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安寧
【摘 要】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修筑技術在國道247線文九路維修改造工程中的應用,主要對施工原理、特點、工藝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術
0 工程概況
國道247線景泰至昭通公路文縣東峪口至九寨溝(甘川界)段維修改造工程起點位于文縣縣城以西10 公里處的東峪口,順接國道212線K585+150,經石坊、石雞壩、安昌河,終點與甘川交界的青龍橋(四川省省道 301)相接,路線全長 31.899Km。該公路是通往九寨溝和黃龍風景區(qū)的主要道路。
本項目在2008 年 5.12 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進行了改造,由于沿線地質災害較多,路面按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進行了重鋪,于 2010 年全線通車。但由于近年來交通量的不斷增加,現有路面局部破損,防排水設施破損較嚴重。為保證公路暢通及行車安全、舒適,本項目對全線破損的水泥路面進行修復后實施白改黑工程,并完善部分防排水設施。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修筑工藝原理
1.1 通過對路況的調查分析,現場根據不同損壞類型,制定處治技術方案,明確處治范圍,對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修補與利用。
1.2 對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修補后,進行加鋪改造反射裂縫防治。
舊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面層這種形式的路面結構涉及剛性、柔性兩種路面結構特性,不僅材料差異大,而且舊路面板上存在接縫、裂縫、錯臺、脫空等損壞現象,這就會在罩面層對應于舊路面板接、裂縫的位置上出現反射裂縫。大量研究與實體工程表明,“白加黑”路面反射裂縫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面板接縫或裂縫可以看成原始的缺陷,在車輛通過接縫或裂縫時,加鋪層受到2 次剪切1 次彎曲,過程是連續(xù)的,由于原路面的裂縫和接縫處無抗剪能力,本來應由原裂縫或接縫承擔的應力轉移到加鋪層當中,從而在裂縫上方的加鋪層中產生應力集中,導致加鋪層在此處沿原裂縫開裂。為減緩“白加黑”路面反射裂縫的發(fā)展速度,延長道路使用壽命,積極采用灌縫、貼縫及橡膠瀝青碎石應力吸收層綜合技術。
1.3 對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修補及進行加鋪改造反射裂縫防治后,采用瀝青面層作為舊路面的加鋪層。
舊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面層這種形式的路面結構吸收了兩種材料的優(yōu)點,舊水泥砼提供了穩(wěn)定、堅實的基層,瀝青路面提供了一個摩阻系數較高、平整度好的面層,大大改善了路面的使用性能。
2 工藝特點
2.1 優(yōu)點
2.1.1 發(fā)揮舊水泥路面的強度;
2.1.2 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2.1.3 進行原路面補強;
2.1.4 噪音低;
2.1.5 行車安全性提高。
2.2 缺點
2.2.1 初期鋪筑成本較高;
2.2.2 易出現反射裂縫。
3 施工工藝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補與利用
3.1.1 對于水泥路面板路肩脫空處采用C30凝土填補脫空處加寬、加固;
3.1.2 對于高差小于10mm的輕微錯臺,磨平或人工鑿平;對于高差大于10mm的嚴重錯臺,采用瀝青砂或者水泥混凝土進行填補處治;
3.1.3 對于斷裂、壓碎比較嚴重的村鎮(zhèn)街道板塊,進行整體換板;
3.1.4 對板邊、板角破損板塊進行部分鑿除,C30混凝土填補?,F澆砼于老砼面板之間的接縫應切出寬3cm深4cm的接縫槽,并灌入道路專用灌縫膠;
3.1.5 對基層損壞嚴重,彎沉很大的路段,采用挖除舊面板及基層后重新鋪筑20cm厚水穩(wěn)基層+24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板。
3.2 加鋪改造反射裂縫防治
3.2.1 水泥混凝土面板精銑刨:銑刨深度8~10mm,使其形成平整、粗糙的表面構造,有效促進水泥混凝土路面與瀝青鋪裝層之間的層間粘結,防止瀝青鋪裝層產生層間滑移、推移現象。
3.2.2 采用高分子密封膠灌縫處治:精銑刨拉毛過后,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縱向接縫、施工縫及脹縫,全面進行切縫、清縫、高分子密封膠灌縫處治。采用開槽機對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開槽,保證開縫等寬、等深、直順貫通。開槽后,采用噴槍將槽內的碎渣及灰塵等雜物吹凈,采用灌縫機將高分子灌縫膠灌入開縫處。
3.2.3 采用自粘式抗裂貼進行貼縫處治:高分子密封膠灌縫后,采用48cm寬,2mm厚自粘式抗裂貼進行貼縫。貼縫時以縫為中心線,按鋪設寬度將其展開排放在鋪設的部位,隔離紙一面向下,邊撕隔離紙邊鋪,使抗裂貼平坦的鋪貼在基面上。交匯和結合處采用對接。
3.2.4 橡膠瀝青碎石應力吸收層:灌縫、貼縫完成后,進行橡膠瀝青碎石應力吸收層灑(撒)布施工,其主要起到加強瀝青面層與舊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粘結、層間防水、傳遞荷載、消減應力和防止反射裂縫的作用。
3.3 改性瀝青混凝土鋪筑
3.3.1 確定生產配合比。
3.3.2 拌合:采用德基LB3000型拌合樓,拌合時嚴格按照生產配合比出料,嚴格按照標準要求控制拌合溫度,以保證生產的改性瀝青混合料滿足質量要求。
3.3.3 運輸:通過以下措施,保證到攤鋪現場的改性瀝青混合料溫度符合要求,防止離析:
3.3.4 攤鋪: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粘度較大,攤鋪機攤鋪速度不宜太快,宜控制在1.5~2.0m/min,夯錘頻率控制在8%左右。攤鋪速度太快,混合料表面粗集料會出現拉傷現象,影響表觀結構狀態(tài)。
3.3.5 碾壓:配置25t膠輪壓路機2臺,以膠輪壓路機“揉壓”為主,2臺13t雙鋼輪振動壓路機復壓和終壓收面;碾壓速度3~5km/h,鋼輪壓路機緊跟攤鋪機初壓2~3遍,膠輪壓路機緊跟其后復壓3~5遍,同進同退,最后采用膠輪壓路機終壓,使改性瀝青路面最大限度柔密。碾壓按“緊跟慢壓、高頻低幅、靜振結合、揉壓為主”的原則進行。
4 結束語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修筑技術充分利用原水泥路面,避免破碎水泥路面產生較大費用,以及破碎過程振動、噪音對周圍環(huán)境和居民的影響,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又節(jié)約了大量建筑材料,既節(jié)約了資源,又減少了投資,降低了成本。通過對舊水泥路面進行脫空加固、板角破損修補、錯臺整平、板塊更換等處置后,用于新瀝青路面基層,讓新鋪瀝青路面獲得了堅實、穩(wěn)固的基層,充分改善了路面的使用性能,使投資效益得以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 D30-2015).
[2]《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10-2006).
[3]《公路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JTG H10-2009).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