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因
(政治與行政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1)
道德敘事對思政課教學的啟發(fā)
陳俊因
(政治與行政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1)
道德敘事借助于道德故事的敘述和師生平等對話挖掘隱藏在故事后的寓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能動性,讓思政課堂貼近生活,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對改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有重大的價值,在教學中應在道德故事選取、教學計劃和教師感染力上多投入精力研究,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道德敘事;思政課教學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填鴨式般的教學,以說教和灌輸?shù)男问絹韨鬟f道德規(guī)范,抹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失去了對道德故事本身的深入思考,直接接受了教師下的定論,這沒有達到真正的立德樹人的作用,學生往往是很被動地接受道德知識,沒有真正內(nèi)化道德規(guī)范。但道德敘事與學生構(gòu)建平等的對話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對故事本身進行建構(gòu)和重構(gòu),引發(fā)與故事主人公的的共鳴,從而真正內(nèi)化自己的行為。平等的對話教學,活躍學生的思維,推進課堂的順利開展,讓學生自主地思考道德情境遇到的問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思政課的教學應注重生活化,這和教育家主張“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在我們印象中思政課是“枯燥無味”、“呆板”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思政課脫離我們的息息相關(guān)的生活,高高在上的道德規(guī)范和學生身邊的例子相差甚遠,難以產(chǎn)生道德情感。但道德敘事是運用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體驗,來領(lǐng)悟故事中人物的命運,并使學生建構(gòu)自己的道德認知,體會故事的價值和意義。道德敘事采用的是學生身邊活生生的故事、事例,來源學生的生活,學生并沒有陌生感,這大大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正體會道德故事的價值與意義。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反思和質(zhì)疑的方法與精神氣質(zhì),我國學生一直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道德敘事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敘事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自省式學習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會。塔潘(Tappan)和布朗(Brown)就強調(diào)將學生的自主和自省作為道德認知發(fā)展的目標。[2]讓學生思考故事,與故事的主人公感同身受,讓學生體會對故事的深入理解的意義。學生會通過對道德故事的見解以及比較自己的親身體驗,會反思自己的道德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guī)范,這樣不僅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而且提高自己的道德認知和內(nèi)化道德行為。
成功的道德敘事需要做好計劃以及精心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的前期準備、故事素材的選擇、敘述故事、提問、對話討論和總結(jié)反思,這幾個步驟都要精心策劃。與此同時,在策劃教案尤其注意到敘事者、傾聽者、所述之事、對話討論四個步驟的重要性,這關(guān)乎整個敘事活動的成敗。敘事主體可以多元化,教師和學生都可成為道德敘事的主體,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來定,在一些與學生本身相關(guān)的主題,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成為這次教學活動的主體,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賦予他們主權(quán)、話語權(quán),讓他們能在課堂上敘述自己或者身邊實際的故事,這不僅使得學生在尋找身邊的道德故事的同時,還能讓學生體驗道德情境,真正體會到故事的啟發(fā),讓更多的學生感染到故事的氣氛和內(nèi)化故事本身正確的道德認知、以及糾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真正的道德敘事是存在于“我-你”師生關(guān)系之中的,“我-他”的世界是兩個分離的世界,道德敘事只是一個講述者一個傾聽者,兩者都無法進入彼此的世界?!啊?你’關(guān)系是一種親密無間、相互平等、彼此信賴、開放自在的關(guān)系。在‘我-你’關(guān)系中,雙方都是主體,來往是雙向的,‘我’亦予亦取?!盵3]在道德敘事中構(gòu)建“我-你”的教學關(guān)系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對話討論”中更突顯了這關(guān)系的地位,“對話討論”這一步驟是道德敘事教學的核心,通過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反思自己的道德,并討論應以什么樣的道德規(guī)范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在一步里,在教師敘述完道德故事后,并不急于得出結(jié)論,而要讓學生一起來圍繞故事本身展開思維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對話、討論”后,更深刻地體會到故事本身的道德寓意,這樣的用意在于把話語權(quán)給學生,促進學生真正地懂得道德故事寓意轉(zhuǎn)化為道德知覺,從內(nèi)化傾聽者的道德知識,最終達到外化其道德行為。
思政課與其他課程相比,要求政治教師在道德敘事時更富有感染力。教師情感投入對思政課的效果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能真正地調(diào)動自己的激昂情感來感染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認真參與課堂,與老師在課堂上的互動,從而與故事主人公有強烈的共鳴。
在這里指出生命敘事是極大能調(diào)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體驗的一種方法,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敘事是對自己或者別人的生命歷程進行敘述,是道德敘事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敘事者敘述的是自己或者是這件事對敘事者的生命歷程造成巨大影響的經(jīng)歷,這往往是一段很難忘的經(jīng)歷,而傾聽者會帶著好奇心來聆聽其生命故事,這時候更能激發(fā)敘事者的精力和投入更多的情感,使得道德敘事更具震撼的感染力,在說和聽的過程中,促進傾聽者對敘事者的人生經(jīng)歷有一種自己的道德判斷,因此做出自己正確的道德選擇,這也讓道德敘事的教學方法取得滿意的德育效果。
[1] [美]博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M].姚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 Tappan,M.B.&Brown,L.Stories told and lessons learned:Toward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education.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9(2).
[3] [德]馬丁·布伯.我與你[M].陳維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
陳俊因(1992.6-),女,漢族,廣東茂名人,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想政治教育)。
G64
A
1672-5832(2017)12-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