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莉莉,陳 偉,曾桂敏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人民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廣西 桂林 541002)
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及評價
俸莉莉,陳 偉,曾桂敏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人民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廣西 桂林 541002)
探討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人民醫(yī)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間使用任意抽樣法抽取心內科急性心絞痛病例8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護理治療,實驗組采用協(xié)同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高膽固醇、血壓值、心電圖等指標變化規(guī)律,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并隨訪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患者病情復發(fā)情況。實驗期間終止6例,最終實驗組共留41例,對照組39例。兩組患者高膽固醇、血壓值、心電圖等指標對比情況如下:實驗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對急性心絞痛患者進行協(xié)同護理模式干預,可以有效提高對急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患者心絞痛復發(fā)概率,值得進一步推廣。
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協(xié)同護理模式;治療效果
心絞痛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由于心肌負荷的增加引起的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缺氧的臨床綜合征,以發(fā)作性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對于癥狀較輕微的患者發(fā)作后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劑即可有效緩解,而病情嚴重者則疼痛難忍,甚至出現(xiàn)瀕死感,需要進行臨床藥物治療。心絞痛具有無先兆的發(fā)病、發(fā)病較急、病情發(fā)展快、反復性等特點[2],其發(fā)作常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如憤怒、焦急、過度興奮等)所誘發(fā),飽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休克等亦可誘發(fā),且發(fā)病患者通常為老年人,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不深,容易產(chǎn)生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因此在急性心絞痛的治療上對患者予以適宜的臨床護理干預也尤為重要[3]。目前,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醫(yī)院護理模式進行臨床護理,無法滿足大多數(shù)急性心絞痛患者的需求。為了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預防癥狀復發(fā),需要一種更綜合化、細節(jié)化和應用化的新型護理模式。協(xié)同護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即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種開放性的護理模式[4]。其由Lott依據(jù)自我管理理論而提出,被定義為“用于指導和支持患者疾病自我管理,醫(yī)療健康專家與患者的互動”[5],即在責任制護理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鼓勵患者參與健康護理。該模式重視患者生活、心理、情緒等多方面調節(jié),強調護士作為臨床教育者、支持者、協(xié)調者的作用。在近十余年間,CCM是眾多研究的熱門話題,在國外已經(jīng)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發(fā)展也比較系統(tǒng)化,綜合護理化的特點突出[6-7]。國內也有研究者開始將CCM應用到尿毒癥、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的護理,都證明了協(xié)同護理模式下的患者病情控制更為穩(wěn)定,治療效果更加明顯[8-10],但是對于CCM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還較少見。本研究選取我院心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86例,對其臨床護理方案進行對比分析,討論臨床協(xié)同護理干預對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效果,為臨床上CCM在急性心絞痛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采用任意抽樣法,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人民醫(yī)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心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3例,將其按照隨機分配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患者26例,女患者17例;實驗組男患者27例,女患者16例。
納入標準:① 符合冠心病急性心絞痛診斷標準,每周心絞痛發(fā)作大于等于2次Ⅰ、Ⅱ、Ⅲ級的勞累性心絞痛患者;② 心電圖檢查結果具備普通心電圖陽性(ST段壓低≥0.05 mV和/或R波為主導聯(lián)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普通心電圖ST段壓低≥0.05mV者、運動試驗心電圖陽性等任意一項;③ 18歲以上成年人;④ 患者及家屬了解研究目的、過程,且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 伴隨嚴重的疾病,如重度心律失常、重度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② 合并高血壓但經(jīng)藥物治療其血壓仍高者(收縮壓大于等于160 mmHg或舒張壓大于等于100 mmHg)、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者;③ 有嚴重吞咽功能障礙,無法自行經(jīng)口進食吞咽患者。
剔除和終止標準:① 患者或家屬表示不再配合,退出研究者;② 研究中患者的病情加重,經(jīng)醫(yī)生評估無法繼續(xù)進行研究者;③ 患者和家屬因個人原因轉院,無法隨訪者。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教育等一般資料上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或n%]
1.2 方法
1.2.1 研究設計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護理治療方案,如止痛、降壓降脂、心電監(jiān)護、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實驗組患者采用協(xié)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1.2.2 實驗組協(xié)同護理方案
由心內科專業(yè)醫(yī)師、中醫(yī)食療醫(yī)師和心理治療師等主要負責培訓護士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并出席主講健康知識講座,指導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所有培訓后的專科護士被分為兩組,實驗組護士除了對患者進行傳統(tǒng)護理治療外,還要對患者在“心理護理”“食療護理”“生活護理”為主的3個方面進行精細護理。
1) 心理干預
① 由心內科護理部參考《醫(yī)學心理學》制定符合急性心絞痛患者實際情況的心理調查問卷,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進行劃分。
② 在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的基礎下,大致了解患者性格和心理素質情況,再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心理情況,因材施教,制定適宜的心理治療方案,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③ 及時了解患者心理感受,緩解其心中煩悶,告訴他們協(xié)同護理目的在于培養(yǎng)他們自己護理的能力,共同參與到康復進程中來,支持鼓勵,增強患者對抗病痛的勇氣。
④ 通過傾聽和共情,適時與患者保持聯(lián)系,交流病情,減輕患者心中對疾病的恐懼,要求患者配合想象“夕陽、大海、田野”等令人心情放松的場景,消除顧慮,使其保持心境平和;對于老年患者,必要時囑患者家屬住院陪同,以減輕患者孤獨無助感等。
⑤ 幫助患者建立更完善的社會支持;介紹恢復良好、重返社會的典型病例,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
2) 食療護理
① 控制鹽的攝入:少吃鹽,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長期大量食用氯化鈉,會使血壓升高、血管內皮受損。心絞痛患者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 g以下。
② 控制脂肪的攝入:少吃脂肪、減少熱量的攝取。盡量減少食用油的量,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每日的總用油量應限制在5~8茶匙。
③ 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多吃海魚和大豆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
④ 多吃利于改善血管的食物,如大蒜、洋蔥、山楂、黑木耳、大棗、豆芽、鯉魚等。
⑤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脹氣食物,如濃茶、咖啡、辣椒、咖喱等。
⑥ 注意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不宜吃得過飽,以免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
3) 生活指導
① 戒煙戒酒。煙酒對人體有害,它不僅易誘發(fā)心絞痛,也能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
② 根據(jù)自身的具體病情進行力所能及的適量的運動,平時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
③ 心胸開闊,凡事泰然處之。切不要為一點小事,而大動肝火,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態(tài)。
④ 采取觀看視頻、聽音樂、讀報等適合患者自身的方式進行適當?shù)姆潘删毩?,豐富患者的生活空間。
⑤ 中年患者應節(jié)制房事,尤其在發(fā)作期間更當注意,以免因過度興奮引起不測,甚至危及生命。
⑥ 科普健康知識。為患者提供一些心血管相關的知識手冊,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如漫畫、手抄報等;可為患者提供相關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心血管科普知識,讓患者能利用閑暇的時間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請相關專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絞痛相關疾病知識的小講座,包括概念、病因、發(fā)病機制、如何處理等基本常規(guī)認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實行不同護理方法干預后的高膽固醇(LDL)、血壓值(SBP和DBP)、心電圖、治療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及復發(fā)率,并進行對比分析。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表進行比較,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護理結束后,隨訪患者在1個月內的復發(fā)情況,復發(fā)率=復發(fā)人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評價標準
臨床效果評價標準:對于心絞痛完全緩解、心電圖ST-T恢復正常、壓低的ST段回升0.1 mV以上的情況認為完全顯效;對于心絞痛發(fā)作減少、ST-T有所好轉、壓低的ST段回升0.05 mV以上、倒置T波變淺的患者,認為治療有效;否則,認為治療無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實驗過程中,有1例退出,5例病例失訪,累計終止病例共6例,其中實驗組2例,對照組4例,最終實驗組41例、對照組39例參與研究。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膽固醇、血壓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結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和心電圖改變,對兩組患者實驗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護理滿意度與復發(fā)率調查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實驗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4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5 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冠心病的患病率會隨著年齡增大而不斷提高,若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則更易患該病,導致心絞痛的發(fā)作。此外,危害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還有很多,這些危險因素大多與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相關因素有關,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方面進行干預治療是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11]。
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得到如下結果:① 協(xié)同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對急性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效果,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1%,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表1的數(shù)據(jù)可知:協(xié)同護理模式使患者的高膽固醇、血壓值、心電圖等指標得到更顯著、更有效的改變?;颊叩木窬o張和情緒激動都會增加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從而使患者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最終導致心肌缺氧,極易導致冠心病心絞痛癥狀的發(fā)生。通過臨床協(xié)同護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興奮度,使患者的內臟及各項機能得到循序漸進地調節(jié),促使患者身心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11]。患者的各項危險指標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治療效果更加明顯。② 協(xié)同護理模式明顯降低了患者心絞痛的復發(fā)率,大多數(shù)患者由于對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臟疾病的不了解,而忽視了生活中導致心絞痛發(fā)作的誘導因素,從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協(xié)同護理模式注重對患者的生活指導和健康宣教,為患者提供了一系列的醫(yī)學知識平臺,增加了醫(yī)患溝通的時間,提高了患者對疾病認知的效率,從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而導致的心絞痛再次發(fā)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再次發(fā)作心絞痛的概率。③協(xié)同護理模式能夠提高護理滿意度,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比較單一,忽視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而協(xié)同護理模式通過心理干預、生活指導、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措施,與患者面對面地溝通,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增進了護士與患者的感情交流,使臨床護理工作不再死板,工作過程更加流暢、順利,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從而達到醫(yī)患和諧相處的共同目的。
正確的心理引導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自我心理調適和健康常識的了解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綜上所述,在對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采取一系列臨床協(xié)同護理進行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患者心絞痛復發(fā)概率,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作為一種現(xiàn)代新型的護理模式,臨床協(xié)同護理強調了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社會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和生活輔助的職能,充分調動了患者和家屬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加了其健康自我管理行為的持續(xù)性,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護理模式的優(yōu)越性。然而,由于本研究患者病例樣本量較少、實驗周期較短等原因,導致對急性心絞痛患者進行協(xié)同護理模式的長期效應跟蹤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且本研究僅于本院進行實驗,缺乏不同等級、不同地區(qū)的醫(yī)院效果對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將擬擴大研究范圍,增加研究樣本量,延長跟蹤時間,更全面地探討協(xié)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1] 宋紅艷.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護理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9):1142-1143.
[2] 比力克孜·阿布力米提.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5(12):55-56.
[3] 劉麗娟.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絞痛發(fā)生率與負性情緒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5):196-197.
[4] 龔鳳翔,段冰雪,李明珍,等.協(xié)同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5):519-521.
[5] 陳赫.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3):276-278.
[6] 艾瑛.急性心絞痛患者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9):121-124.
[7] GYSAN D B,ALBUS C,RIEDEL R,et al.CorBene:a new model for collaborative care of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Herz,2012,37(37):56-58.
[8] 張艷,高珊,崔鮮妮,等.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9):664-666.
[9] 王新歌,樊少磊,韓晗.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8(3):207-209.
[10] 姜淑霞,程建云,牛琴,等.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7(2):241-244.
[11] 楊巧玲,舒炯.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護理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65):14-15.
(責任編輯劉 舸)
EffectandEvaluationofCooperativeNursingModeonPatientswithAcuteAnginaPatientsinCardiovascularDepartment
FENG Lili, CHEN Wei, ZENG Guim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Guilin People’s Hospital, Guilin 541002, China)
To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linical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 on patients with acute angina, eighty-six acute angina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rom June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are forty-three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series of clinical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high cholesterol, pressure value an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relapse of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During the experiment, six cases were terminated, Forty-one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irty-nine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finally. High cholesterol, blood pressure and electrocardiogram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t shows that clinical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ute angina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ngina patients, and wa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cute angina; concerted care mode; treatment effect
2017-04-25
俸莉莉(1978—),女,主要從事醫(yī)學護理研究,E-mail:fenglili_2017@163.com。
俸莉莉,陳偉,曾桂敏.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及評價[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7(10):169-174.
formatFENG Lili, CHEN Wei, ZENG Guimin.Effect and Evaluation of Cooperative Nursing Mode on Patients with Acute Angina Patients i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7(10):169-174.
10.3969/j.issn.1674-8425(z).2017.10.027
R541.4
A
1674-8425(2017)10-01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