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上林縣鎮(zhèn)圩瑤族鄉(xiāng)中心學校(530505) 石小青
經過低年級和中年級的學習,高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較高的閱讀能力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其他各項能力的提升,比如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那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
課前預習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語文教師可以設置前置性作業(yè),以促進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設置前置性作業(yè)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閱讀文章,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雖然高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能力,但是畢竟閱歷有限、思想尚未成熟,他們只知道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完,逐字逐句細讀,非常認真。這種閱讀方式耗時費力。如果學生長期這樣閱讀,在考試中可能就會因為時間不夠而導致失分。有些學生甚至逐字逐句讀完之后卻不知道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種閱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此,教師要加以重視,通過設計前置性作業(yè)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標、把握閱讀方向,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前置性作業(yè):“在本文中,楚王一共侮辱晏子幾次?楚王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侮辱晏子?受到侮辱的晏子是如何反擊楚王的?”這些問題,能讓學生有效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明確閱讀的側重點,并在重點的地方仔細閱讀,在一些非重點地方可以匆匆?guī)н^。這種詳略得當?shù)拈喿x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語文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將前置性作業(yè)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就知道把握方向,能明確目標、掌握重點,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讓學生的潛力充分激發(fā)出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游戲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在這里,筆者介紹一下自己經常使用的兩種方法,希望能給讀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這是筆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常用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種方式通常需要借助多媒體或一些道具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草原》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就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大草原美麗景色的圖片和視頻,同時配上贊美大草原的相關歌曲。此時,學生被視頻中呈現(xiàn)的草原風光所吸引,仿佛真的走進大草原之中。在觀看完視頻之后,學生意猶未盡,對草原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和期待。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順利導入新課《草原》,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濃厚。
設疑激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學習《松鼠和松果》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松果和松鼠的圖片,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這兩個物體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課題,猜想一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是如何描寫松鼠和松果的?!蓖ㄟ^筆者的引導和激勵,學生興致勃勃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趁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濃,筆者將他們引入了對這篇課文的學習中。
高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但是閱讀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很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通常不知道如何去讀,導致閱讀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師要注重閱讀技巧的傳授。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也就掌握了閱讀的關鍵點,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
讀者想要全面掌握一篇文章的內容,必須抓住作者的思路,并沿著作者的思路順藤摸瓜,一步步深入,這樣就可以有效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例如,在學習《飛奪瀘定橋》的時候,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圍繞文章的標題,緊扣“如何飛”以及“如何奪”這兩個重點進行閱讀,從而使學生全面掌握文章的內容。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核心詞匯,充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主人公的思想性格。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教師先指導學生抓住核心詞語“一盞”“兩把”“一張”等數(shù)量詞,體會周總理辦公室擺設的簡單;再將其與“宮殿式的房子”進行比較,使學生體會周總理辦公條件的簡陋和日常生活的簡樸,進一步深刻體會周總理工作的辛苦以及他偉大、無私的精神。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靠課堂教學就可以實現(xiàn)的。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外,還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高年級的語文教材,不僅有很多供學生自讀的篇目,并且還配套了自讀課本。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可以用來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要資源。另外,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課外讀本,語文教師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為了誘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教師應適當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指定一本書,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并將自己的讀書心得寫下來,在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的讀書交流會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教師還可以制定獎勵制度,給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建微信群、QQ群等,在課下時間和學生一起在群內進行討論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等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寶玲.讓閱讀真正走進課堂,走向學生——淺談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知識經濟,2013(06).
[2]李金葉.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2(14).
[3]周紅艷.為孩子推開那扇窗——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摭談[J].吉林教育,2011(34).
[4]康建華.芻議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09).
[5]李志雄.圖式理論指導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