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楠
(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200)
磁共振成像診斷腦部良惡性腫瘤40例價值分析
程 楠
(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200)
目的 探討在腦部良惡性腫瘤診斷中磁共振成像診斷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部腫瘤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依次從磁共振成像、CT診斷,鑒別腦部腫瘤性質(zhì),統(tǒng)計、比較兩種檢查手段的診斷符合情況。結果 MRI診斷符合38例,診斷符合率95.0%(38/40);CT診斷符合32例,診斷符合率80.0%(32/40),明顯低于MRI診斷符合率,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部腫瘤良惡性的診斷上,磁共振成像符合率更高,可作為首選診斷方式。
腦部腫瘤;磁共振成像;病變性質(zhì);應用價值
近年來,腦部腫瘤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其良惡性都表現(xiàn)為浸潤性或膨脹性生長,且可導致顱內(nèi)壓升高,會損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會構成嚴重的威脅[1]。在腦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上,MRI、CT均為常規(guī)方法,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腦部腫瘤患者40例,依次行磁共振成像、CT檢查,比較MRI在腦部良惡性腫瘤診斷上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部良惡性腫瘤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為(45.3±12.5)歲;均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40例患者中,良性腫瘤27例(67.5%)、惡性腫瘤13例(32.5%)。
1.2 方法:40例患者均行MRI、CT檢查。其中,CT檢查使用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的Light Speed 32層CT機,檢查前,經(jīng)肘靜脈注射50 mL碘海醇,采用高壓注射器,待延時5 s后行連續(xù)50 s掃查[2]?;颊進RI檢查采用Signa HDE 1.5T MR全身掃描檢查,檢查范圍為對軸位+矢狀位T1WI+T2FLAIR。動態(tài)增強掃描檢查,采用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脈沖序列掃描檢查,并使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入0.2 mmol/kg釓噴酸匍安 ,并用20 mL生理鹽水沖洗導管[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的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研究所得的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百分率(%)形式表示,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法診斷符合率比較:CT診斷,腦部良性病變21例,惡性病變11例,診斷符合32例,診斷符合率為80.0%(32/40);MRI診斷,腦部良性病變25例,惡性病變13例,診斷符合38例,診斷符合率95.0%(38/40),明顯高于CT診斷符合率,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診斷符合情況比較[n(%)]
2.2 MRI檢查腦部腫瘤特征:良惡性腦部腫瘤MRI表現(xiàn)為,①良性腫瘤:垂體腺瘤:T1WI等信號,高或低;T2WI等信號、高信號;增強后均勻、強化;聽神經(jīng)瘤:內(nèi)聽道對側相比,第Ⅶ、Ⅷ神經(jīng)束增粗,等信號或高信號,增強后不均勻或環(huán)形強化;腦膜瘤:等信號或低信號,增強后不均勻、均勻強化。血管母細胞瘤:低信號或高信號。②惡性腫瘤:轉(zhuǎn)移瘤、角質(zhì)細胞瘤信號增強后不均勻強化,或環(huán)形強化。
在臨床上,腦腫瘤屬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之一。良性或惡性腦部腫瘤均呈浸潤性或膨脹性生長,且會在顱內(nèi)占據(jù)一定空間,迫使顱內(nèi)壓升高,對腦組織、中樞神經(jīng)組織均造成損害[4]。腦部惡性腫瘤對患者生命安全會構成嚴重威脅。腦部腫瘤的發(fā)病率、致殘率與病死率,均明顯高于其他腦部病變。從病理特征上看,腦部腫瘤阻滯局部血腫,隨著時間的轉(zhuǎn)移,導致水腫,這是腦腫瘤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腦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上,CT掃描對于腫瘤定位、大小及與臨近結構的關系上,具有理想的效果。但是在腦部腫瘤性質(zhì)的判斷上,由于早期缺乏典型占位性神經(jīng)體征,無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對于腦部良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治來說,術前準確判斷腦部腫瘤性質(zhì)具有重要的意義,可為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也可為患者預后判斷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MRI在腦部腫瘤診斷中水平越來越成熟,但常規(guī)MRI表現(xiàn),有重疊問題導致腫瘤性質(zhì)判定難度較大。而MR灌注成像利用磁共振成像序列、圖像后處理計數(shù),能夠準確反映組織血管化程度、血流灌注,可為臨床診療提供組織器官血管動力學信息。對于腦部腫瘤來說,腦部惡性腫瘤特點是大量血管聲場、壞死性出血,采用MRI檢查能顯示腫瘤內(nèi)部結構,但效果并不理想。而隨著技術的成熟,磁敏感加權成像技術能夠顯示腫瘤內(nèi)部結構,能清晰顯示鐵質(zhì)沉積、靜脈血管與出血情況,屬于最敏感的掃描序列[5]。根據(jù)本研究的結果:①兩種檢查方法診斷符合率比較:經(jīng)CT診斷,腦部良性病變21例,惡性病變11例,診斷符合32例,診斷符合率為80.0%(32/40);MRI診斷,腦部良性病變25例,惡性病變13例,診斷符合38例,診斷符合率95.0%(38/40),明顯高于CT診斷符合率,差異明顯(P<0.05);②MRI檢查腦部腫瘤影像學特征,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各有其鮮明的特點,表現(xiàn)特征各異,可明顯鑒別,為腦部病變良惡性病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綜上所述,腦部腫瘤是常見的腫瘤之一,分為惡性與良性兩種,惡性腫瘤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會構成嚴重的威脅。在腦部腫瘤的治療及患者預后判斷上,性質(zhì)判斷尤為重要。本研究認為,磁共振成像在腦部良惡性腫瘤判斷上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應用。
[1] 劉久超.腦部良惡性腫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效果分析[J].影像技術,2016,10(4):7-8.
[2] 趙愛民.核磁共振成像用于卵巢腫瘤的影像特征及應用價值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9):4670-4671.
[3] 孔祥志.腦部良惡性腫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3):41-42.
[4] 孔志平.核磁共振成像對甲狀腺腫塊位置及良惡性的診斷價值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7):2371+2374.
[5] 吳濤.核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技術在惡性腫瘤臨床分期中應用價值[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4):172-174.
R739.41;R445.2
B
1671-8194(2017)31-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