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任醫(yī)師 許心田
孩子為什么愛吃甜食?
文/主任醫(yī)師 許心田
冰激凌、巧克力、蛋糕等甜食對一些人具有無法抗拒的誘惑力,而且越吃越想吃。為什么會這樣?科學家找到了答案,原來吃甜食也會上癮。
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母乳就是甜的,因此愛吃甜食可謂一種本能反應。
糖食,醫(yī)學上稱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脂肪并列為三大產能營養(yǎng)素。據(jù)營養(yǎng)學家測算,孩子每天所需熱量的一半來自于糖食。糖食不僅來自糖類,還來自谷物、面粉、蔬菜、水果等,不同的食物含糖量也不同。如大米(100克)含糖量約為76克;面粉(100克)含糖量約為74克;黃豆(100克)含糖量約為25克;蘋果(100克)含糖量約為13克;胡蘿卜(100克)含糖量約為8克等。
孩子每日攝取的糖食需適量,既不可缺也不可多。一般說來,2歲內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克就足以滿足身體的需要;2歲以上以每公斤體重10克左右為宜。如果攝取不足,可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負面影響,直接導致孩子發(fā)育遲緩,包括體格發(fā)育與智力發(fā)育皆落后于同齡兒。原因是糖食不足,產生的熱量跟不上孩子生長發(fā)育的需要。這樣一來,機體便會挪用蛋白質來產生熱量,從而削弱了蛋白質的其他重要生理職能,如抗體減少,引起抗病力降低;或者合成血漿蛋白能力減弱,誘發(fā)水腫(醫(yī)學上稱為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成為多種疾病的溫床。
不過,糖食也非多多益善。如果攝取過量,同樣會產生不良后果。除了人們熟知的肥胖、齲齒等外,還有以下危害:
1. 降低免疫力。人體血液中一個白細胞的平均吞噬病菌能力為14,吃了一個糖饅頭之后減為10,吃了一塊含糖點心之后減為5,要是吃上一塊奶油巧克力,甚至減弱到2。過多食糖對孩子免疫系統(tǒng)的殺傷力之大令人震驚,故孩子切忌濫吃糖類食物,特別是已經(jīng)生病的孩子,更應限量。多吃糖還會影響腸道對蛋白質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不能滿足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也受到影響,抗病能力下降,使孩子容易得病。
2. 易患近視。糖食在消化、吸收與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與體內的無機鹽尤其是鈣鹽中和,造成血鈣減少,進而使眼球壁彈性降低,眼軸伸長,久之則成近視。
3. 情緒失衡。大量糖食進入體內,在代謝過程中過多消耗維生素B1,致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謝產物的排出受到影響,滯留于體內,特別是在腦組織中蓄積過多,從而引起孩子情緒變化,出現(xiàn)煩躁、易沖動、任性、愛發(fā)脾氣、好哭、易怒等癥狀,醫(yī)學上謂之嗜糖性精神煩躁癥。唯一的防治方法就是限制糖食。
4. 偏食和挑食。喜歡吃糖的孩子往往有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孩子吃慣了糖以后,對其他富有營養(yǎng)的東西往往不感興趣;另一方面,糖對味覺的刺激較為強烈,吃糖過多可使舌中味蕾對味覺的感知閾增高,本來味道不錯的東西吃起來都變得淡而乏味了,自然激不起孩子的食欲,天長日久難免造成營養(yǎng)不良。
5. 嚴重影響骨骼發(fā)育。健康人的血液總是要保持在弱堿性狀態(tài),其pH值約7.35~7.45。糖是酸性食物,過多攝入會使血液變成中性或弱酸性。為了維持原來的弱堿性狀態(tài),機體就用含鈣的堿性食物去中和。經(jīng)測定發(fā)現(xiàn),進食6克糖,要消耗相當于1.4千克牛奶所含的鈣量。兒童正處于旺盛的生長發(fā)育時期,如果缺鈣會嚴重影響其骨骼的發(fā)育,導致佝僂病。
6. 易患齲齒。糖在口腔內經(jīng)鏈球菌、乳酸桿菌等產酸桿菌的作用,就會產生酸性食物,使牙齒脫鈣;再經(jīng)過蛋白溶解酶的作用,牙齒中的有機物質分解,造成齲齒。
由于“嗜糖性精神煩躁癥”近些年來屢見不鮮,而且中小學學生當中的“小胖墩”也越來越多,還有一些學生患糖尿病,致使一些家長聞糖色變。那么,糖到底還要不要吃呢?其實,作為一種美味食品,糖的確是個好東西,但是,正所謂好物不可多用,物極則必反,所以,食糖也要講科學。關于食糖問題,建議走出以下幾個誤區(qū):
◎誤區(qū)1:糖尿病就是糖吃多了。近年來兒童糖尿病發(fā)病率上升,不少父母歸咎于吃糖過多,其實是一種誤解。糖類等3大產能營養(yǎng)素均需接受胰島素的調控,故胰島素在決定一個人是否罹患糖尿病方面擁有絕對的發(fā)言權。如易與兒童結緣的1型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素缺乏所致,而與吃糖多少無關。
◎誤區(qū)2:肚子餓了來顆糖。肚子空空時吃顆糖,感覺上不餓了,卻會促使胰島素過度釋放,導致血糖快速下降,甚至形成低血糖,從而迫使機體產生另一種激素——腎上腺素,以便使血糖恢復正常。胰島素和腎上腺素兩種荷爾蒙碰撞的結果,會使孩子頭暈、頭痛、出汗、渾身無力。此外,英國生理學家還發(fā)現(xiàn),糖食進入空空的肚子,會降低體內的蛋白質吸收。
◎誤區(qū)3:煮奶時加點糖。由于牛奶中含有賴氨酸,與糖在高溫下接觸會產生有毒物質——過糖基賴氨酸。故煮奶過程中不宜加糖,須待牛奶煮好后不燙手時再加糖。
◎誤區(qū)4:中藥太苦也加糖。
雖然加糖可以改善中藥的口感,利于孩子接受,但卻影響了中藥的療效,不宜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