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通訊員 石亞博 圖_通訊員 牛國梁
在唐古拉山南麓的悅耳谷上
文_本刊通訊員 石亞博 圖_通訊員 牛國梁
3月26日,當遲來的陽光穿透風的寒冷,照射在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南麓,那一片被藏民們稱為悅耳谷,卻實際上是“人類生命禁區(qū)”的聶榮縣時,一個個在春末夏初仍舊身穿厚重冬季工作服的供電員工們,正忙著將一臺從2786公里之外的洛陽運送來的嶄新智能分支開關,搬運到一輛白色的皮卡車上……
經(jīng)過一年的歷練配合,很難從眼前忙碌的背影中分辨出哪個身影是洛陽供電公司的援藏人員濮汝欽、李振威、張繼鋒和白軍濤,哪個是聶榮縣供電有限公司的藏民員工,因為他們的目標是那樣一致:齊心協(xié)力地解決聶榮縣農(nóng)牧民生產(chǎn)生活電力供應不可靠的問題。而今天,筆者將和他們一起前往海拔4800米的盧迦本日山南麓,親眼見證藏漢供電員工在這考驗生命極限的雪域高原上頑強奮戰(zhàn)、無私奉獻的壯觀場景。
電力鐵塔成為山中的路標
車輛從聶榮縣公司出發(fā),經(jīng)過10分鐘的正常行駛后,一頭扎進了皚皚白雪之中。筆者舉目所望,只見前、左、右三方皆是連綿的雪山,沒有任何路標,唯有筆直前行的電力線路是唯一的參照物。
“前面有融雪山谷結冰區(qū)需要穿越,大家做好準備!”裝滿施工材料的皮卡車司機次培剛提醒完后面的車輛,正在行駛的一只輪胎忽然陷入冰道。險情突至,兩輛車上的9名工作人員迅速下車,觀察車輛狀況后,決定采取車拉人推的方式將陷入冰道的車輛拽出。寂靜的山谷里瞬間響起加大油門的轟鳴聲和眾人合力推車時不約而同喊出的“嘿呦”聲……不多時,皮卡車被順利推出,在繼續(xù)小心翼翼地前行兩個小時后,順利到達施工現(xiàn)場。
“今天的主要任務是安裝10千伏下曲鄉(xiāng)線路智能開關,大家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好任務……”11時整,在洛陽公司援藏干部、聶榮縣公司副總經(jīng)理濮汝欽對今天的工作內(nèi)容、施工注意事項、分工和危險點進行說明后,施工開始。
運維檢修員次仁羅布在張繼峰的指導下,麻利地爬上電桿進行驗電和掛接地線,然后再走到緊鄰的另一處電桿前,和在場的8名工作人員一起合力卸下智能分支開關和滑輪組、長繩等工具。受地形和環(huán)境所限,這里沒有吊車等大型機械輔助,只能憑借眾人徒手搬運物品。而在這海拔4800米的高原上,肩扛、手抬所花費的體力遠遠超過平原地區(qū)。跟隨采訪的筆者,倒像是初次負重賽跑的運動員,在缺氧的暈眩中,毫無章法地大口喘氣。平日里自詡強壯如牛的我,此時只能癱坐在一坨坨半干的牛羊糞中間,眼看著次仁羅布再次爬上電桿,將帶有滑輪組的長繩綁在指定位置上。聶榮縣公司總經(jīng)理次仁頓珠、副總經(jīng)理才旺丹增、員工達娃和濮汝欽、白軍濤、李振威、張繼鋒一起抬起智能開關,將長繩的另一頭固定在上面,又在兩邊各綁上一條繩子,便于將智能開關向上運送時,能調(diào)整好智能開關的位置,避免因側斜導致瓷瓶撞上鄰桿。
抬眼望去,在剛剛抬起一半的智能開關下面,有6個人正按照現(xiàn)場施工負責人濮汝欽的指揮,側仰著身子,用盡全身氣力地向后拉著繩子,將智能開關一點點地向上拉,另有兩人在另一側將不自覺向鄰桿靠近的智能開關向外拉。正午的陽光分外暴烈,將那紅色、藍色、白色安全帽下的古銅色臉龐曬出滾滾汗珠后,復又曬干。而不爭氣的我,頭和身體在缺氧中不斷膨脹,似乎多長出一個腦袋來,嘴唇也裂開來,心臟在快被曬成干裂土地的身體里瘋狂跳躍,越跳越響。
在頭疼欲裂、心跳加快的恍惚中,沉重的智能開關終于安全到達指定位置。巴次仁剛和次仁羅布麻利地爬到桿上,安裝金具、固定開關、拆下滑輪組繩索……耀眼陽光下,兩雙戴著白手套的手,快而不亂地忙碌著。
18時,經(jīng)過7個小時的艱苦奮戰(zhàn),智能開關完成各項調(diào)試,一次送電成功,順利解決了下曲鄉(xiāng)變壓器因不受保護經(jīng)常燒毀,導致牧民長期停電的難題,終結了聶榮縣北部區(qū)域電力線路頻繁出現(xiàn)故障的歷史。
在依舊險峻的回程中,疲憊不堪的施工人員紛紛癱在座上熟睡,直到一群牦牛無意中擋了路。搭訕中,牧民普布聽說下曲鄉(xiāng)安裝了洛陽供電公司送來的智能開關,以后用電就穩(wěn)定了之后,懇求大家到他家解決一下用電難題。
到了普布家里才知道,原來,下曲鄉(xiāng)之前經(jīng)常出現(xiàn)長時間停電的問題,普布家有電線有燈泡,就是沒有電,他一氣之下就把家里的電線全拽了。張繼鋒、白軍濤從工具車中取出工具,幫羅布把家中的線重新接上。這邊還沒接好,那邊羅布的鄰居巴桑聽說之后,也要幫忙看看他家里的用電線路。李振威和次培到巴桑家一看,竟和普布家的情況如出一轍。
“既然來了,我們就把家里的表箱進戶線和門口電桿上的線路連接點也檢查一下吧!”張繼鋒、白俊濤一合計,就將羅布和巴桑家中的表箱進戶線也檢查了一遍。次仁羅布則爬上巴桑家門前的電桿,仔細觀察下戶線桿上線路連接點是否有脫落……
檢查完已是臨近黃昏,普布、巴桑和家人一起手捧哈達,感謝幫忙的供電員工,燦爛的笑容溫暖了所有人。車啟程了,他們一邊揮著手,一邊大聲說:“次仁羅佳,次仁羅佳……”在悅耳谷,次仁就是再見,羅佳是長命百歲的意思。
“電給大家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它也是很危險的,如果你不了解、不懂它,就可能會發(fā)生觸電事故……”在神華希望小學多媒體教室的方寸講臺上,李振威手拿自制的家用電路、電器設備模板,向藏族小學生們講解日常安全用電知識。
而在教室外的細長走廊上,卓瑪校長向筆者講述了洛陽供電公司援藏干部員工義務幫助解決學校“課桌帶電”的故事。數(shù)月前,濮汝欽、張繼鋒、白軍濤、李振威第一次對神華希望小學進行安全用電檢查時,這里的藏族老師說,上課時經(jīng)常感覺被電到。于是,他們就立即用萬用表對老師們用的鐵制講桌進行逐一測量,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講桌對地電壓高達220伏!4人立即對學校的配電箱和教室電源箱等進行逐一檢查,發(fā)現(xiàn)教室的零線和火線接錯了。在解決“課桌帶電”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眼前的藏族孩子完全不懂安全用電知識,于是,和卓瑪校長商量后,決定每月開設兩次電力安全課,希望讓安全用電習慣伴孩子們平安快樂成長。
暮色降臨時,回想這幾天在唐古拉山南麓看到、聽到、體驗到的一切,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援藏同事的不易與付出,也切身體會到了西藏同事發(fā)出的“洛陽同事,扎西德勒”時那份真誠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