制、優(yōu)化干部隊伍結構、嚴肅機構編制紀律,引導各部門統(tǒng)籌兼顧機構、編制、職數(shù)的配備與使用,使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發(fā)揮出更大的效用。二是為機構編制調整受理提供基礎性依據(jù)。將評估工作深入到被評估部門職能運行的微觀層面,全面了解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開展調增編制資源的受理性評估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青島市已參照評估結果,為60余個機關事業(yè)單位調整了機構編制事項,并結合機構改革,編制了首張部門職責邊界清單,明確了48個部門78項重點職責分工,較好解決了部門職責不清、推諉扯皮、銜接不暢等問題。三是有利于從宏觀上遵循和把握機構編制發(fā)展規(guī)律。對機構編制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驗證和評價,可以及時了解帶有傾向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從而揭示機構編制管理的基本特點和共性規(guī)律。對體制機制原因的,提出深化改革的意見建議;對管理薄弱的,提出嚴密制度籠子的建議措施;對深化簡政放權、理順層級間職責關系、人員結構不合理等共性問題,提出改革方案和應對措施,有利于從整體上、宏觀上促進機構編制資源的科學配置?!鮁:ZZJ
關鍵詞:機構編制 評估 體驗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