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克亞·吐爾遜
摘 要:文章詳細介紹維吾爾族婚禮的過程,即媒人說媒、小訂親、大訂親和尼卡儀式,并簡單闡述維吾爾族傳統(tǒng)婚禮習俗和現(xiàn)代婚禮習俗的差別與變化。
關鍵詞:維吾爾族婚禮習俗 小訂親 尼卡儀式 大訂親
“婚姻禮俗在一個民族的習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最能表現(xiàn)這個民族禮俗的特點?!雹倬S吾爾族歷來非常重視婚姻,因此,維吾爾族婚禮別具特色。筆者多次參加過維吾爾族人的婚禮。維吾爾人的婚俗非常隆重和講究,結婚程序比較復雜,一般要經(jīng)過媒人說媒、小訂親、大訂親、結婚儀式等四個階段。
一、媒人說媒和小訂親(ki?ik?aj)
男方家請媒人(?l?i)到女方家提親。媒人是聯(lián)姻的雙方之間來往傳話的人。媒人一般是男人,媒人在婚禮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安排婚禮中的各種細節(jié)。因此,媒人一定要是一個在群眾中德高望重之人。媒人與男方家一人去女方家提親,給女方父母介紹男方的家庭情況并傳達男方給女方提親的愿望,聽聽女方父母對這樁婚姻的態(tài)度。女方一般不會馬上答復的,女方父母說:“你們來我們家提親我們真高興,我們先跟自家親戚長輩商量一下,考慮考慮后再給答復?!迸秸J真調(diào)查和了解新郎以及新郎家之后通知媒人是否同意這門婚事。女方家假如同意這門親事,說:“結婚是兩位青年的人生大事,只要他們同意,我們也沒有意見?!比绻煌饩驼f,我們已另有心儀之人或我們家女兒還小”,媒人得到確切的答復之后,會興高采烈地將這則消息傳送于男方家并馬上安排兩位年輕人見面,給他們一段時間,讓他們彼此了解,兩位年輕人決定結婚后,媒人安排小訂親的時間。
小伙子的母親、女親戚和女鄰居等七八個女人,小伙子的父親、男親戚、媒人等三四個男人到女方家,帶著宰好的一頭羊、十個囊、八盤子干果、八塊兒衣料和一些糖果點心等禮品表示自己的誠意。女方家也準備甜食招待他們,男方回去的時候,女方回禮送給他們四個囊、兩塊兒衣料、兩盤子干果、糖果,還有羊肉。這叫小訂親或提親。通過小訂親男女雙方家長及親戚直接見面并相互認識。按習俗,一般新郎和新娘不參加這個儀式。小訂親過后不久,媒人又去女方家聽聽女方父母對彩禮的要求并跟他們商量大訂親的時間。(現(xiàn)在大部分維吾爾族青年自由談戀愛結婚,雖然他們彼此相愛已經(jīng)決定結婚,但他們按維吾爾族的婚禮禮俗一定要通過派媒人、小訂親、大訂親等一系列程序才結婚。)
二、大訂親和婚禮儀式:
(一)大訂親(t?o t?aj)
大訂親儀式是維吾爾族婚俗中一個重要的儀式。結婚日期臨近時,一般在婚前的一個星期之內(nèi)在女方家舉行大規(guī)模的訂婚儀式,這叫大訂親或“送茶”?!八筒琛碑斕炷蟹礁改笌е识Y(彩禮必須按女方的要求準備)和親朋好友到女方家,女方的許多親戚朋友也參加這個儀式,女方盛情款待來客。男方把帶來的彩禮在大眾面前有力有序地呈給女方。彩禮包括兩只活羊和一只宰好的羊(羊是由專門的人牽去)12塊高級衣料、20個囊、20盤子干水果、一塊磚茶、糖果、清油、一袋大米、兩袋鹽、一袋黃蘿卜。還會送現(xiàn)金,大致在10000~30000元(如果新娘有工作,現(xiàn)金25000~50000元人民幣)之間,具體數(shù)額視男方家庭經(jīng)濟條件而定。女方接受并向男方回禮,在大訂親女方送給男方的每一個人一塊毛巾。雙方的代表商量結婚日期。
大訂親結束后,小伙子的父母、姑娘和她的朋友或姨媽一塊去集市,給姑娘買衣服和金銀手飾;然后,姑娘跟小伙子商量定某一天,姑娘和她的朋友、小伙子和他的朋友一塊兒去集市,姑娘給小伙子買衣服?;槎Y前,姑娘和他的父母、小伙一同去買家具。一般按男方的要求買沙發(fā)、茶幾、大立柜、梳妝臺、席夢思床、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家電和窗簾、床上用品、碗碟等。婚前新娘的三四個朋友到新郎的家和新郎的幾個朋友一起布置新房;正式婚禮之前一周,新郎和新娘會一起去民政部門領取結婚證。(為了避免男女雙方在彩禮方面不滿意,一方反悔而破壞婚禮,維吾爾族一般小訂親、大訂親結束后去民政局領取結婚證。)
(二)婚禮儀式
1.“尼卡”(nikah)宗教儀式
婚禮儀式從“尼卡”(nikah)開始。當天,晨禮結束后,新郎的父親邀請阿訇與伊瑪木以及一些宗教人士,帶著新郎和伴郎,還有一些男親戚到女方家舉行“尼卡”(誦經(jīng))宗教儀式(雖然現(xiàn)在很多婚禮在宴會廳舉行,但是尼卡儀式都在女方家舉行)。尼卡,是宗教上的證婚禮。新娘、她的知心朋友和她的父親以及男親戚也參加這個儀式。尼卡儀式上阿訇先看結婚證,然后念尼卡經(jīng),阿訇問新郎:“你是否愿意娶**為妻”,新郎回答:“我愿意”。然后轉向新娘:“你是否愿意嫁給**做妻子”,新娘害羞,經(jīng)過三四遍的詢問才會用“ho?”一詞代替“愿意”。然后,“新娘和新郎吃泡在鹽水里的囊塊兒,意為酸甜苦辣咸都應在一起。”最后在伊瑪木的監(jiān)督下,新郎給新娘“mihri heqqi”(情意費)101~401元人民幣,通過尼卡儀式新郎、新娘正式成為宗教意義上的“合法夫妻”。
2.迎親
男方和女方家庭分別舉行結婚慶典。然后自己宰羊,做抓飯招待客人。中午女方熱情招待男方。“迎親隊伍來到女方時,女方的姑娘們把門鎖上,向男方索取羊胸脯肉。這主要是以胸脯肉象征著新人的結合,以增加喜慶氣氛。”②新郎激動又高興地將手中的鮮花獻給愛人。新娘出門前有一位年長的阿姨手捧包有兩個囊的布塊,在新娘頭上從右向左繞三圈,然后阿訇把古蘭經(jīng)面對新娘的臉翻開三次,父母流淚送自己心愛的女兒,親朋好友為這對新人送上衷心的祝福,新娘上車時,由舅舅或哥哥抱著新娘上車,這個情景非常動人。迎親隊伍帶新娘出村口時,女方這邊的小伙子們攔路,這時新郎和伴郎下車跳舞,還有給大家一定的錢。然后新郎、新娘和他們的朋友到郊外去游玩并照相、攝像留影做紀念。把新娘接到男方家時,新娘要過火盆,鋪長條紅毯子,新娘踩著長條紅毯進屋后,小伙子們搶紅毯子撕掉。新娘到新家時,男方鋪專門為新娘做的褥子,下面放石頭,通過放石頭,他們希望一對新人永遠在一起。新娘到新郎家后不久,她的父母、親朋好友都到新郎家。男方非常隆重地接待他們。盛宴之后開始對唱揭面紗歌謠。(揭面紗歌謠是一種以對唱的形式來揭開面紗的儀式歌謠。)揭面紗儀式結束后新郎的母親揭開新娘的面紗,并給她戴上華麗的頭巾,在右手的無名指上套戴戒指并親吻她的額頭,表示對她的歡迎和祝福。這時新娘的父母和親戚祝福他們,離開新郎的家。
晚上專門為年輕人舉行宴席。按傳統(tǒng)的習俗,新娘、伴娘白天穿艾提萊斯裙(一般新娘穿紅色,伴娘穿綠色或其他顏色的),戴花帽,蓋頭紗;晚上新娘、伴娘穿上婚紗(一般新娘穿白色的,伴娘穿綠色或其他顏色),新郎、伴郎白天、晚上都穿西裝,戴花帽。
晚宴結束后新娘回去新郎家,同時由一名已婚婦人和伴娘陪送,這個已婚婦人叫“嫂子”(j?g?),“嫂子”和伴娘在新郎家一塊做餃子讓新郎和他的幾個朋友吃。然后“嫂子”專門負責教導給新娘有關的性教育,還有給她教怎么做賢妻良母?;槎Y第二天早晨女方家做包子,派去兩三位女士帶著剛做好的熱氣騰騰的薄皮包子到男方家去。這叫去請安?!吧┳印焙桶槟锔麄円粔K兒回去?;槎Y第三天女方請男方家,婚禮結束后男女兩方的親戚紛紛請新郎和新娘來他們家做客,以及給他們送禮物,經(jīng)過這些禮儀后婚禮完全結束。
三、維吾爾人的傳統(tǒng)婚禮習俗和現(xiàn)代婚禮習俗的差別
婚俗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產(chǎn)生變化。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各種文化的交融,維吾爾人的婚禮也有所變化?;槎Y儀式以前在男女方自己家舉行,現(xiàn)在許多人在宴會廳舉行晚宴;現(xiàn)在送“茶”(大訂親)時給女方送去的現(xiàn)金越來越多;以前用一輛卡車和幾輛小車去迎親,現(xiàn)在迎接新娘的彩車日益高檔,有些有經(jīng)濟能力的人就租卡特萊克、林肯等進口名牌汽車,迎親隊伍中的轎車數(shù)量達十幾輛,卡車一般都不用了;“在傳統(tǒng)婚禮過程中,新娘和新郎都會穿著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服飾,新娘穿著具有民族特色的艾提萊斯綢裙子和羊皮馬夾,戴著小花帽,頭上披著白沙做成的蓋頭,新郎則穿著繡有花邊的襯衫、皮靴、用布把頭纏起來?!雹郜F(xiàn)在,新娘白天穿艾提萊斯裙,晚上穿白色婚紗,新郎都穿西裝戴花帽;迎親時新郎給新娘贈送鮮花是婚俗現(xiàn)代化的表現(xiàn);以前,維吾爾族的婚禮儀式舉行三天,現(xiàn)在一天內(nèi)結束所有程序;現(xiàn)在,新娘離開娘家時由舅舅或哥哥抱著新娘上車的習俗基本上被淡忘;以前,攔路時,“男方給大家手絹、毛巾、糖果等紀念品。”④現(xiàn)在新郎和伴郎下車跳舞,給攔路的青年一定的錢;還有一些新增婚俗,如:到影樓去拍結婚照,新娘挑選最好的十位朋友組成伴娘團;婚禮儀式的整個過程要攝像;在晚宴跳迪斯科;現(xiàn)在如果男方買房子,女方得買車或裝修房子或承擔裝修費用的一部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婚禮結束后去國內(nèi)外的旅游景點度蜜月。
改革開放后的30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xiāng)村維吾爾族的思想也更加解放,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這些原因與婚俗變遷有很大的聯(lián)系??偠灾?,維吾爾族的婚禮習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不斷地豐富與前進。
注釋
① 熱米拉·阿卜力克木.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婚姻習俗與發(fā)展現(xiàn)狀[J].藝術論壇,177.
② 阿布都克里木·熱合曼.維吾爾民俗學概論[M].維吾爾文版.新疆大學出版社,1989:266.
③ 田振江.吐魯番維吾爾族婚俗變遷及其保護[J].許昌學院學報,2011(1):143.
④ 阿達萊提·塔伊爾.城市維吾爾族婚俗文化變遷[J].新疆大學學報,2008(6):82.
參考文獻
[1] 熱米拉·阿卜力克木.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婚姻習俗與發(fā)展現(xiàn)狀[J].藝術論壇,177.
[2] 吐魯番地區(qū)統(tǒng)計局,吐魯番地區(qū)2009年過,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吐魯番地區(qū)政府網(wǎng).
[3] 阿布都克里木·熱合曼.維吾爾民俗學概論[M].維吾爾文版.新疆大學出版社1989:266.
[4] 田振江.吐魯番維吾爾族婚俗變遷及其保護[J].許昌學院學報,2011(1):143.
[5] 阿達萊提·塔伊爾.城市維吾爾族婚俗文化變遷[J].新疆大學學報,200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