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影響上應保持一致”,其體現(xiàn)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理念。尤其是在幼兒園教育中,應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的全面性,整體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水平,以保障教學效果。對此,本文以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中心幼兒園為例,對家園教育的重要性與結合策略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家園教育;重要性;結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15-0035-02
引 言
幼兒園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這一教育時期內,應充分發(fā)揮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合理劃分教育側重點,能全面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增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從而展現(xiàn)幼兒教育的作用和價值。
1 淺析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的重要性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可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應達成共識,開展“家園教育”模式,有利于優(yōu)勢互補,強化教育合力,保障教育效果。同時,根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可知,幼兒園應重視與家庭的合作關系,積極獲取家庭的理解與支持,不僅能保障教育工作順利進行,還有利于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手段,以保障幼兒教育質量。其具備以下幾點重要性。
(1)家長和幼師是幼兒教育中的兩大施教主體,雖然家長在專業(y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但家長的言辭行為對幼兒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起點。同時,幼兒園教育有專業(yè)的教職員工、完善的教學體系,能彌補家庭教育的缺陷,使得幼兒教育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
(2)幼兒園教育資源有限,當幼兒離開后難以繼續(xù)進行教育,無法實時監(jiān)測幼兒的學習狀況。而家庭教育能彌補幼兒園教育的缺陷,發(fā)展幼兒家庭教育模式,從而形成教育合力,不斷提高教學效果[1]。
(3)通過開展家園共育模式,有利于增進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力度,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協(xié)商、探討,有利于構建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以降低教育階段存在的阻力,確保幼兒教育工作順利進行。
2 探究由于原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結合的策略
2.1 強化家園共育意識,轉變角色定位
幼兒園教育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內容,對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幼兒園承擔家園共育工作的責任和義務,需要積極組織、引導家庭教育參與進來,確保家園共育活動順利進行。因此,幼兒園應轉變教育發(fā)展理念,除了需要對幼師進行專業(yè)技能培訓之外,還要加大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可通過法律來約束家長與幼師的行為,避免存在消極思想等問題。另外,有利于幼兒園健全依法治園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保障家園共育效果。
在家園共育活動中,家長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如何正確樹立角色定位是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該項活動中,家長是消費者、教育者、評價者、合作者,是家園共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轉變傳統(tǒng)教育理念,積極學習幼兒園教育模式,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彌補幼兒園教育存在的不足,從而保障教育價值。例如,以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中心幼兒園為例,為了增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現(xiàn)已開設了幼兒園網(wǎng)站,可及時將教育信息上傳至網(wǎng)站中,便于家長進行了解與監(jiān)督。同時,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幼兒教育的真正含義,在教育理念、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對此,我園增設了家長課堂活動(如圖1),將幼兒教育知識、方法等培養(yǎng)家長,有利于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降低幼兒園教育的負擔。另外,我園增設了園長信箱、家園共育等活動,有利于家長來信交流,對我園教育情況進行監(jiān)督,以強化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2 創(chuàng)新家園共育形式,提高結合效果
(1)在構建家園共育形式時,需要雙方全體人員積極參與進來,尤其是對于幼兒園來說,園長的態(tài)度、理念、行為直接會影響家園共育活動的效果。若園長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家長的合作地位,有利于增進家長的合作信心,推動家園共育效果。例如,以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中心幼兒園為例,在幼兒上下學期間,園長會第一時間站在門口,熱情接待家長,并就幼兒教育問題及時進行溝通與反饋,以保障交流效果。同時,園長將這些問題進行匯總,根據(jù)問題的輕重緩急制定解決周期,并邀請家長參加報告會,有利于家長了解事件的全過程,減少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摩擦,增進雙方合作信心[2]。
(2)一直以來,我園都有家訪活動的習慣,根據(jù)實際教學需求,可分為日常家訪、定向家訪兩大類。有利于幼師直接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幼兒家庭教育情況,并將幼兒的學習、表現(xiàn)情況反饋給家長,增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同時,我園要求幼師做好家訪記錄工作,以分析各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從而采用不同的家訪形式,確保溝通效果。另外,幼師需要對幼兒的近期表現(xiàn)情況進行了解,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定向家訪,有利于及時預防和解決問題,保障家園共育效果。
(3)目前,很多幼兒園在開展家園共育活動時,家長處于被動合作的狀態(tài),大多事情以幼兒園決定為主,家庭的參與積極性比較差,使得家園共育效果受到了影響。對此,我園深刻認識到了這方面存在的不足,增設了家長委員會部門,尤其對幼兒園教育情況進行監(jiān)管。例如,采用家長會議的模式,選拔一些熱愛教育、善于管理、認真負責的家長擔任管理委員,當幼兒園制定教學計劃、活動計劃時,需要將計劃內容以及結果向家長匯報。而家長需要進行審查,并提出意見,以保障合作教育的科學性、合理性(如圖2)。
(4)隨著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社會交流方式發(fā)生了改變,開始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溝通?,F(xiàn)階段,“85后”、“90后”開始扮演幼兒家長的角色,這些家長受網(wǎng)絡影響比較嚴重,更喜歡網(wǎng)絡交流方式。對此,我園根據(jù)家長參與規(guī)模分為班級和幼兒園QQ群、微信群、微信群等,如圖3,有利于幼兒園與家長及時溝通,增進問題的解決效率。同時,還可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召開視頻會議、語音會議等,以提高溝通的靈活性。此外,還可將相關教學活動內容上傳至交流群中,以達到交流、宣傳等作用。
2.3 完善教育細節(jié),提高教學效果
(1)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除了要保障教育質量之外,還要做好飲食方面的管理,有利于增進家長的合作信心。對此,幼兒園在規(guī)劃食譜時,應咨詢相應的營養(yǎng)專家,合理進行食物搭配,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我園每新推出一份食譜時,都將其公開在公示欄中,并上傳至交流群中,便于家長及時了解,促使家長更加信任幼兒園,提高合作積極性。
(2)幼兒教育的主體是人,開展家園共育模式的目的是全面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水平。因此,應關注幼兒的方方面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可幫助幼兒養(yǎng)成勤洗手的衛(wèi)生習慣,并能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幼兒見到同學、教師、家長時要禮貌打招呼;幼兒在吃飯時,應適量取飯,杜絕浪費等問題,提升幼兒的節(jié)約意識。通過這種方式,能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培養(yǎng)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3]。
(3)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可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增進幼兒身心發(fā)育。對此,幼兒園和家長可為幼兒打造富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例如,家長可與幼兒動作制作一些創(chuàng)造性工藝品,有利于“變廢為寶”,提升幼兒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同時,家長應定期更換家庭布置,以維持幼兒的新鮮感,保障教學效果。另外,家長可在幼兒玩樂的地方放置一些書籍,與幼兒園教育進行有效銜接,從而實現(xiàn)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對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要求幼兒園和家長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關注幼兒的培養(yǎng)需求,積極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完善教育細節(jié),以保障家園教育結合效果,不斷提高幼兒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李 宇.淺談農村幼兒園親子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J].考試周刊,2018(05):110.
[2]吳 潔.淺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J].考試周刊,2018(06):177.
[3]楊菊花.淺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J].學周刊,2017(18):207~208.
收稿日期:2018-4-21
作者簡介:蔣春梅(1980-),女,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主要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