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友安
初春,我們應邀赴郁南南江第一灣參加“印象南江”采風聯誼活動。
我們的車開進南江第一灣景區(qū)停車場時,這里已有一批熟悉的書畫攝影界朋友在等候。我們集合好,就一齊向江邊景點走去。歷史悠久的南江流域,在長年的歷史、文化演變中積累了內涵豐富,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的生態(tài)、農耕、民間民俗文化傳統,其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創(chuàng)造世代承傳,獨具魅力,形成了南江文化,與六祖禪文化、云石文化構成了云浮的三大特色文化支柱。
一邊走,我一邊向南江四處瞭望。好神秘迷人靜謐的生態(tài)圈呀,長年的原生態(tài)自然狀態(tài)下的歲月洗禮,使這里竹林喬木生態(tài)茂密、阡陌交錯、山騰水涌、碧江粼粼。南江第一灣江水的彎度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江邊形成了規(guī)整的360度的大半個圓形,黃綠相間、繽紛離披的大自然色彩分布其間,煞是好看?!暗谝粸场闭娌焕⑹堑谝粸嘲?!我一面走一面對景區(qū)負責人和書畫攝影界朋友說:“這里的風景好啊,要保護好原生態(tài)植被景觀,以更好與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產相互發(fā)揮作用?!泵鎸@第一灣,我輕聲吟詩:“新春喜赴南江灣,滿眸生態(tài)山水嫣。采風聯誼賀春禧,福緣善慶喜綿綿?!?/p>
來到景區(qū)中心禾樓舞廣場,只見禾樓講臺前掛著“熱烈歡迎省、市、縣攝影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書畫家協會到南江第一灣景區(qū)舉行‘印象南江采風聯誼活動”的橫標。我和書友們首先去南江農耕展示館參觀、拍照,這些展示的農耕工具分農具、谷米、打魚、榨油、種桑養(yǎng)蠶、豆腐制作等六大系列、品種多而齊全,我大多都很熟悉,像風谷柜、木祿、竹籠、鱔籠等我甚至親自使用過,這不禁勾起我對年少時生活情景的回憶。還有南江傳統玩具制作、二十四節(jié)氣含義介紹、春夏秋冬不同的游玩項目簡介等。接著,我們沿江棧道一面欣賞南江風貌,一面參觀江邊景點。一路上,南江兩岸的青山綠水、鮮花樹木、翠竹龍舟、樓房農作物,還有浮在江面的水仙球和船只……置身于這波光粼粼、霧嵐掩映的群山中,我開心極了!
“禾樓舞”是云浮市唯一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曾在上海世博會作表演,還得過全國首屆泛珠三角民間藝術表演大賽銀獎?,F場觀看禾樓舞表演,我的身心像是回到遠古時代的農耕情景。禾樓舞開始,先在四周點起火炬、火撈。鑼鼓聲響起,那些戴古人面具,身穿黑色衫裙,頭戴小竹笠,腰扎圍巾,腳蹬麻鞋的舞者列隊出場。廣播里有一個童聲發(fā)出“跳禾樓舞啰”的聲音,眾舞者便由兩個舉牛頭錫杖的領舞者領著從講臺走下沙場舞池,開始伴著鑼鼓聲跳禾樓舞。跳禾樓舞者有的手拿禾穗,有的手拿點火的竹棒,邊唱禾樓歌邊擺身、搖手、踏足,禾穗、火棒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向著東南西北四方起舞,舞蹈的動作原始、粗獷、簡快、明了,卻全情投入,顯得很恭敬虔誠的樣子。禾樓歌旋律古樸,鑼鼓聲曲調悠揚。領舞者身披紅綢衣,頭戴蓮花冠,系紅色間黃披肩,右手搖著一個系有彩帶的銅鈴,左手舉牛頭錫杖不斷搖晃。這種散發(fā)著農家煙火和帶有濃厚遠古情愫的舞動場景,的確給了我們多彩的視覺盛宴和懷古之情。我不斷地拍照,又錄下幾個精彩的片段視頻。后來,禾樓舞表演者邀我們跳禾樓舞,我們便走進沙場舞池,與表演者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圈,中間放一盤熊熊燃燒的火撈,人圍著火撈旋轉,舒心地跳起來。
禾樓舞結束,我們乘船游“南江第一灣”。兩條仿古竹木船圍坐得滿滿的,船桌上早已擺放著供游客品嘗的南江三寶印糍、角丁、欖仔。我穿好安全衣,拿起印糍品嘗,甜中帶香,真是味道好啊!南江第一灣是南江口鎮(zhèn)精心打造的生態(tài)旅游景點,全長2.5公里,奇峰秀水,景色優(yōu)美,一河兩岸的黛黑色的山巒、田園、沙灘、翠竹、蕉樹、喬木、名花等各種生態(tài)美景,宛如置身心于世外桃源。
我在水天一色的江中極目遠眺,好一派秀麗的山水風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